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章 这绿茶老贼

“雍泰,宋思颜这人其实并无恶意。”

武楼,朱元璋一脸笑呵呵的亲自给刘英倒了一杯热茶。

刘英急忙起身,脸色微变,双手举起茶杯。

“使不得,使不得,微臣岂敢让殿下斟茶。”

朱元璋无奈,放下茶壶,坐在一旁。

“雍泰越来越与咱疏远了,行事也是越来越小心谨慎。”

“殿下为君王,微臣为臣子,自当恪守君臣之道。”

“你啊……”

朱元璋无奈笑骂一句,也没继续斥责。

“听说,宋思颜亲自去了工部,被你给骂了出去?”

“正是!”

刘英满脸阴沉拱手行礼。

“咱听说,是因上次,户部查工部账之事,还有营建宅院之事?”

“正是!”

“雍泰啊,宋思颜此人自滁州便跟了咱,一向兢兢业业,虽然没有多贤,但也不坏……”

“殿下,他是户部尚书,按照官位,比微臣这工部尚书还要高,微臣可没欺负他。”

“他害怕了,还跑来宫内,找咱哭诉!”

“这绿茶老贼,真是奸诈小人!”

刘英忍不住,又是怒骂了一句。

“啊?雍泰为何这般说?”

朱元璋神色一怔,他怎么感觉刘英也有些跋扈了!

“殿下,他们羡慕微臣工部官吏福利,就想用上交宅院所赚钱财,来逼迫微臣工部,也给他们户部官吏这般宅院福利!”

“这个宋思颜……”

朱元璋脸色就黑了下来。

“但是,微臣工部凭什么受他户部这般逼迫?他宋思颜来微臣工部,微臣以为他是来道歉的。

结果,他又说,其余吏部、礼部、兵部、刑部的官吏,也有好多在应天,都还未有宅院……”

“殿下,您说,这老贼不是用其余五部官吏来逼压微臣?

他们来逼压,微臣更是不能同意,若不然,让他们尝到甜头,岂不是事事都要联合起来,逼压工部?”

“另,微臣只是工部尚书,其余五部官吏想要福利,为何他们不上禀殿下?”

“殿下吩咐一声,工部免费给他们营建宅院,都可以。

结果,他们非要微臣私下给他们营建宅院……”

“殿下,这老贼分明就是包藏祸心!”

“这老东西……”

朱元璋的脸色,更难看。

他就说嘛,刘英这老好人的性子,怎么能突然嚣张跋扈起来?

等刘英离去。

朱元璋召来郭英,“给咱好好查查,户部尚书宋思颜,这一阵子都和哪些人来往,说些什么?”

“喏!”

郭英退了出去,朱元璋仍是满脸阴沉。

至于刘英,不急不慢的回家。

至于这件事,到底是有人在背后,挑拨他和应天其余五部数百官吏的关系?

还是想要陷害他,让他给朱元璋一种嚣张跋扈,结党营私的权臣感觉?

随他们去!

反正,老朱已经带着马王妃,还有朱标那小子,前去他府上,和他闺女私下定下亲事。

他们是真不懂老朱啊!

但反正,刘英的名声,算是在应天城内传开。

户部不仅没有收上去工部营建宅院赚的钱,还根据工部上报的修缮城墙费用,又下拨了五万贯。

工部上下,继续热火朝天的干着。

很快。

便到了年节。

应天城内,又是一阵热闹。

但年节刚刚过去没几日。

应天城上下,又是一片哗然。

朱元璋将都察院王濂等御史召进宫内,直接甩给王濂等人十几份举报信。

同时,将王濂等人,狠狠斥骂了一上午。

中午。

王濂等人,便带着一众官兵,在户部、吏部、刑部三部,一连抓了十数名官吏。

同时。

应天府知府衙门里面,也被抓了三名官吏。

这下,整个应天府内,直接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是军师出手了?

王奉城满脸谦卑的走了进去,对着刘英拱手行礼,“军师,大事不好啊,外面传言,这是你在打击报复呢?”

“有人让你来打探消息了?”

刘英轻笑一声,便有些好奇的看向王奉城。

王奉城顿时大惊,“军师明鉴,下官担忧那些人毁坏军师声誉,特来报信。”

“你一个刚投来吴国的小小员外郎瞎掺和什么?”

刘英撇了撇嘴,“我只是一个军师,我还能指挥得了都察院去抓人?”

“是,是,是那些人谣传!”

王奉城急忙道。

“不过,你们也可以看清楚,在吴国,只要贪污腐败,就别想着可以一直隐瞒下去,总有一日会暴露出来。”

“军师教诲的极是,小人从来不敢贪墨。”

“嗯!”

刘英微微点头,“下去吧,你不看工部别的人,都不理会那些谣言?

一群闲的没事的碎嘴子在胡编乱造,他们这是把殿下当傻子了。”

“……”

王奉城瞳孔一缩,随即连忙告退。

果然。

没出两日,那些瞎传谣言之事的人,就被朱元璋派人挨个训斥。

刘英不屑一笑,安排刘敬开始召集青壮劳役,营建宅院,修缮应天城墙。

同时。

朱元璋也让李善长再次发布招贤令,广纳贤才,进行大考。

其实。

在应天,或是应天周围的几个县,早就齐聚了一群读书人。

等到招贤令一发布,这些人里面进入应天城内报名。

正好。

前几天刚抓的那一批贪官,就成了这些读书人最好的警示。

对此。

这些读书人非但没有任何害怕,反而一个个满脸兴奋。

对,就是这种感觉。

依法治国,只要有贪污,绝不留情,如此才是最大的公平。

这次。

朱元璋决定录取七百个读书人,刘英和李善长等人,也都没反对。

吴国兵势越来越猛,天完已经被打残。

南方的蒙元城池,更是一个个,都成了软脚老太太,他们想怎么揍,就怎么走。

现在,吴国的后备官吏,才是制约吴国大扩张的关键。

大考完。

便是春耕。

这七百新晋小官小吏,都跟着各自的前辈,去参与实习。

协助朝廷,确保每一户百姓都可顺利春耕完。

所有人,都感觉心中一片冲劲。

哪怕是那些抱着考上,老老实实在吴国官场混日子的读书人,也都被带动,整日到处忙碌,帮忙。

春耕完,歇上几日。

大军便开始南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