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小翅膀,开始搅动风云
诸葛亮和朱元璋相继离去,道观一下子就冷清了下来。
苏秩独自一人走在道观里,看着依旧破败的道观,心中不由得想道,
“难得现在有钱有闲,不如先把道观整修一番?”
“厢房怕是还得再建几间,总不能让他们都住那几个房间吧?”
“单靠移动网可能不行了,得签个网线,搞个大的宽频。”
“还有那大门,也该认认真真的修一修了,别哪天开门的时候掉下来,那就尴尬了……”
用钱的地方还是太多。
苏秩掰着手指头,计算了一番要花钱的地方和数量,不禁长叹一声。
……
朱元璋做事向来雷厉风行。
他回去后,就立马昭告天下,宣称玄臻真君传下痘疹药方,救了皇后性命。
同时,又赐下土豆良种,解万民饥寒之苦。
他还将道教定为大明国教,尊玄臻真君为国师,命钦天监把玄臻真君的名号郑重刻进国典。
这道圣圣旨一出,朝堂内外一片哗然。
朝堂之上,
有些大臣认为朱元璋此举太过荒唐,不过是遇到个会治病、献良种的道士。
如此大张旗鼓,还将道教定为国教,实在不太合适。
但也有一些大臣站出来表示支援。
说这是上天庇佑大明,才有玄臻真君显灵,赐下药方、良种,
不仅救活了皇后,更保大明万世昌盛。
民间百姓对玄臻真君,也充满了好奇与感激。
“陛下说玄臻真君救了皇帝的命,还让咱们从此以后不再害怕痘疹,土豆也能吃饱肚子……这可得去拜拜才行啊!”
“这突然冒出来的什么真君,以前咋从来没听说过?会不会是假的?”
“陛下不会是被人骗了吧?”
“皇后娘娘得痘疹,都快不行了……是陛下亲自求来神药救活了皇后,这能作假?”
“是真是假,咱们去京城一看便知!”
“走,看看去!!”
有了朝廷的背书,玄臻真君的名号很快便在大明各地传开。
各地百姓,开始自发前往紫金山玄臻观祭拜。
一时间,紫金山下人流如织,香火鼎盛。
“陆仁贾向你诚心上香祭拜,你获得1点功德值!”
“萧秉义向你诚心上香祭拜,你获得1点功德值!”
“群忠鼎向你诚心上香祭拜,你获得1点功德值!”
苏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人民的力量!
但朱元璋把道教定为国教,倡导全民祭拜玄臻真君的举动,
却加深了他与一个渊源很深的教派的恩怨,
它就是白莲教!
而白莲教的前身,就是明教!
朱元璋靠着明教上位后,却把后来的白莲教打成了邪教。
这让白莲教认为老朱过河拆桥,背叛了自己。
如今,他居然又扶持起了一个叫什么“玄臻真君”的道教,看来是要跟白莲教不死不休了。
大明建国不过十五年,各种暗流涌动,内忧外患其实还是不少。
……
与此同时,诸葛亮的时空里。
姜维派人快马加鞭,透过驿站不断换乘人马,以最快的速度将信件送到了成都蜀汉后主刘禅的手中。
信中,诸葛亮说,要给一个叫做玄臻真君的仙君建道观、塑金身,还非常贴心地附上了一副玄臻真君的全身像。
刘禅看完信件,满脸疑惑的挠了挠头,自言自语道:“相父向来最讨厌这些神神叨叨的人,怎么突然要给这玄臻真君建道观、塑金身?莫不是在外面操劳过度,累糊涂了?”
不过刘禅有个优点,那就是听话,尤其是听诸葛亮的话。
他虽然心里犯嘀咕,但他还是决定一字不落的,全部照做。
第二天,刘禅把大臣们召集到朝堂。
“诸位爱卿,丞相来信,说要给一位叫玄臻真君的仙君建道观、塑金身,大家说说该怎么做?”
话刚落音,立刻有大臣站出来反对:“陛下,此事万万不可!我蜀汉国力本就薄弱,如今又连年北伐,耗费甚巨!
就连皇宫都要节衣缩食,哪还有闲钱去搞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刘禅皱起了眉头,有些不高兴地说道:“这是丞相的意思,丞相说咋办就咋办呗。你们别啰嗦,赶紧想办法去办!”
丞相府长史、抚军将军蒋琬,他现在主要负责诸葛亮北伐时期的所有后勤事务。
刘禅下了命令,他率先站出来说道:“丞相向来智慧冷静,他做这事,必定有他的道理。
陛下,此事就交予微臣去办,定不会让丞相失望。”
“有公琰亲自督办,朕自然是放心的。”刘禅露出了一个憨笑。
大臣们见蒋琬出马揽下了差事,也就不再多言。
但在散朝之时,突然有太监叫住了蒋琬、董允,说陛下还有事情要交代。
蒋琬、董允感觉事情不简单,于是连忙去了后宫见刘禅。
“臣蒋琬,参见陛下!”
“臣董允,参见陛下!”
“两位爱卿平身。”刘禅脸上依旧是那副憨厚的笑容。
他扶起蒋琬、董允两位重臣后,把诸葛亮的信递了过去,说道:
“相父信中除了建道观一事,还提到了两个人。
一个叫黄皓,一个叫陈祗。”
“黄皓朕有些印象,出身卑微,一直在朕身边做着一些琐碎之事。
除了机灵、嘴甜,好像没什么特别的。
至于陈祗,朕好像没听说过此人……
你们说说,相父为何点名要除掉黄皓,要流放陈祗至南中?”
侍中董允为人正直、是非分明,一直在辅佐刘禅执政,处理宫中事务。
也正是由于董允的存在,黄皓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官职一直没超过黄门丞,不敢有丝毫不轨的举动。
而陈祗也是在董允去世后,才接替董允担任侍中。
之后他就与黄皓互为表里,开始祸乱朝堂。
董允沉思片刻,对刘禅说道:“丞相想必是知晓了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才要除掉这两人。”
蒋琬是诸葛亮的铁杆迷弟,自然百分百支援诸葛亮的决定。
他说道:“既然丞相要杀此二人,那便都杀了。”
“……”刘禅笑容一滞,好心提醒道:“相父只说杀黄皓,陈祗是流放南中!”
“那跟杀了他有什么区别?说不定陛下直接杀了他,对反而还是种解脱。”蒋琬笑道。
“额……”刘禅彻底愣住了。
南中是蜀汉南部边疆诸郡的统称。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
刘备病逝后不久,南中地区局势动荡,牂牁太守朱褒、益州大姓雍闿以及夷人首领高定相继发动叛乱。
蜀汉政权任命的郡太守正昂、焦璜、龚禄皆被叛军所杀。
诸葛亮为稳定局势,决定亲自率军南征。
他采用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兵分三路进军南中。
最后,诸葛亮完成了“七擒孟获”的壮举,使孟获心悦诚服,不再反叛,还前往蜀汉中央担任御史中丞一职。
在之后,诸葛亮对南中采取“以夷制夷”与委派官员相结合的治理方式,重新划分南中四郡。
他任用南中大姓和夷帅,徵调大姓“聘策”的部曲入蜀,同时大力扶植南中地区的发展,加强了蜀汉对该地区的控制。
南中地区多高原、山地、峡谷,气候湿热多雨,蚊虫滋生,疟疾横行。
诸葛亮南征时曾感叹“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不毛”虽然不是绝对的荒芜,但也足以说明这些地区的原始与闭塞。
诸葛亮把陈祗流放到这里来跟南蛮、毒虫作伴,这不比杀了他更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