第34章 熊熊燃烧的奉天殿
听到皇爷爷竟然给自己留了个箱子,
朱允炆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急忙下令道:“快!快去取来!”
几名内侍飞奔而去,不多时便抬着朱红铁箱返回。
箱子四周被焊得很死,上面还挂着两把大锁,就连锁眼里都灌了铁水。
程济让人找来铁锤,几下砸开铁锁,掀开了箱盖。
朱允炆凑近一看,箱子里放的竟然是三张度牒、三副袈裟和僧帽,还有一把剃刀和十锭白金。
三张度牒,度牒上分别写着“应文”、“应能”、“应贤”。
最上面,放着一封书信,封面写着“允炆吾孙亲启”。
朱允炆颤抖着拿起信纸拆开,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正是朱元璋的笔迹!
朱允炆看向信中内容,只见信中写道:
“应文从鬼门出,余者从水关御沟而行,薄暮,会于神乐观之西房……”
吴王教授杨应能说:“臣的名字中带有‘能’字,应当就是应能了!臣愿剃度追随陛下!”
监察御史叶希贤说:“臣的名字中带有‘贤’,应当便是应贤了,臣也愿意剃度追随陛下!”
朱允炆看完信后,不由得仰天长叹道:“看来,这就是朕的命数!”
主录僧溥洽取过剃刀,在烛火上消了毒。
朱允炆闭上眼睛,任由溥洽剃去他的头发。
片刻后,朱允炆已经成了光头。
他脱下龙袍,
换上袈裟,
将度牒小心翼翼地藏在怀中。
“点火,烧了这里!”朱允炆最后望了一眼奉天殿,声音里带着一丝决绝的说道。
宫人不敢怠慢,拿来火把点燃了宫殿帷幔。
干燥的木料遇火即燃,
转眼间,
金碧辉煌的皇宫就陷入一片火海,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混乱中,皇后马氏站在宫殿门口。
她看着正在换装的朱允炆和儿子朱文奎,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旋即又变得异常坚定。
她今年只有二十五岁,却比许多朝臣都要果敢。
“陛下快走,臣妾来拖住他们。”说完,她不等朱允炆反应,便冲入熊熊燃烧的宫殿。
“皇后!”朱允炆撕心裂肺地喊了一声,想要冲过去,却被杨应能死死拉住,“陛下,不能回头!皇后这是为了让我们能活着出去!”
朱允炆望着火海中决绝的身影,泪水夺眶而出。
他狠狠抹了一把脸,咬牙道:“走!”
在杨应能等人的护送下,朱允炆一行人沿着御沟悄悄潜出了皇宫。
在他身后,
冲天火光与厮杀声不断,
那座承载了他四年帝王生涯的宫殿,
此刻正在烈火中,渐渐化为灰烬。
朱允炆等人走后不久,
苏秩、朱元璋、诸葛亮、岳飞四人,凭空出现在大殿之中。
看着已经开始燃烧的奉天殿,老朱气的鼻子都快冒烟了。
虽然在各种资料、影片里,他早已经知道皇宫被烧的事情。
但当自己亲眼看到奉天殿陷入火海的时候,老朱还是气的不行。
……
朱棣一身戎装,
在朱能、丘福、朱高煦、李景隆等一众将领的簇拥之下,
骑着高头大马,朝着皇宫疾扑而来。
此刻,朱棣的内心满是激动与感慨。
这四年多来,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又回到了这皇城之下。
老爹的那至尊之位,已经近在咫尺,正在朝他招手。
况且,他朱棣也有足够骄傲的资本。
毕竟自始皇帝以来的一千多年间,以藩王之身造反成功的,唯他朱棣一人而已。
朱能、丘福等人自发前往别处,
于是皇宫内搜寻建文帝的任务,
便落在了朱高煦一人身上。
走进宫中的朱高煦难掩心中的兴奋,老爹那句“世子多病,汝当勉励之”始终在他脑海中回荡。
为了这句话,他竭尽全力在老爹面前表现。
战场中,他身先士卒、舍生忘死。
从北至南,这一路他参与的白沟河之战、灵壁之战,都因为他率领的部队及时抵达增援,才最终得以取胜。
因此只论战功,他在燕军中所有大将里也能拍在前列。
他在军中有着巨大的威望,只要再得到老爹的准话,就能拉拢文官。
到时候,那个死胖子那什么和自己斗?
想到将来自己也能坐上那个位子,朱高煦心头便一阵火热。
但是当朱高煦来到奉天殿大门口时,
他却突然像是中了定身术一样,呆立当场。
朱棣此刻正朝着大殿走来,一步一步踏上台阶。
快走完台阶时候,
朱棣却看到朱高煦呆呆站在大殿门口,眉头不由得微微皱起。
“可找到朱允炆了?”朱棣语气虽然很平静,但却透着一股杀伐之音。
但出乎朱棣意料的是,朱高煦竟然没有吭声。
朱棣心中涌起些许怒气,暗自思忖:“俺还未登基,你小子难道就已经生出二心了?”
但朱棣现在不想去计较这些,他只想赶紧找到朱允炆!
朱棣之所以能如此快来到皇城之下,
是因为他采用了道衍和尚之计,
抱着九死一生的决心,不顾一切绕过了铁铉、盛庸固守的济南,
千里奔袭应天府。
只要朱允炆一死,济南方面那些坚守的城池守军便会顺势投降。
历史中也确实如此,
当朱棣登基的讯息传到山东济南后,那些城池就纷纷归降了。
竟这场战事,说到底是朱家内部的权力争斗,他们外人也犯不着为此拼得鱼死网破。
可要是朱允炆没死,还被他逃出生天,那他振臂一呼,铁铉和盛庸必定会以勤王的名义召集大军,反过来包围他这支孤军。
届时,他朱棣可就成了瓮中之鳖,一切皆休。
朱棣走完了台阶,向着朱高煦走来。
当朱棣离着朱高煦还有十几步的时候,
他却忽然看到站在门槛处的朱高煦,好像是在——发抖!
对!没错!他确实在发抖!还是抖若筛糠的那种!!
朱棣心里不由得有些奇怪。
他这个儿子勇猛异常,胆大包天,哪怕被数万敌军围困时,也从未见他惧怕过,更别说发抖了。
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朱棣想不出还有什么人或事,能让朱高煦怕成这般模样。
“不……除了俺,还有一个人能让老二害怕——俺爹!”
朱棣每走一步,脑子都在思考,
“可是爹已经死了很多了年了,总不能从坟墓中爬出来出现在这里吧。”
“那到底是什么,能让老二怕成这样?”
想到朱元璋,朱棣忍不住在心中暗自念叨:“爹啊,儿子实是迫不得已才之下才出此下策。您即便在天有灵,也不会责怪我吧?儿子要是不反抗,真的就死定了啊!”
还差几步便要走到殿门时,朱棣却突然停下了脚步。
自靖难之役爆发以来,他在无数个午夜都会做同一个梦。
梦里,他独自一人走入奉天殿。
殿中,左右大臣站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
龙椅之上,更有父皇朱元璋,用冰冷的眼神死死盯着他。
那眼神,让朱棣在无数个夜晚惊坐而起,冷汗直冒。
“父王已去世多年,俺何必自己吓自己?”
朱棣深吸一口气,
强自压下心中的不安,
抬脚走完那最后的几步,
向着奉天殿大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