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刨陈友谅的根

“不过,这一下,咱准备的那些官吏,又有些不够用了!”

“殿下所言极是,有了这么多的地方,我吴国需要休养几个月。

还需再慢慢举行大考……”

“不知不自觉,咱吴国又多了七路之地。想要把这些地方的田地,都丈量完,没有好几个月功夫,是完不成的。”

“殿下,微臣建议,可以多让这些地方的旧官旧吏,还有那些读书人,多出出力!”

“雍泰就不担忧,那些旧官旧吏与读书人,会徇私枉法?”

“殿下,可以让这些旧官旧吏与读书人,去别的县丈量!”

“如此,也可行,让他们戴罪立功!”

“殿下英明!”

“雍泰,你可还有别的好法子?”

刘英思索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怪异。

“殿下,微臣记得,天完国的兵将,很多的都是当地强征的?”

“确有其事。”

“殿下,微臣觉得,殿下当发一则公告,我吴国均田,只要他们赶回来,就可以给他们分永业田。”

“嗯?赶回来?”

朱元璋有些发愣。

“对!”

刘英再次点头,“他们只要从天完国跑回来,咱吴国可对他们既往不咎,还给他们分永业田!”

“……”

朱元璋两眼直接大瞪,“如此,他们的家人,都会疯狂给他们捎信,想尽办法,他们赶回去。”

“正是!”

刘英微微点头,“陈友谅与徐寿辉等人,定会阻拦。”

“这些混账,咱这是刨他们的根,他们阻拦也是正常!”

“殿下,只要传过去消息,总能跑回来几个!”

“无妨,能跑回来几个,就跑回来几个!”

朱元璋丝毫不在乎,“反正,他们总不能时时刻刻看着那些兵卒。

日后,那些兵卒总有机会,跑回来的!”

刘英又道,“殿下,这些并非最重要的!”

“嗯?”

朱元璋一愣,“还有什么是更重要的?”

“殿下,是传播我吴国均田之事!”

刘英轻笑道,“只要这些地方的百姓们,给天完国内传去消息。

那便是有十数万的百姓,都在给咱吴国宣传此事!”

“十数万百姓啊?”

朱元璋的眼睛直接亮了起来。

“是啊!”

刘英微微点头,“这些消息传播,可比那些商贾传的,更让那些百姓信服,也传的更快更广!”

“这下,岂不是真掘了天完的根了?”

朱元璋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刘英道:“殿下,他们也可以跟着学咱吴国啊!”

“是啊!”

说起这个,朱元璋眉头也皱了起来。

“他们若是也学咱吴国均田……也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殿下说的极是!”

刘英轻笑着,“天完国内,很多元帅将领,都贪财贪田。

他们也都还要靠那些大户商贾们征收赋税。”

“雍泰之意?”

朱元璋也听出了不对劲。

“殿下,天完国完全没有均田的基础,他们若敢学咱吴国,均不下去还好。

若真的强行均田下来,他们天完国得大乱!”

“没了大户商贾支持,他们便收不上来税,官员俸禄,大军粮饷也不足。

要是向百姓强征,百姓哪来那么多粮食……”

“妙,就依雍泰此计而行。”

……

朱元璋命令传下去,花云与汤和、邓愈等人,快速施行。

同时,一艘艘载满粮食的船只,从应天出发,朝着安庆、黄州、瑞州、兴国、武昌等地,运了过去。

这些粮食。

对于这些地方的百姓来说,并不是太多。

但这可以表明,吴国兵将不会吃他们当地的粮食,这一下就可以安抚很多百姓的心。

接着,便是征召没有欺压良善,作恶多端的读书人、官吏们,宣扬均田之策。

读书人、官吏们,开始隔县丈量田地。

逮捕惩戒一些作恶多端的大户商贾。

看到吴国兵将真的给他们做主,这些百姓们,急忙给他们被征都的丈夫兄弟、或子侄传信。

吴国兵将真的要均田,每人三亩永业田,永不缴赋税。

还会分赋田,赋田才交税,还不高。

于是。

还没多长时间,退到沔阳的陈友谅与徐寿辉他们,就感觉到了不对的地方。

沔阳城,甚至是整个沔阳府、常德路、岳州路、汉阳府这些地方,都传着吴国均田的事。

甚至,他们麾下的兵将,竟然都在偷偷的往回逃去。

不到几日功夫,就逃了上千人。

这如何能行……

但还没等陈友谅反应过来,他麾下竟然有官员叛逃。

对,不是兵将,而是官员。

钱粮总管王奉国,与其弟王奉城,带着家眷,丢弃所有财物,直接逃到了应天。

官员叛逃,只更让天完内部人心浮动。

而在应天城内。

刘英听到这个消息,也是满脸惊诧。

“殿下,王奉城竟然真带着他兄长来投了?”

“是啊!”

“人下了船,正被郭英的人,带着住进一旁的官栈之内。”

“好啊!”

刘英一脸欢喜,“恭喜殿下,我吴国人心所向,四方贤才都会相继来投。”

朱元璋问:“雍泰,你说咱该如何安排他们?”

“殿下,不知王奉国此人品性如何?”

“此人在倪文俊麾下之时,对倪文俊忠心耿耿,献计献策……”

刘英苦笑一声,再次拱手。

“殿下明鉴,他既然携带家眷来投了殿下,便已经彻底选择了吴国。

对于此人忠心,微臣并不怀疑。

那怕他是带着陈友谅的任务来的,也对我吴国造不成什么伤害。”

“雍泰之意?”

“殿下,此人能为倪文俊钱粮总管,又被陈友谅重用,其定有一些真本事。

微臣觉得,只要此人不贪不腐,遵守咱吴国律法,便可给其高位!”

“高位?”

朱元璋两眼一眯,“千金买马骨?”

“殿下英明!另,此人才能,也弱!”

“可!”

朱元璋微微点头,“雍泰放心,此人并非贪财之人。”

“咱给他一个户部郎中如何?”

“殿下英明!”

刘英连忙奉承道,“哪怕是户部郎中,在我吴国管的钱财、粮饷,也比他在天完管的钱粮,要多上数十倍,他定会满意。”

“善!”

朱元璋微微一笑,这事便定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