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方夫子

等盛秀说完,方宁笑着摇头道:“盛公子引经据典,说得透彻。不过我倒有个更简单的说法。所谓美,就是这音乐好不好听、顺不顺耳,至于善,就是这音乐能传递点好东西、正能量。”

方宁说得言简意赅,盛秀愣了愣,手里的折扇停在半空。似乎没料到方宁会用这样的“大白话”解释圣人之言。

他琢磨了片刻,忽然眼睛一亮:“方大人这话,倒也通透!譬如眼下京都流传的《丰年谣》,旋律轻快,听着让人欢喜,这是美,又能让人感念朝廷劝农之德,珍惜粮食,这便是善。与大人所言‘好听又传好东西’,竟是一个道理!”

方宁笑着道:“可不是嘛!好音乐就要兼顾艺术性和思想性!”

“艺术性?思想性?”

盛秀喃喃重复着这两个新鲜词,随即拱手笑道:“初时只以为方大人弹奏乐曲有一手,想不到竟然对音律的见解也如此的独到,盛某委实的想不到啊。但不知方大人是哪一堂的方氏?师从哪位大家?”

在盛秀看来,能够有如此的才华,如此独到的见解,方宁必然是出自名门望族无疑。

方宁淡淡地道:“方某家乡在上阳黑熊岭。”

“上阳黑熊岭?那是哪一个方氏?”

盛秀冥思苦想的时候,旁边一个同伴突然凑过来在他的耳边说了点什么,盛秀顿时脸色一变,随即站起来,对着方宁长揖扫地。

“盛某不知道是方夫子大驾光临,委实失礼得很。请受盛某一拜!”

盛秀的两个同伴也同样站起来,站在了盛秀的身后,对着方宁执学生礼。

这个变化,让方宁都有些猝不及防,但也回礼。

转念一想,就知道是自己在崇文书院里任职客座教授的事情,应该是传到了京都,因此才会被称之为“方夫子”。

“盛公子客气了,方某只不过是适逢其会,才会在崇文书院博得了些名声罢了。”

但盛秀却说道:“非也非也。盛某所拜,乃是当日夫子对张学琪所道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四句话,字字珠玑,方显得夫子为天下人天下事计。盛某不知那四句竟然也是夫子所说,竟然在此与夫子高谈阔论,属实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方宁这才明白自己剽窃了“横渠四句”,不想被人给传播了出去,竟然还有如此的广泛效果。

“哪里哪里,方某也是久习圣人之说,一时有感而发罢了。说实在的,以方某的才疏学浅,实在当不得夫子二字。”

“若夫子当不得夫子,天下又有何人能当得夫子?不论其他,单单夫子论音律之道,已然隐隐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名言,让盛某茅塞顿开。非是夫子,如何有此威能?”

凤姐站在一旁目睹,一双妙目更是迷离。

眼前的这个指挥使大人,不只是色艺双全啊,还是传说中的方夫子啊。

自从听说过方宁那个人之后,多少个日夜,都是轻轻呢喃着“方宁”这个名字入睡?

今日本来听说是方宁,吓了一跳,但听说是个武夫,就把此方宁与彼方宁完全分隔开来,没想到,武夫方宁和夫子方宁,竟然是同一个人。

也难怪,如果不是方夫子,谁又能让才高八斗恃才傲物的盛秀低人一头?

方宁并不知道盛秀这个人,那是因为他来到京都的时间还很短。

如果说京都有名的人物中,年轻一代里,家世学识武功本领超出同辈太多的一共有五位,其中盛秀是最锋芒毕露的那一位。

而赵王周英这样的风云人物,却不在这五位之一。

方宁并不知道盛秀的盛名,但对方对自己这么的客气,自己也不能太多骄傲了,也是以同辈之礼相待。

看到方宁如此的谦逊温和,盛秀也是欣慰。

“方夫子有所不知,日前得知了有人狠狠地打脸了赵王周英,因此盛某才动了心思想见一见这位刚正不阿的兵马司指挥使,却不想这位指挥使竟然是夫子。”

“盛兄实在太过谦逊,方某虽然有点小小才能,谈不上什么大才大能。若不嫌弃,盛兄你我兄弟相称如何?”

盛秀眼睛一亮,追问道:“当真可以?盛某可以和夫子称兄论弟?”

“盛兄,你这么说,可就是不把我方宁当成兄弟来看了。”

“那好,恭敬不如从命。贤弟,愚兄这里有礼了。”

要说这盛秀也是遵从礼法,明明刚刚已经见礼,但那是学生见夫子的礼节,如今又见礼,却是兄弟之间的礼节。

然后盛秀又给方宁介绍他的两个同伴。

那两个同伴进来之后,说话不多,但不代表这两人是无名之辈,只因为他们身旁的盛秀光芒太盛。

两人,一个黑脸的叫马兴成,河阴马家的嫡系,白脸的叫袁进,河西袁家的有名才子。

方宁听到其中黑脸的那个文士是河阴马家的,不由得心里一动。

“马兄,但不知马兴风参将可是本家?”

马兴成闻听,先是一愣,随即道:“正是,兴风堂兄乃是我二叔长子。对了,风堂兄也是在上阳当差,或许与方兄弟有过交集也未可知。”

方宁说道:“何止是有过交集,当日还曾经和贵兄并肩作战,共同对抗草原骑兵。”

“当真?马某也是许久未曾与风堂兄联络,却是不知道原来还有这段缘分。”

方宁继续问道:“那马兄的堂兄现如今可好?”

马兴成回应道:“听说自从上阳一战之后,受了重创,一蹶不振。”

方宁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他始终怀疑马兴风当日被草原骑兵抓住后又被释放了,但多方查询都不曾得到过马兴风的确实下落,如今终于在同族宗亲的马兴成口中得知其消息。

听到上阳作战一事,盛秀顿时精神振奋。

“方贤弟,坊间传言兄弟曾经在上阳郡屡立奇功,可当真?”

方宁微微迟疑了下,点点头道:“确实在王侯爷和宁将军麾下立过一些功劳。”

这等于没有否认,但也没有夸大自己的功劳,毕竟官方并没有说明方宁有那么多的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