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他们状告你刘英

应天书院脚下,早已建造起一排排的平房小宅院。

有九成的宅院,都是只有三间房屋的小院落。

现在,有两成的院落,都已住上人。

在最中间的主街道上,开着十多家铺肆,吃食、茶铺、酒铺、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这几月下来,这里已经不比应天

在远处,还有上千个青壮工匠,仍是在奋力营建着宅院。

刘英亲自带着那五百个读书人,还有十数个商贾,来到这里。

“见过军师!”

“军师,您怎么来了?”

得到禀报,刘敬连忙带着几个管事迎了上来。

随后,看着刘英身后那浩浩荡荡的队伍,眼中闪过一丝怪异。

“现在还有多少座修缮好的宅院?”

“回军师,还有六百一十二座。”

刘敬急忙禀报道。

刘英心中一松,“六百一十二座?足够了!”

闻言,刘敬就是一颤,感觉有些不妙。

果然,刘英指着身后的那一大堆人,直接道:“又从北边带来五百多读书人,每一个安排一座宅院。”

“你找几个人,挨个分配登记。”

“五百多个?”

“应该是五百三十一个!”

“下官这就去找人!”

刘敬心中一惊,连忙吩咐那几个管事,去回工部摇人。

至于分配五百三十一个读书人,是有点苦累,但他们现在工部的官吏,也在一个一个往外抽。

他们和这些未来的官吏打好招呼,让他们看到工部的厉害,他们工部未来还能缺人?

很快。

十多个工部官吏,就被召来。

带着名录,挨个登记,刻印房契。

至于刘英,则是对着一众北方来的读书人说道:“我不管你们是因何前来的吴国,是家中饥荒,还是看好吴国未来,亦或者是认同吴国均田之法。

我吴国,看中的是你们的贤才。”

“你们若有人不愿为吴国官吏,可领十贯钱路费,想去应天城内求一活计,也很好求。”

“亦或者,继续南下,去平江府、去杭州府,皆可去!”

“但若领了宅院,再去山上应天书院入了学,你们便被打上吴国烙印。”

“若发现诸位另有异心,或诸位之中有滥竽充数者,休怪吴国不讲情面……”

“从应天逃出去,不论哪个方向,想要逃出吴国,都需三日之久。

这三日,定能追上尔等。哪怕是尔等侥幸逃出去,他们这些商贾商队遍布天下,我吴国都可让他们颁发追杀令。”

“我相信,天下无人会拒绝吴国的钱财与粮食……”

“军师放心,学生既然已经来了吴国,自是心中早已有准备!”

“正是,军师放心……”

“军师明鉴,学生自幼家贫,虽称读书人,但只上过三年私塾,只读过四书五经……”

“学识差不要紧,只要有良善之心,忠诚吴国,可吃苦耐劳,上了山,可以好好学!”

“多谢军师!”

“军师,小人……”

“不愿,就出来领钱,自个走人!”

“多谢军师!”

……

最终,五百三十一个读书人,自动跳出来十一个。

每人发十贯路费钱,然后就匆匆忙忙朝着外面走去。

刘英是不派人追杀他们,但那些商贾会不会派人去追、朱元璋会不会派人去追,刘英就管不住了。

接着。

给这些人分发笔墨纸砚,分发零花钱,分发被褥,他们毕竟要读个两三年。

有家人,还要多发一份钱。

至于饭食,大多还是靠着饭堂。

应天书院,已经建造了三个饭堂,供应这些学生吃食。

现在,也就是吴国富的不行。

要不然,一次供应这么多读书人,还真是不多见。

不过,每发一次,刘英都让那些官吏大声告知,这是吴王朱元璋的恩赐。

他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出来参加大考,为吴王效力。

这些读书人,一个个虽然木讷,也都连连感激。

一直到了大晚上,忙活完。

翌日。

刘英又带着李贞、刘基、刘敬等人,前去看望了一下这些读书人。

将他们交给应天书院,这才放心。

回去路上。

李贞与刘基几人,都是满脸激动。

“军师高明啊,这样一来,天下读书人,都笼络到了咱吴国。”

“是啊,虽然花了不少钱,但都值得……”

刘基轻笑道,“李侍郎可是算错了,这些读书人能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孩童,到启蒙、私塾,再到正式读书识字,到了现在。

他们每个人花费的钱财,至少不下于三四百贯,甚至上千贯都有!”

“咱们只花了两三百贯,就将他们召来应天,为吴国效力。”

“这买卖赚大了!”

“是啊,赚大了!”

……

刘英也很高兴。

这些可都是人才,吴国赚大了!

但还没高兴两日。

朱元璋便黑着脸,带着满脸无奈的李善长,走进工部。

“殿下怎的如此表情,这是发生了什么事?”

刘英一惊!

朱元璋大声道:“哼,还不是应天书院那些学生,还有那些教授们!”

“他们怎么了?”

“他们找咱告状!”

“告状?”

“告你刘英,还有工部上下,都偏袒那些外来的北方读书人,专门给那些北方读书人建院落,还管吃食……”

“额!”

刘英脸色一僵,这是吃瓜吃到自己头上了。

“这群见钱眼开的混账东西!”

刘英气冲冲道:“殿下,谁告状的,微臣去斥骂他们!”

“哦?”

朱元璋眼睛顿时一亮,对于那些教授与学子这么闹腾,他头疼的不知该怎么出来。

“雍泰有好的法子?”

“微臣能骂的他们抬不起头!”

刘英恶狠狠道。

“好!”

朱元璋连连点头,“大考在即,不能这么闹腾。”

“正好,咱也想去瞅瞅,你工部给那些北方来的读书人建造的院落是什么样?竟然能让那些人那么眼红!”

……

一行人出了工部,直接来到应天书院山脚下。

在这里。

竟然看到,两波读书人,正在对峙。

一个个,嘴里引经据典,互骂不已。

而看人数,北方的读书人,竟然还占据上风,只是底气不足,骂不过那些应天书院的老读书人。

周围,刘敬正带着一群工部官吏与兵将,站在一旁,根本劝不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