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怒怼户部尚书
“好!”
朱元璋淡淡一笑,“让他们进来!”
“奴婢遵旨!”
很快,李善长与户部尚书杨思义,便走了进来。
两人的神色,都有些不好看。
“微臣李善长参见陛下!”
“微臣户部尚书杨思义参见陛下!”
“另外爱卿都起来吧!”
朱元璋一脸笑呵呵,“两人怎的突然来见咱?”
“回陛下,微臣是为那龙兴之路与武学而来!”
李善长与杨思义两人,都齐声说道。
“龙兴之路与武学啊?”
朱元璋这才有些恍然大悟,“此事好像是工部之事,不知两位爱卿这是?”
“陛下,如今我大明北方未平,西方与南方,也还有元朝余孽!
三十多万大军在外征伐,国家所有粮草辎重,都需以大军为主。”
杨思义满脸愤愤道:“微臣虽不是工部大匠,但也只铺建一条五百多里的石泥道路,再营建一座与书院一般的武学!
这其中所需工匠劳役青壮,还有粮食钱财,乃是一天文数字。”
“如此多的钱财,足以供养北方大军所需!”
“另,自古以始,没有任何一个皇朝,去给武将营建武学。”
“微臣恳请陛下三思啊,此时营建武学,铺建石泥道路,劳民伤财,是将北伐二十多万大军,岂置于不顾啊!”
“陛下,微臣也觉得杨尚书所言极是!”
一旁,李善长也是拱手行礼。
上方,朱元璋沉思了下,看向刘英。
“雍泰,此事是你所提,你觉得当如何办?”
老朱又不当人了!
刘英腹诽一句,便一脸正色道。
“回陛下,微臣实在是不知,铺建石泥道路,营建武学,此乃利国利民大好事,这怎么好像对咱大明在外征战的大军来说,是一件大恶事?”
“另,杨尚书,咱记得你只是户部尚书,并不是兵部尚书,也不是五军都督府官员,更不是武将!”
“咱不明白,那些武将一个个听到这事,都是欢天喜地,恨不得明日就营建好武学,铺建好道路!”
“怎么到了你嘴里,这事就成了坏事?”
“难不成,那些武将一个个都头脑昏庸,不懂事?
就你杨尚书深明大义,知兵事?”
“就你杨尚书,是真心实意对那些北征大军考虑?”
“陛下与我工部上下一众官吏,甚至是应天那些武将,则是昏庸无能?”
“军师,这……”
杨思义愣了一下,急忙朝着朱元璋连连辩解。
“陛下,军师误会微臣了。微臣是真心实意为大明考虑,为北征大军考虑啊!”
刘英继续问道:“那不还是说,陛下不为大明考虑,不为北征大军考虑?”
“军师,下官绝无此意!”
杨思义满脸郑重道。
刘英一本正经的说道:“但你方才的话,就是这个意思,还一连说了两次!”
“陛下,微臣真无此意啊!”
杨思义说不过刘英,就急忙看向上方的朱元璋。
见此,一旁的李善长忍不住心中暗骂一句,这个蠢货。
不过,他手底下也就这么几个靠拢过来的官员,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再栽在刘英手中。
“陛下,军师,杨尚书不善言辞,着急之下,冲撞军师与陛下,还请陛下与军师恕罪。”
李善长朝着朱元璋与刘英拱了拱手,继续说道:“此前,杨尚书便来寻过微臣。”
“现今,我大明南有云南,西有四川,北有甘肃、山西、陕西、上都,还未攻下。
这些地方,我大明驻大军已有三十七万。”
“这么多大军,每个月所需粮草辎重,还有军饷,是一个天文数字。”
“另,为了供应这些大军,户部需征调数万劳役青壮!”
“陛下,军师,杨尚书并非想要阻止铺建龙兴之路与武学。
只是,现在我大明还是以供应这些大军为主啊!”
“李学士,这些和铺建道路与营建武学,有何关系?”
刘英仍是一脸轻笑道。
李善长一怔,“军师之意?”
“李先生,咱就是这个意思!”
刘英一脸肃然,“区区一条道路,一座武学,你别说咱大明没有这么多钱?”
“这自是有的!”
李善长说道。
一旁,杨思义则是满脸不忿。
刘英又问:“如此,李先生和杨尚书说这么多,是何意?”
“军师,钱虽够,但咱大明这般大,总得留下一些钱财,以备急用。”
李善长轻笑着解释道,“另,随着大军攻下云南、山西、陕西、上都这些地方。”
“朝廷又得准备数百,甚至上千官吏。这些,便需要很多钱财。”
“那又如何?”
刘英继续问:“李先生,你莫非忘了徐达他们从大都搜出来的粮食与钱财之物?”
“这……”
李善长顿时一怔,从大都搜出来的钱财与粮食,还真是足够铺建石泥道路,营建武学了。
杨思义则是说道:“军师明鉴,北征大军立下这般功劳,那些缴获的钱财珠宝,也需留作给他们赏赐!”
“杨尚书,那么多金银珠宝,都能赏赐完?”
“还请军师恕罪,在没有赏赐之前,下官不敢乱动这些啊!”
杨思义满脸无奈,“我大明赏罚分明,若动了那些金银珠宝。
到时,钱财不够赏赐,不仅损伤朝廷威仪,更会引得那些武将不满!”
“原来如此!”
刘英微微点头,“不到一刻钟,杨尚书竟然可以用两种话术阻止铺建石泥道路与营建武学,看了杨尚书这是铁了心了!”
“军师误会下官了!”
杨思义脸色大变,急忙解释道:“下官身为户部尚书,便当为大明守好户部!”
“是啊!”
刘英嗤笑一声,“咱工部赚了那么多钱,结果进了户部,想要再干点什么,一文钱都用不了!”
“那些武将在前方拼死拼活厮杀,缴获那么多钱财,还未运回应天,户部早已将其规划好用途。”
“咱想给那些武将建一座武学,用来培育他们子嗣!”
“但在李先生与杨尚书心中,这都是无用之举啊!”
“呵呵,杨尚书真是大明的好尚书!”
“明知此事,陛下已同意,又打着为大明的旗号?
难不成,陛下不是为了大明,还是我不是为了大明?”
杨思义的脸色,不由难看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