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殿下,你需要孔家?
“孔克坚现为元廷礼部尚书,他怎敢前来?”
说起这个,朱元璋的脸色也不由沉下来。
是啊,孔家孔克坚这位衍圣公,现在还在蒙元当大官。
他这个反贼登基,孔家竟然派了继承人前来,是一件好事。
但,仔细想想,朱元璋也觉得十分别扭,就像是手里拿着别人吐出来的烧饼。
不吃,自个还需要。
吃了,但又觉得恶心的想要呕吐。
刘英问道:“沽名钓誉,朝秦暮楚之徒,殿下准备对待孔家?”
朱元璋想了下,则是反问道:“雍泰觉得咱该如何对待孔家?”
刘英一脸轻笑的问道:“此事,微臣需知晓,殿下可是需要孔家?”
“需要孔家?”
朱元璋苦笑一声,“雍泰,孔家是孔圣人后裔,自古至今,历朝历代天子都礼待孔家。
孔家若支持谁,儒家便支持谁,谁就是正统啊!”
“殿下,微臣记得,孔家曾跪请忽必烈为儒教大宗师。
现在,孔克坚又与元廷宗庙社稷共存亡。
如此,蒙元岂不就是正统?”
说着,刘英面色也古怪起来。
“殿下,难不成我们吴国是反贼?”
“孔希学前来是支持我们这些反贼来了?
还是,孔希学违背了孔家忠君爱国的祖训?”
“……”
朱元璋张大嘴巴,瞪着眼睛盯着刘英看了半晌,也是满脸愤愤。
“雍泰不待见孔家?”
刘英反问,“殿下,您喜欢孔家?”
朱元璋想了下,也是微微摇头。
“孔家虽为圣人后裔,但自南宋始,其所作所为,太过软弱,太过卑躬屈膝了!”
“是啊!”
说着,刘英又道:“殿下,孔家虽然圣人后裔,但他们又为儒家做出哪些贡献?”
“贡献?”
朱元璋眉头皱起。
“他们连一座藏书阁都没修建过!”
刘英道:“当然,他们修不修,是他们自由。”
“上位招募北方学子,也从未见过一个孔家子弟前来!
这些,也无所谓,毕竟他们孔家已经成了蒙元的臣子。”
“但,殿下,孔家富贵千年,孔家田亩数十万亩,奴仆不计其数!
孔家繁荣的背后,不知盘剥了多少百姓!”
“这些,是孔圣人留给后人的福泽,我也不能太过苛刻!”
“但殿下,若我大军北伐之时,孔家数十万亩良田该作何处理?”
“殿下觉得孔家为孔圣人后裔,代表儒家正统!我吴国自一城始,便没享受过孔家的支持。”
“现在,殿下要登基称帝了,孔家便想跑过来,像是学对待元廷那般?对殿下被卑躬屈膝,继续讨要世代富贵?”
“如此,孔家还有何忠义可言?”
“他孔家背叛了汉人,自宋投了元,享受着蒙古人赐予他们孔家的富贵。
结果,现在元廷还未灭亡,他孔家就派人前来应天,想要让殿下赏赐他孔家富贵否?”
朱元璋长叹一声,“孔家所作所为,确实没有丝毫忠义!”
“雍泰,咱直接派人回绝了他们!”
“殿下,微臣觉得还是当见上一见。”
“这是为何?”
“殿下,微臣觉得见他,乃是尊重孔圣人。也当让世人知晓,殿下拒绝他们,也是尊重孔圣人!”
“拒绝他们,也是尊重孔圣人?”
朱元璋目光一闪,若有所悟!
“来人!”
“殿下!”
“派人召一众东阁大学士请来!”
“喏!”
“来人!去将孔希学召来!”
“喏!”
很快。
李善长与范常、秦从龙等一众东阁大学士进入武楼。
过了片刻。
一个内侍便领着一位身穿儒袍的年轻人来到武楼。
“在下孔希学拜见吴王殿下。”
“衍圣公?”
李善长与秦从龙等人,都忍不住目光一闪。
经过刚才刘英的叙说,朱元璋已经对孔希学这个孔家衍圣公彻底祛了魅。
面对着恭恭敬敬的孔希学,朱元璋淡淡一笑,有些好奇问道:“不知衍圣公才应天求见咱,所谓何事啊?”
李善长与秦从龙等人,又是目光一闪,他们感觉到不对劲。
孔希学更是如此,心中大感不妙,这位吴王的态度,太冷淡了,甚至还有些疏远,这与他前来时,父亲交代的一点也不相符。
不过,这里这么多官员,他不信朱元璋这个吴王,会将他这个衍圣公给赶走!
“吴王殿下在上,吴王顺应天命,建立吴国,如今更是称霸江南,兵强马壮,国富民强。
现今,万民归心,吴王殿下登基称帝,我代表孔氏特来祝贺!”
“哦?”
朱元璋轻笑一声,直接问道:“你代表孔氏,你父孔克坚处于何地,为何不来?”
孔希学连忙解释道:“回吴王殿下,家父年老体衰,现今更是染了病,无法亲自前来,还请殿下恕罪!”
“原来如此!”
朱元璋微微点头,“咱还以为孔尚书仍要和元廷宗庙社稷共存亡呢!”
孔希学瞳孔一缩,终于想明白了,忍不住心中一慌,但这关乎他孔家今后的富贵,仍是强撑着问道。
“吴王殿下明鉴,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是吗?”
朱元璋也有些不耐,“衍圣公觉得咱位于应天,就觉得咱是瞎子聋子?”
一旁,李善长连忙看向范常与秦从龙几人,但看到这几位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无奈叹息一声,也没说话。
“吴王殿下明鉴,元廷势大,我父为蒙元官员,迫不得已,只能效忠蒙元。
现今,天命归吴,蒙元昏庸无道,我孔家为汉家之人,自当效忠吴国。”
“哦?”
朱元璋直接被孔希学的厚脸皮给气笑了,他也对孔家,再不抱任何希望。
“你们也知道自己是汉人?也知道忠义二字?”
“蒙元攻宋,你孔家迅速降宋,卑躬屈膝,忽必烈连汉字都不会写,你孔家直接尊他为儒家大宗师?
何其辱没儒家?”
“孔家为表忠心,竟镇压咱汉人的起义大军?”
“……”
孔希学脸色苍白,“吴王明鉴,元初,我孔家有族人南下,忠于赵宋。
只是,天命在元,大势不可挡。
元廷重用儒者,仁政治国,乃是儒家所为,尊称为儒家大宗师,也是有些道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