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李世民的“大声”密谋

唐,武德六年。

在玄臻观那一晚,李世民专门拉着朱元璋、王猛,请教了一晚上的计策。

朱元璋擅长战略大局,且知晓唐朝历史。

王猛则是足智多谋,计策百出。

有这两人给他出谋划策,再加上他自己的房谋杜断,李世民对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规划。

秦王府,

李世民一回来就拉着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开会。

不久前,得益于李世民斩杀了刘黑闼,大唐基本统一了全国。

同时,此时的储位之争,还没有达到后几年那样的白热化程度。

这个时候,李建成的太子地位虽然比较稳固,但因为少了斩杀刘黑闼的功劳,没有历史上那般巩固。

而李世民的军功,已经冠绝朝野,而且已经有些初现“功高震主”的局面。

他们此次商议的核心就是,如何以“避祸”掩“争位”,以“功谦”换“势稳”,以“暗备”代“血拼”。

通过提前化解矛盾、积累压倒性优势,

最终实现“不流血继位”或“低代价掌权”,

从而规避玄武门之变的悲剧,也避免被文人诟病“弑兄逼父”,让自己这个“千古一帝”的位置,坐的更加稳当。

书房里,

李世民来回徘徊了两圈后,终于对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开门见山的说道:“今夜招各位前来,只为一事——如何兵不血刃的接过储位,避免兄弟相残。”

长孙无忌闻言,双眼一亮,笑道:“殿下终于想通了?!”

“早就跟你说过了,那两人早已把你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你还一直退让。”

“对了,你怎么突然就想通了?”

长孙无忌最后这个问题,让房玄龄、杜如晦也颇为好奇。

之前他们明里暗里都劝过多次,以李世民的能力、功勋,成为储君那是绰绰有余的。

但要顶替李建成成为太子,那就得提前布局才行。

之前李世民都以亲情婉拒了他们,导致这事就一直拖延了下来。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李世民这段时间忽然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以前的李世民大致可以形容为“专注军功,被动应对”。

而现在李世民,则可以形容为“主动破局,锐意进取”。

面对长孙无忌的提问,李世民只是含糊其词的说道:“我遇到了两位高人,受他们指点,察觉到了我将来的危机。

所以,为了避免将来形成死局,我们需要提前布局,做好应对。”

“殿下,那二位高人姓甚名谁?”房玄龄问道。

他跟着李世民这么多年了,很好奇还有谁比他们这三人更能说动李世民?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只是说了一句:“你们不认识……”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的眼睛里,则都是“你看我信不信”的神情。

李世民暂时还不想让他们知道玄臻观的事情,

于是,他话锋一转,把话题引到了正题上:“太子近日开始频频主动进宫面圣。

尹德妃、张婕妤也在陛下跟前说了很多关于我的不好的话。

昨日,他们更是提出,让李元吉掌管天策府半数兵马。

陛下虽未应允,但已有意动。”

见李世民不想说,长孙无忌等人自然也不好刨根问底。

“这正是症结所在。”长孙无忌点头说道:“太子与齐王联手,一边想方设法削弱殿下兵权,一边又在构陷殿下的部将。

前几日,齐王甚至向陛下进言,想要调尉迟敬德去守边疆。

好在陛下也没有那么好糊弄,不仅拒绝了齐王的提议,还斥责了他两句。”

房玄龄这时候突然问道:“殿下,不知那两位‘高人’是如何替你谋划的?”

李世民瞥了房玄龄一眼,心中暗忖:“这家伙,吃醋了?”

不过李世民并没有点破,只是为他们解释道:

“那二位跟我说,储位之争重在‘势’,而非‘兵’。

眼下的太子,看似势大,实则根基不稳。

加上刘黑闼的功劳被我夺……拿下,之后咱们只需破其三处要害,便可彻底扭转局面。”

杜如晦与房玄龄忍不住相视一眼,追问道:“哪三处要害?”

“其一,陛下的猜忌心。”李世民坐回主位上,竖起一根手指道:“陛下如今的担忧有两点:一、怕太子孱弱,镇不住局面。

二、怕我军功过盛,威望过高,功高盖主。

他们说,我越是紧握兵权不放,反而越容易引来猜忌,甚至引火烧身。

因此我意,近日主动向陛下请辞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的部分权限。

将河南道非核心兵权交还朝廷,只保留洛阳及周边要害之地的节制权,以及天策府宿卫之权。”

长孙无忌连忙摆手道:“殿下!洛阳及河南道是咱们多年经营的根本,交出去岂不是自断臂膀,任人宰割?”

“交出的只是‘冗余兵权’,而留着的才是‘心腹根基’。”李世民解释道,“河南道将领多是我一手提拔,即便交权,他们也仍会听我号令。

而咱们要是主动放权,一则能安陛下之心,二则能让太子以为我已服软,从而放松警惕。这便是高人教我的‘以退为进’。”

房玄龄琢磨片刻后,缓缓点头道:“此计可行。

但光是咱们放权,显得有些太亏。

咱们应该在放权后,让陛下看到咱们的重要性,以此来衬托太子的无能。”

“房兄说的对!”杜如晦笑道:“近日突厥屡屡犯边,太子屡次上书,想要去争这份军功,但陛下犹豫不决,始终下不了决心。

咱们可借此保荐李靖为先锋,辅佐太子出战。

有李靖打先锋,太子要得到这份军功就会容易的多,陛下也肯定就会答应太子的请战。

同时,咱们再请求陛下让天策府属官侯君集,参与兵部协办,去辅助太子处理军务。”

“侯君集性子刚直,与东宫又素来无交情。”长孙无忌双眼一眯,心领神会道:“让他参与军务,太子若有决策疏漏,他必会据理力争,传到陛下那里,陛下自然就会知道太子在军事上的不足。”

“其二,东宫与李元吉实际上是面和心不和。”

李世民竖起第二根手指,继续说道,

“李元吉表面尽心辅佐太子,实则却是野心甚大!

他表面辅佐太子,实际上只是想借太子之手除掉我,最后再夺取储君之位罢了。”

长孙无忌点头道:“我可让妻弟通过东宫属官递话,就说‘齐王与罗艺往来密切,似有借外兵自重之意’。

太子本就因齐王日益骄纵而心有提防,若他听闻此事,心中必然会生出嫌隙!”

李世民闻言,向着长孙无忌竖起了大拇指:“果然是‘英雄所见略同’,你们的谋划,与那二位高人,已经相差无几了!”

说到这儿,李世民忍不住叹息一声,暗忖道:“可惜啊,那晚诸葛亮因为忙着刘禅的事情,连夜赶回去了……否则,就能凑成一桌麻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