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行者无色 挂单大僧

寻道不觉时光飞逝,转眼已至盂兰盆节。

“铛……铛……铛……”

七声悠扬的钟鸣响彻山寺,裘图撞完晨钟,执起扫帚,在藏经阁前的广场上细细洒扫起来。

这具身体正值黄金般的发育年纪,可塑性极强。

短短三个月的静心苦修,没有铁锡碑负重的裘图在七伤锻脏法的锤炼下,气力已是大增。

估摸一算,起码也有五十斤增幅。

另外,虽无五识通明散以及其他药物相助,但这段时间专注于耳、鼻、身三识的修炼,进境亦是斐然。

裘图心头隐隐有预感,只要这般按部就班地修炼下去,距离下一重境界,至多不过一年之期。

“唰——唰——”

扫帚拂过冰凉的石板地,动作不轻不重,偏生每一下过后,地面竟肉眼可见地焕然一新。

只因裘图在扫地之时,已将太极拳经中的八种劲力暗暗融入动作,反复使用,力求让自己更适应、更精熟这些力道变化。

将高深武学之道化入生活点滴,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武学一道犹如登峰亦如流水,既争绝顶也争滔滔不绝。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

裘图动作不停,鼻翼微不可察地翕动,一股独特的檀香气息钻入——是方丈苦树大师来了。

令他留意的是,方丈身后还跟着一人,脚步沉稳有力,气息虽不强横却也颇为绵长,显是身具不俗功力。

二人似未留意角落洒扫的小行者,径直步入藏经阁。

裘图耳廓微动,清晰地捕捉着他们的脚步声一路向上,最终停在第九层。

阁顶传来交谈之声:

“苦树见过大僧。”方丈恭敬问候。

“行者无色,拜见大师。”一个相对年轻些的声音响起,带着几分敬畏。

无色?竟然是他!

裘图动作不停,耳廓却已快速微颤,将阁顶的声音尽数收纳。

这三个月来,他日夜聆听少林寺动静——

般若院的江湖秘辛、他派武学精要与破解之法。

达摩院对七十二绝技的钻研。

菩提院诸位大德的妙语辩论。

武僧间的交流切磋……

种种声响皆入其耳,正是为了寻找无色踪迹。

一直未曾寻到,他都以为无色还在江湖浪荡,未加入少林。

未曾想对方竟与自己一样,已身披行者身份。

不同的是,自己在寺内清修劳作,而对方仍在绿林闯荡。

不过看苦树方丈对他的重视,想来无色应该是少林在外暗插的桩子,收集各派武学以及江湖消息。

“见过方丈,不知可有指教。”

一个苍劲浑厚、仿佛沉淀了岁月的声音第一次清晰地传入裘图耳中,这便是那位挂单的神秘老僧了。

三个月以来,裘图只偶尔能听到阁顶传来脚步声,但也只是隐隐听得。

可见这位挂单老僧实力非同小可,早已将轻功练到骨子里。

气息绵长至极,可见内力深厚非复人间,真真一位深藏不露的隐世高僧。

但裘图也不惧,因为他哪怕身在阁底也闻到了这位老僧周身散发的那股老年味,想来大限将至,命不久矣。

不管他年轻时如何风光不可一世,寿命将近之时,又能有几分本事。

再加上皆为僧侣,也不会对裘图不利。

否则裘图早就一走了之,绝不靠近这等危险人物。

只听苦树方丈语气带着忧虑道:“大僧,无色这孩子天生患有离魂之症,近年来发作愈发频繁,苦眠师弟用尽手段亦是束手无策。”

“大僧见识广博,武道通玄,不知……可有良方能救他一救?”

那老僧默然片刻,方缓缓道:“离魂之症……此乃心疾,非药石可医。”

“老衲亦是无能为力。”

“方丈不若带他去菩提院问问那些专研心性的大德高僧,兴许……佛法妙谛能化解其心中郁结,也未可知。”

苦树方丈语气难掩失望道:“唉……那便不叨扰大僧清修了。”

无色.....离魂之症。

裘图心中默念。

这离魂之症他自是知晓,也称之为夜游症,严重者便是日间也会发作,失魂落魄。

按此世之理,这病症或许也算一种疯魔外显?

也就是说,无色走的并非佛门所谓的慈悲寂灭正途,而是早已照见心魔,隐入疯魔之境?

那他日后能够明心见性,莫非……是得了郭襄手中部分瑜伽密乘的精髓奥义不成?

不多时,苦树方丈与无色便下了阁楼,走出藏经阁,急匆匆朝菩提院走去。

当二人经过裘图身侧时,无色眼中先是掠过一丝迷茫,像被什么无形之物牵引,竟不由自主地回转头,目光落在裘图身上。

在无色眼中,先是感觉裘图周身似有一股难以言喻的出尘之气缭绕其身,仿佛隔绝了周围的喧嚣尘埃。

然而下一刻他心头便莫名一紧。

这看似无害平静的小和尚,竟隐隐让他后颈汗毛微竖,生出一种源自本能的、极其细微的忌惮与悚然之感。

苦树方丈似察觉到无色行走分神,驻足回首,温和唤道:“无色?”

无色猛地回神,脚步停下,连忙双手合十,恭敬应道:“师叔祖。”

苦树方丈目光落在低眉颔首,专注地挥动着扫帚的裘图身上一眼。

只见不过是个身形单薄、双目覆着黑绸、五官清秀的普通小沙弥罢了。

复又看向无色,语重心长地提点道:

“你这位师侄法号觉明,身遭大厄,确实可怜。”

“然你身在江湖,当知世间苦难众生如恒河沙数,更需你心怀慈悲去渡化。”

“切记守住本心,莫要在红尘中迷失了自我。”

无色垂首,摒弃心中本能寒意,肃然应道:“弟子谨记师叔祖教诲。”

待两人身影远去,裘图方将扫帚归置角落。

旋即双掌合十于胸前,步履沉稳地朝自己位于菩提院附近的僧舍行去。

明心见性乃此世头等大事,关乎无色禅师这一线索的蛛丝马迹,他自是不能放过。

今日这盂兰盆节,少林寺大开山门。

此刻天不过刚蒙蒙亮,便有诸多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涌入寺中为亡亲祈福。

寺门内外张灯结彩,经幡随风轻扬,各殿香火缭绕,梵音阵阵。

大雄宝殿前更是人头攒动,虔诚的信徒们跪拜祈祷,气氛庄严肃穆中透着节日的喧嚣。

菩提院的众多僧人便已身着袈裟,在各处佛殿内端坐,齐声梵唱,法相庄严。

而罗汉堂的武僧们则如铜浇铁铸的罗汉,神情肃穆地守卫在寺门、大殿、塔林及各处要道回廊,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四方,提防着宵小之辈趁这人潮涌动之际潜入作乱。

裘图一路穿过喧嚣,回到僧舍中。

这间僧舍是大通铺,白昼时分,同住的师兄弟们多在劳作或听经,屋内空无一人。

但见裘图盘膝坐在自己的铺位上,深吸一口气,体内极阳内力骤然逆冲而上,直贯颅脑。

霎时间,覆着黑绸的眼眶周围,条条青筋如蚯蚓般狰狞虬起,面色显出几分骇人煞气。

与此同时,那对耳廓开始以肉眼难辨的极高频率疯狂颤动,仿佛两片蝉翼,全力捕捉着整个少林寺上下里外的一切音波。

无数声音汇成信息洪流涌入裘图脑海:

大雄宝殿内,低沉而洪亮的集体诵经声如潮水般连绵不绝;

知客僧接待香客时温言细语的引导与解答;

远处膳堂锅碗瓢盆的轻微碰撞与切菜声;

演武场上武僧操练的呼喝、兵刃破风的锐响与沉闷的拳脚交击;

山风拂过塔林檐角悬挂的铜铃,发出细碎空灵的叮当声;

香客们低低的祈祷声、孩童好奇的询问声、妇人压抑的抽泣声交织在一起;

以及罗汉堂武僧巡逻时那几乎微不可闻却极其沉稳规律的脚步声……

这喧嚣与寂静交织、宏大与细微并存的庞杂声场,在裘图高度凝练的听觉下,被抽丝剥茧,纤毫毕现,条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