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岳飞的“挣扎”

“敢问,阁下可是东坡居士,苏轼苏子瞻?!”

岳飞此话一出,朱元璋等人皆是一愣。

苏轼先是一怔,随即双眼一亮,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他对着岳飞拱手回礼道:“兄台好眼力!某正是苏轼。不知兄台尊姓大名,为何能一眼认出我来?”

“啊!还真的是苏东坡!”秦良玉惊讶道。

刘秀、王猛、诸葛亮之前没留意过苏轼的资料,于是好奇的向秦良玉问道:“良玉,这苏东坡是做什么的?看你们反应,他像是个有大能耐的人啊!”

秦良玉小声回道:“苏东坡是北宋文坛大家,在文学、书法、绘画三个领域都是顶尖水平!跟唐朝的韩愈、柳宗元他们齐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华夏文化的代表核心人物之一!”

“哦~~~~”刘秀、王猛、诸葛亮长哦了一声,没想到这次来的人,是文化方面的大家。

“竟然真是苏东坡!”朱元璋猛地一拍大腿,懊恼道:“嗨呀!我刚刚都想到这个名字了,怎么鬼使神差却说了另一个……”

岳飞眼中全是激动的神色,说道:“我姓岳名飞,字鹏举。

先生仙去后的第三年,我刚好出生。

可以说,我是读着东坡先生您的诗文长大的!

您的画像,我早就看过无数次了!”

“!”苏轼闻言,也不禁流露出惊喜的神色,“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苏秩见状笑着说道:“正好,这次轮到鹏举给新人讲解情况了。

现在还早,你们可以好好聊聊。

院子里已经摆上了桌子,让子瞻先生尝尝咱们后世的‘仙酿’。”

苏轼也是好酒之人,虽然酒量不怎么样,但年纪越大越不离不开这玩意儿。

听到有“仙酿”,苏轼顿时双眼放光。

众人来到院子随意找座位坐下。

秦良玉现在已经不再执拗的为朱元璋护卫,因为在玄臻观,也不会有危险。

坐定后,沈知微为每个人倒上了“快乐水”。

苏轼盯着半透明,在空中飘来飘去沈知微,不知该如何形容自己的震惊。

岳飞凑近苏轼耳旁,小声解释道:“她是玄臻真君的侍灵,您把她当成普通人就行。”

苏轼咽了口唾沫,心道“穿越”这种事自己都经历了,“见鬼”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于是,苏轼把目光转了回来,看向面前那杯黑漆漆,且还在不断冒着泡的“仙酿”。

苏轼有些发懵,心里嘀咕道:“你们确定这玩意儿不是毒药,而是仙酿?”

岳飞端起“快乐水”,先干了一大口后,这才微笑着对苏轼说道:“先生勿忧,这东西在后世很常见,尽可放心品尝!”

苏轼见其他人都一脸陶醉的享受着,这才小小抿了一口。

甜味瞬间在舌尖散开,还带着点说不出的刺激和清爽。

苏轼眼睛猛地一亮,赶紧又多喝了两口,赞道:“好甜!”

“但这不是酒吧?一点酒味都没有。”

“哈哈哈!”朱元璋笑道:“它虽然不是酒,但一样能带给人快乐,不是吗?”

李世民也跟着笑,拿起杯子跟苏轼碰了一下,示意他多尝尝。

笑闹一阵后,岳飞开始为苏轼介绍在场的众人:

“老朱,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局一个碗,打下一个国的狠角色。

李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世民,相信不用我多做介绍了。

还有这位,大汉丞相诸葛亮……”

“???”苏轼举着杯子的手,猛地停了在半空。

他愕然的看向岳飞,问道:“开国皇帝?诸葛孔明?王景略???”

啥情况啊这是?

苏轼的脑子,此刻彻底乱了,这玄臻观到底是什么地方?

怎么一下子聚集了这么多历朝历代的大人物?

岳飞笑着说了句“先生稍等”,然后跑回自己厢房拿出了平板电脑。

“子瞻先生,由我来跟你详细讲讲这里的情况。”

“这里,是千年后的后世,玄臻道长的玄臻观,能连通不同的历史时空。

我们都是从自己的时代来到这里的……”

岳飞在为苏轼讲解的同时,院子里其他人也没闲着,都在交流着自己那边世界的情况。

朱元璋、诸葛亮作为唯二参加过【世界模拟考核】的两人,自然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对于其他人的请教,他们两人也不藏私,悉心为他们解答疑惑。

岳飞耐心为苏轼讲解了将近一个小时,苏轼这才明白自己现在到底身处怎样一个环境。

不过苏轼一点儿也不害怕,反而还有些兴奋。

就在这时,

苏秩突然站起身拍了拍手,说道:

“诸位,每六十天一次的指定历史时空穿越,现在可以开始了!

之前老朱和孔明都用过这个机会了,按顺序,这次该轮到鹏举了。”

岳飞猛地抬起头,苏轼也惊奇的看向了岳飞。

岳飞嘴唇动了动,却暂时没能说出话来,他的眼神里,有着异常复杂的情绪。

他其实早已在心中想过无数次,轮到自己可以指定穿越的时候,自己想去哪儿。

他想过去宋初见宋太祖,告诉他不能抑武扬文。

别让后世的边关将领连调兵的权力都没有,更别让朝堂被一群只会空谈的文官把持,最后眼睁睁看着胡骑踏破中原,落得山河破碎的下场。

他也想过赶在靖康元年的冬天之前,去到汴梁城。

那时候金军刚把东京围起来,种师道老将军还在,宗泽大人也没被贬斥,朝堂里还有能打的将领。

他想拿着自己后世烂熟于心的金军布防图,

告诉他们金军的软肋在哪,告诉他们郭京的“六甲神兵”全是骗人的,更不该把希望寄托在割地赔款上。

只要守住酸枣门和封丘门,再调河北的义兵来援,二圣就不会被掳走,中原也不会变成人间炼狱。

他更想过去到绍兴十年的郾城,就在那十二道金字牌从临安出发之前。

那时候的自己,刚带着背嵬军大破金兀术的铁浮屠,正是士气最盛的时候。

他想告诉刚那时候的自己:“金人已怯,此时撤兵,便再无克复中原之日。

不如带着弟兄们直接杀进汴京,

只要能迎回二圣、收复故土,

哪怕日后被治抗旨的罪,

也比眼睁睁看着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最后在风波亭含冤而死来的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