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纷纷斥骂

“咱允了!”

朱元璋神色难看的点着头,这是对李善长与杨思义的不满意。

至于刘英?

那些工坊的钱,放在工部,他朱元璋用起来,还要比户部好用的多。

“多谢陛下!”

刘英连忙感谢。

朱元璋没理会,只是看向李善长与杨思义。

“你二人还有何事?”

“回陛下,微臣无事!”

“没事便退下吧!”

“微臣遵旨!”

李善长与杨思义两人,这才有些不甘的退下。

朱元璋看向刘英,满脸古怪。

“雍泰准备用那些商贾捐的钱,来铺建龙兴之路与武学?”

“陛下竟知晓此事?”

刘英一怔。

接着,忍不住又道:“陛下,李善长与杨思义他们,竟然不知?”

朱元璋撇嘴道:“那些商贾也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将这事传出去?”

“咱没想到,他们竟然会这般?”

“多谢陛下为微臣隐瞒!”

刘英又朝着朱元璋拱手道谢。

“行了,这几年户部一众官员,也都过的太舒服了一些。

现在,什么事他们都想管?”

“但凡让他们不顺心一些,他们就想捣乱,就想拖后腿!”

朱元璋摆了摆手,便是满脸好奇的看向刘英。

“咱方才听雍泰之言,雍泰又有好的赚钱工坊了?”

“陛下恕罪,微臣目前还未有!”

刘英急忙解释道,“不过,纺织机工坊,应该可以赚一些小钱!”

“纺织机工坊啊?”

朱元璋皱了皱眉,纺织机用的人不多,价格也不是太贵,确实赚不了什么钱。

想了下,也就没管这些。

“雍泰,咱听说,那些商贾还想给武学捐钱?这是怎么回事?”

“回陛下,这些商贾听说武学之后,也想让他们的子嗣,进入武学……”

刘英将整个事情,都说了一遍。

朱元璋眉头再次皱了起来。

“雍泰,他们此举,岂不是买官买爵?”

“陛下,这可不是!”

刘英解释道,“卖官鬻爵,是直接给他们官位于爵位。

但武学,只是一个入学的名额。”

“他们商贾子嗣,再从武学出来,若想去军中当个武官,也只是一个总旗,最多百户,还要和那些武将军户子弟竞争。”

“也是如此!”

朱元璋想了想,又问:“雍泰,对这事,你是何看法?”

“此事,全凭陛下做主!”

刘英将问题,扔给朱元璋。

“不过,陛下,微臣却是觉得,日后若征讨高丽与倭国,他们或许有用!”

“哦?”

朱元璋好奇问道:“雍泰,他们有何用?”

刘英缓声道:“陛下,咱大明若攻下高丽与倭国。

那便需要大量船队来往倭国与高丽,运送粮草辎重,或贩卖商品与奴隶。”

“此事,仅凭咱大明水师船队,定是不够用!”

“且,运送一些货物,动用水师,也有些不值当!”

“原来如此!”

朱元璋微微点头,“那咱每年,给他们两个名额!”

“陛下圣明!”

刘英奉承一句,忍不住又问道。

“陛下,他们的名额可有年限?”

“年限?”

朱元璋一愣。

“这是自然!”

刘英道,“陛下,他们这些商贾花钱买武学名额,自是要有年限。

若不然,他们区区十万贯钱,就想可以一辈子,甚至是数百年的往武学里面送子弟?”

“确实如此!”

朱元璋想了想,也不由问道:“雍泰觉得当为几年期限?”

刘英拱手,“回陛下,微臣愚见,他们捐多少万贯,折其半,便为期限!”

“这……”

朱元璋忍不住皱眉,“雍泰,若是如此,咱是否有些贪财了?”

刘英轻笑道:“陛下,他们捐钱买名额,自当有有这个觉悟。”

“陛下,若不然,给他们同一期限,别的捐钱多的商贾,岂不是吃大亏了?”

“确是如此!”

朱元璋微微点头,“雍泰此举,也可为公平!”

“此乃陛下圣明!”

“行了,此事便按照雍泰的法子去办!”

“是,陛下!”

刘英拱手告退。

出宫,回到工部。

刘基与刘敬等人,已经安排好人,开始制造纺织机。

刘英略微了解下,也就没多问。

具体是否要改进,如何改进,还需等制造出来,才可下结论。

刘基有些好奇的问道:“军师,不知陛下召您,可是为了武学与龙兴之路的事?”

“嗯!”

刘英回道:“李善长与杨思义他们,硬说户部没钱,阻止铺建。”

“杨思义这个混账东西!”

刘基与刘敬等人,都是满脸愤愤。

“是啊,都是一群自私自利的混账!”

刘英冷笑一声,“咱在宫内,将他们给斥骂了一顿……”

随着刘英说完,李贞也都不由夸赞道。

“军师斥骂的好!”

“户部一众官吏,一向贪墨成风。咱工部给他们赚了那么多钱,他们居然一文都不出。”

一旁,刘基则是看向刘英,眼中精光闪烁。

“军师竟让陛下答应,以后我工部下工坊所赚钱财,可留下八成。”

“如此,军师可是又有了好的赚钱法子?”

李贞与刘敬等人,也都满脸期待的看向刘英。

“没有!”

刘英丝毫不迟疑的摇着头,“除了纺织机工坊,咱不准备建什么工坊!”

“咱就是气不过杨思义那些奸臣的自私自利与勾心斗角,咱工部也不能再让户部占便宜。”

“军师英明,咱工部只需钻研匠造,处理好土木水利、屯田等政务便可。”

“是极,是极!”

“那些人敢阻拦武学,他们真当那些武将是好惹的?”

随着李贞与刘敬等人斥骂一顿,刘英这才说起商贾捐钱之事。

听到朱元璋同意,一众人顿时满脸大喜。

“尔等通知下去,让他们明日前来工部!”

“是,军师!”

刘敬直接应道。

当即,便派人去挨个通知。

与此同时。

宫内发生的事,也都在应天,传开了。

吏部、吏部等一些官员,一个个顿时议论纷纷。

“军师竟如此不敬户部?”

“户部竟敢这般阻止军师?”

“如何不能阻止?哪怕一条石泥道路,需耗费多少人力物力?还有钱财?”

“对,这是劳民伤财!”

“武学也是!”

“对!”

“但,如此也太刚硬了!”

“户部是咱大明江山社稷考虑!”

“诸位慎言,陛下与军师,也是为大明江山社稷考量!”

“一群粗汉,也想入学,真是胡闹!”

“诸位莫要忘了,军师在工部建的那些工坊,每年至少要给户部送去五百多万贯,甚至是六百万贯呢!”

“不能因有功绩,便随意施为!”

“……”

“好一群自私自利,忘恩负义的小人!”

“幸好军师坚持,若不然咱们武将好不容易来了一个武学,又要被他们搅和光!”

“娘的,他们真是当咱们武将好欺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