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派欧普祥出使大夏
“欧普祥?”
朱元璋两眼一亮,便微微点头。
“欧普祥与明玉珍他们挨得近,互相也都了解,让欧普祥去,彭氏与戴寿、万胜这些人,会放心不少!”
“陛下圣明!”
刘英随口奉承一句,继续道:“哪怕大夏不归顺,咱大明此举,也可以让他们放心不少。”
“还可以让欧普祥问清楚,彭氏与戴寿、万胜这些人的真实想法。”
“若能劝降一两个,那便值了!”
朱元璋眼中闪烁异光,有些期待。
他等了这么久,终于等死明玉珍了。
“雍泰,你说咱大明能不能劝降他们?”
“啊?”
刘英顿时感觉有些不对劲,“陛下,微臣也不知。”
朱元璋显然不信,继续说着:“雍泰,前几年,是你说明玉珍最后,会积劳成疾早逝!”
“咱这才等了几年,他竟然真的去世……”
“陛下,微臣那是有迹可循!”
刘英急忙解释道,“明玉珍其父与伯父,皆因渴疾早逝。
微臣猜测,明玉珍也逃不过其病症!”
“听闻明玉珍还目中生翳,显然也患有其病。另,明玉珍早年常常与元将作战,还中过毒箭!”
“哪怕是他当了皇帝,麾下也没多少可用心腹之人。
明玉珍在亲征李思齐之时,还曾旧伤复发,高烧呕吐。”
“另,其麾下也没多少可用官员为他出谋划策,明玉珍不仅要亲征阻敌,还要调和麾下势力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他这般日夜操劳焦虑,还有恶疾在身,服用丹药……”
“明玉珍能挺到现在,已是有大毅力!”
“他竟有这般多的恶疾?”
朱元璋不由满脸惊诧,“雍泰,这些你都是咋知道的?”
刘英轻笑着解释道,“陛下,在重庆,有着十多支商队呢!”
“另,咱应天两大医学堂内,还有数个从重庆来的郎中。”
“这些事情,并非什么秘密!”
“原来如此!”
朱元璋总觉得哪里不对,但也想不出问题所在,便不再细想这些。
“正是!”
刘英又道:“陛下,但我大明对他们所有人都友善,还赏罚分明,讲信用。”
“我大明势大,就算现在不强攻他们,等灭了蒙古,必定会对他们大夏动手。”
“他们之中,定会有聪明人……”
“雍泰所言极是!”
这下,朱元璋便有些心定。
“既然如此,此次便让欧普祥交好这些人,若能暗中劝降几个,更好。
若是能劝降彭氏与明升两人都归顺咱大明,便记他一大功!”
“陛下圣明!”
期待感降低,心态自然就会平和。
朱元璋怎么交代的欧普祥,刘英并不知。
他的工部,现在事情一大堆。
这个时代,传个消息,也慢的要命。
为了避免出现一些大伤亡,或者一些质量问题,刘英还是得时不时去盯着。
哪怕是不上前,但带几个人,一人手拿一个千里眼,四处盯着看。
工地上那些官吏、管事们,没有一个敢糊弄事。
两日后。
朱元璋派出使者,袁国公欧普祥为正使,户部侍郎王奉国为副使,携带两船吃喝用品,前去重庆。
在使船后面,还跟了两支商队。
应天上下的目光,都盯向了四川。
所有人心中都有一个认知。
大夏国,坚挺不了多久了。
迟早,要像越国公、或宋国公那般,归顺大明。
但没过几日。
云南传来捷报。
信国公汤和,已率大军,彻底收复云南。
“好啊!”
朱元璋站在大殿内,满脸喜色。
“来人,传旨,让户部、礼部犒赏南征大军。”
“喏!”
“再往五军都督府,准备一下,南征大军出去那么久,也可以回来了!”
“喏!”
随着朱元璋旨意传下,整个应天城,再次动了起来。
紧随着,便是那些商贾。
云南刚攻下,那一片地方,对他们来说,是最赚钱的地方。
整个应天,甚至是整个南方地方,都动了起来。
……
“雍泰,咱决定让汤和麾下那些大军,歇上半年,就北伐!”
武楼内,朱元璋忍不住乐滋滋的开始规划了起来。
“陛下,那北征大军的那些兵卒呢?”
刘英问道。
“他们?”
朱元璋一愣,没明白刘英的意思。
刘英无奈道,“陛下,他们也出去大半年,甚至很多都出去一年了!”
“这么久了?”
朱元璋也顿时明白刘英的意思。
“你是说,也让他们回家看看?”
“陛下圣明!”
“也是该让他们回家看看了!”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让他们回来,歇歇,也再生个娃。”
“陛下仁慈。”
“雍泰,那便让他们先回来一半!”
“此事最好!”
刘英也建议道,“还能让他们顺带乘船,或者护送一些商队,也捎带有吃的!”
“这些人在家待上一个月,再次离去之时,还能将那些毛衣、毛手套、毛袜子这些,都带去北方!”
“陛下,或许,今年可在冬季,出动二十万大军,在雪地里打仗!”
“冬天打仗?”
听到这,朱元璋两眼顿时发亮。
“咱听说,在北方下了大雪之后,天寒地冻,能把人的手脚冻裂,流脓。”
“雍泰,咱大明能找出二十万套,可让兵卒们在冬天穿戴的暖帽暖靴这些?”
“陛下,微臣让那些妇人们,还用毛线织了毛手套,像衣服一样,可穿在五指之上。
至于脚上,也有这种毛袜子,毛裤。”
“虽不够二十万套,但到了冬天,足可纺织出十五万套左右。”
“可再用羊皮棉袄、皮帽、皮靴这些,凑出来五万套。”
朱元璋微微点头,“元帝从大都逃出去时,仓库内就有剩下大量的棉袄、皮帽这些。
凑一凑,五万套,应该能凑出来!”
“雍泰,碗口筒、回回炮那些炸弹,今年制造的可够用?”
“回陛下,每一样都有三万颗!”
“足矣!”
这下,朱元璋终于放心了。
每一样都有三万颗,足够打一场大仗。
“咱过几日,将汤和、花云、徐达他们召回来,和他们商议商议,看看大军还能再战否?”
“再攻打哪一地,这些事还需听听他们这些离得近的将军的意见。”
“陛下圣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