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雍泰,咱要编《大诰》
“雍泰,咱记得你家这小子才一岁多吧?”
刘英应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朱元璋更是惊奇,“堂堂国公嫡长子,竟然在玩泥巴?”
“陛下,咱等自幼,也是玩泥巴长大的!”
“咱知道,咱也知道泥巴有多脏。”
“回去屋子之前,给他洗漱一下便好了!”
“可……”
朱元璋还想说什么,发现词穷了。
只能疑惑道:“你夫人也由着你胡来?”
“陛下,那小子不哭不闹,还十分欢喜,夫人为何恼怒?”
刘英轻笑道,“而且,这小子越玩,越皮实。”
“真是如此?”
朱元璋两眼一亮。
“微臣绝不敢欺骗陛下!”
刘英回道:“这小子长这么大,只生过两次病!”
“才两次?”
朱元璋又是一惊。
“正是!”
“雍泰,咱家那几个小子……”
朱元璋有些意动了,哪怕是他大儿朱标也六岁了。
但现在,只要一不小心,还容易生病。
每一次,都吓的他和他妹子,整日不敢睡。
“陛下,您家那几位都是皇子啊!”
刘英不拒绝,也不支持。
“皇子怎么了?”
朱元璋撇了撇嘴,直接道:“皇子也会生病,也要遭罪。”
刘英没接这个话茬。
反正不玩泥巴,老朱的那些儿子们,一个个也都活的很好。
那前几个,一个个更是彪悍的很。
一旁,呦呦等的有些不耐,脆声催促道:“皇伯伯,你快让标哥哥下来,陪我玩去啊!”
“好,好,是皇伯伯不好,忘记了!”
朱元璋顿时一脸赔笑,将朱标放下。
“标儿,好好陪呦呦玩。”
“是,爹!”
朱标大声应道。
这么好玩的地方,不用交代,他也要好好玩一会。
随即。
就被呦呦带着,朝着里面跑去。
自家白菜这么小,就有小猪觊觎了。
刘英轻叹一声,有些无奈。
朱标也还行,懂事,还有些天赋,是大明最好的一个小子。
但,跟在自家白菜后面,刘英看着,就有些气。
“雍泰,咱家标儿怎么样?”
一旁,朱元璋并不知道刘英的心思,反而有些炫耀的问道。
刘英随口道:“挺好的!”
“挺好的?”
朱元璋眉头一拧,下意识看向刘英。
“雍泰,咱怎么听着有些不对?”
“咱标儿跟着宋濂学习,已经开始读《汉书》了!”
“太子殿下如此学识,比微臣厉害多了!”
刘英很是忠心夸赞道。
“这是自然!”
朱元璋有些骄傲道,“咱标儿最是懂事,等过上几年,咱就让他去观察农家生活,观察市井运行,咱再给他讲治国之道。”
刘英一怔,“陛下英明,方才是咱想错了!若是如此,太子殿下日后,定可为一代明君!”
“哈哈哈……”
朱元璋直接大笑,丝毫不介意刘英嘴中,朱标可以当皇帝的话。
他的标儿,日后肯定是当皇帝的。
两人站在花园门口,看了一会。
管家已经带人,端来热茶。
“陛下,请!”
刘英带着朱元璋,坐在花园内的一座亭子内,也可以看到朱标和呦呦两人。
随着管家陶康退下,朱元璋轻叹一声,说起他的来意。
“雍泰,这两日,咱越想,越是烦躁的不行!”
刘英目光一闪,“敢问陛下,因何犯愁?”
“雍泰,咱自称王以来,便一直严刑峻法!一直查贪官,杀贪官,现在又建了度支司……”
“就户部,咱都杀了多少官员?他们为何还这般不知死活?”
“他们贪再多的钱,他们也得可以用出去?”
愈说,朱元璋语气愈发森寒。
“雍泰,你说咱是不是对他们的处罚,还是太轻了?”
“轻?”
刘英一怔。
朱元璋已经冷声说道:“咱想了想,是不是该将他们剥皮食草,将那些贼官的人皮草人放在衙门公堂、土地庙这些之中,警示那些官员?”
“这……”
刘英张大嘴巴。
“雍泰,这些要是太轻,还可以活剐,或者抽肠、梳洗、挑筋、断指、剁手、秤杆……”
“雍泰,这些混账东西,在咱眼皮子底下,都敢这般肆意妄为。
那些远在各府、各州各县的官吏,一个个也都不知怎么贪。”
“雍泰,咱想要将他们杀怕,他们一日不害怕,咱就一日不停!”
“雍泰,你觉得咱想的法子怎么样?”
朱元璋有些期待的看向刘英。
刘英下意识的摇着头。
朱元璋脸色直接沉了下去,“这是为何?”
“陛下之前抄家灭族,也行过剥皮食草、凌迟等刑罚!”
刘英有些无奈的解释道:“但陛下,他们该贪还得谈。
他们一个个都存着侥幸心理,都觉得他们做的太过隐秘,陛下不会知晓。”
“雍泰之意?”
朱元璋若有所思。
“微臣愚见,审计、检举、监督,才是最根本之法!”
刘英则是心平气和,“纵观历朝历代,贪墨之事屡禁不止。
杀了一茬还有一茬。
微臣现在反而觉得,治国便是杀贪官。”
“只要将冒头的贪官杀了,留下的清官,自会给让国家平稳运行下去。”
“嗯!”
朱元璋眼睛一亮,若有所思道,“咱再想想!”
“陛下圣明!”
这下,朱元璋便再也没和刘英去讲这些。
第二日。
朱元璋便将刘英召进宫内。
“雍泰,咱决定编写一本《大诰》。”
刘英心中一动,“周公《大诰》之制?”
“正是!”
朱元璋一脸正色道,“咱要将这些年,官吏贪腐、大户私设刑罚等一众案件,都辑录进去。”
“日后,咱大明每处理一些贪腐案件,都要辑录进去。
咱不仅要让大明一众百姓,都知道那些贪腐官吏会有何种罪名与下场,还要让那些贪官污吏们,都遗臭万年!”
“陛下圣明!”
刘英只能再次拱手行礼。
“雍泰也觉得可行?”
“定是可行!”
刘英建议道:“陛下,微臣愚见,可将陛下所编撰《大诰》列为科举必考内容。
另,还应将《大诰》推行乡间与军中宣讲。
如此,乡间很多百姓,在遇到贪墨之时,可通过对比《大诰》,知道那些人如何贪墨,方便他们检举。”
“善!”
朱元璋两眼一亮,更是欣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