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查出一些问题
对于元廷的举动,大明一众将领都没理会。
甚至,更多的是不屑。
他们不去攻打元军,就已经是元军烧高香。
现在,他们还敢攻打过来。
这些鞑子真是自寻死路。
他们不用大老远奔波劳累,还能等着一大片功劳送到面前。
他们自是十分欢喜。
于是。
察罕帖木儿、李思齐、孛兰奚、亦老温帖木儿等元将,各自率数万大军,攻伐了一番明朝城池。
半个月都没有任何突破,甚至一个个都还损兵折将,伤亡惨重。
这些元将终于退兵。
但也没敢退太远。
一个个,都在明军前面的城池上,设下重兵防守,加固城墙,囤积粮草辎重。
做好长期死守城池的准备。
对于这些,花云与徐达他们,一个个更是十分满意。
囤积吧。
囤的越多,日后他们缴获的就会越多。
这一次。
他们攻下的地盘有些太多,需要好好治理一番。
在京师。
朱元璋也是整日盯着各地的官吏名录,看个不停。
时不时。
还带着刘英、李善长,直奔各个府城,暗中巡查。
胡惟庸也带着度支司,到处审计。
如此。
很快,大半年就过去。
朱元璋终于将之前刘福通、张士诚、张明鉴几人的城池理顺。
朱元璋整个人,都黑了一圈。
“雍泰,咱决定明年开春后,继续北征!”
“陛下圣明!”
刘英点头,“咱大明在这些地方的根基,已经积累的差不多,是可大举北征了!”
“雍泰,咱思来想去,觉得这次应分成两路大军,不能是三路!”
朱元璋继续说道。
“两路大军?”
刘英愣了下,便说道:“陛下准备让花云继续率西路大军北征,徐达、常遇春等人,率东路大军?”
“正是!”
朱元璋直接点头。
“咱大明兵力不足,若分成三路大军,容易步了刘福通的后尘。
咱直接合兵两路大军。
每一路,都可十二万。”
“哪怕是元军派二十万,甚至是三十万大军来攻,都可守住!”
“微臣赞同陛下之意!”
刘英也同意。
“雍泰可是还有别的顾虑?”
朱元璋却是直接皱起眉头,“这半年,雍泰好像一直都在看一些账目,可是有什么问题?”
“这……”
刘英有些惊诧的看向朱元璋。
“微臣自诩很谨慎,没想到陛下竟然知晓。”
“雍泰看的次数有些多,难免会引起一些注意!”
刘英点头,“陛下所言极是,做的多了,总会留下痕迹,引起别人注意!”
“嗯?”
朱元璋神色一凝,“你这话里有话啊。”
刘英继续道:“陛下,微臣发现,这两年淮安产出的白盐,数量好像一直在降。
另,白盐赚来的钱,也一直在降!”
“什么?”
这下,朱元璋的神色,直接阴沉起来。
“雍泰之意,有人伸手?”
“微臣查看过,白盐工坊的匠人,没有任何减少。
那么,那些匠人应该越制造,白盐数目越多。”
“但怎么还能越来越少?甚至,赚的钱,也在一直降低?”
“雍泰,胡惟庸带着度支司,审计过一次白盐工坊。”
朱元璋缓声说道,但不是怀疑,而是询问的语气。
“陛下,微臣也不知其中是何种原因,但微臣粗略算了一下,白盐一年要少赚六十多万贯钱!”
“六十多万贯?”
朱元璋的眼睛直接瞪圆。
“嗯!”
刘英继续说道:“另,工部一些运输粮草辎重之事上,微臣也觉得有些不对!”
朱元璋的脸色再次冷了下来,“雍泰之意,这上面也有人在伸手?”
“陛下明鉴,微臣有很大怀疑,但并没证据!”
“这事,都是谁管的?”
“回陛下,白盐之事,仍是李侍郎管,粮草辎重运输这些,有时是李侍郎管,有时是几个郎中管!”
“他们都管?”
朱元璋眉头大皱。
“回陛下,工部事情比较多,前线大战,工部也要监管那么多工坊,还有修缮房屋,铺建道路这些。
因而,那会谁有空,微臣就让谁去管这事!”
“这几年,这些事一直没有出过什么问题,也没耽搁过前线大军战事,微臣便一直没去详看账目。”
“但今年,正好空闲下来,微臣仔细查看一下账目……
陛下恕罪,此事是微臣之责,微臣愿辞去工部尚书之职!”
“休想!”
朱元璋直接冷笑一声,“雍泰啊,雍泰,咱就说,你怎么突然勤快起来,想要查账本了。
原来,你这厮是想给自己找点过错出来,好顺势不当工部尚书。”
“陛下误会了!”
刘英愣了一下,连忙解释。
“工部出现这种事,微臣身为工部尚书,难辞其咎!
最后,不论如何,微臣都要……”
“你不用说了!”
朱元璋直接摆手,“只要你没有参与进去,咱就信任你。
工部尚书,是你的,谁也抢不走!”
刘英:“……”
朱元璋又紧紧盯着刘英,沉声问道:“雍泰,你查出来的这些问题,胡惟庸他们能不能查出来?”
“回陛下,若是仔细查,应该能发现一些端倪!”
刘英老实回道。
“好啊!”
朱元璋冷冷一笑,“没想到,这才两年不到,又出现这么多的蛀虫!”
“不将这些查清楚,如何保证北伐大军的辎重粮草运输,如何保证咱大军去和鞑子拼命之时,箭矢与炸弹不会突然减少?
不会突然没有粮食吃食?”
“陛下所言极是!”
“这些,雍泰也查查!”
朱元璋淡声说了一句,就朝着外面喊道。
“来人,去将胡惟庸召进来!”
“喏!”
很快。
胡惟庸便低着头,疾步走进大殿内。
“微臣胡惟庸参见陛下!”
“胡惟庸!”
“微臣在!”
“这半年,你度支司到处查账,收了不少白眼,尔等辛苦了!”
胡惟庸浑身一颤,满脸激动道:“有陛下之言,微臣度支司上上下下,粉身碎骨都不悔!”
“尔等大大小小,查了十数个贪污之事。”
朱元璋继续道:“但咱翻看了一圈,最大的贪污案件,只有侵占良田五十亩,贪污钱财一万贯!”
“最小的,只是贪墨五十贯钱!”
“这般看来,咱大明真是吏治清明了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