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温馨

清晨,天光微亮,王掌柜便匆匆赶到寒松居叩门。

许青山闻声迎出,见是王掌柜,拱手见礼。

“许先生早啊。”王掌柜笑容可掬,眼角却带着几分探究。

“王掌柜早。”许青山回礼道。

寒暄过后,王掌柜忽然压低声音:“这两日...可曾听闻什么异响?”

许青山神色如常:“一切如常,并未听见什么动静。”

王掌柜闻言一怔,面露诧异。这寒松居素来有个怪处,凡有新客入住,必闻古怪声响。他不由得多打量了许青山几眼。

“王掌柜,在下与妻子甚是喜爱这处宅院,不知可否割爱相让?”许青山适时开口。

王掌柜却不答反问:“当真什么都没听见?”

见许青山再次摇头,王掌柜沉吟片刻,终于点头:“也罢,我这就回去取地契...”

“且慢,”许青山拦住他,“眼下手头银钱不凑手,想先将院子改作字画铺子,待生意有了起色,再付清房款,不知可否?”

“字画铺?”王掌柜上下打量这位气度不凡的年轻人,思量片刻,笑道:“也好,就当交个朋友。”

…………

三日光阴在指间流过,寒松居已换了模样。

许青山将外院辟为铺面,购置的上好宣纸堆在案头。这处宅院虽因闹鬼传闻使得四邻搬空,倒合了他求清净的心意。

唯有隔壁屠户依旧早出晚归,对坊间流言浑不在意,此人鼾声如雷,怕是真有鬼怪也惊不醒他。

院中老松亭亭如盖,楚昭宁玉指轻抚树干。她神识仍在,瞬息便可洞悉此树三百载春秋,却刻意收敛了灵力,任由指尖感受树皮的粗粝。

一片松针飘落,她抬手接住,忽然想起幼时古籍上的知识。

“修真者当知,一叶可知秋,一尘可见世界。”

许青山抱着一摞宣纸走来,见状笑道:“师叔祖若喜欢,我明日移栽些花木?”

“不必,就这样很好。”她松开手,松针打着旋儿落地。

许青山望着她浅笑,这几日楚昭宁的心境变化他隐约能感知,但他却终究难以完全领会。

或许是因为境界未至。

又或许,他永远也无法真正理解。

前世碌碌无为的一生,虽一无所有,却尝尽了自由的滋味。这一世,他只想尊本心而行,哪管他人评说善恶。

他展开上好的宣纸,提笔蘸墨。笔锋游走间,忽然想起学生时代最厌烦的诗文课业,却在踏入社会后渐渐懂得其中真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墨迹在纸上晕开,许青山忽觉身侧有人。楚昭宁不知何时已立于案旁,正凝神看他写就的诗句,清冷的眸中闪过一丝讶异。

许青山耳根微热,这“文抄公”当得着实心虚。

“师叔祖若喜欢......便赠予您罢。”

他轻咳一声。

楚昭宁指尖轻抚纸面,墨香萦绕。

“这诗......”她顿了顿,“倒是与你平日言行不甚相合。”

许青山闻言失笑:“人皆有表里,师叔祖不也是?”

话一出口便觉唐突,却见楚昭宁唇角微扬,竟是将那宣纸仔细卷起,收入袖中。

楚昭宁从袖中取出方才收起的宣纸,素手轻展,眸光扫过纸上字迹:“诗是好诗,只是这笔墨...”

她指尖在“众山小”三字上轻轻一点:“缺了些许气象。”

许青山面露赧色。细看自己写的字,确实笔势松散,哪有诗中应有的巍峨气度。

楚昭宁径自走向案前,重新铺开一张宣纸。许青山连忙上前研墨,见她执笔的姿势如执剑般端正,腕悬三分,笔锋未落已有凛然之势。

同样的诗句在她笔下徐徐展开。

“会”字如孤松立雪,“当”字似危崖千仞,待到“一览众山小”时,那笔势当真让人生出登临绝顶,睥睨苍茫之感。墨迹干透后,她将两幅字并排铺开。

“师叔祖这字...”许青山望着天渊之别的两幅作品,自己的字像稚童涂鸦,而她的字却如寒夜箫声,清冷中透着孤绝。

楚昭宁指尖拂过新写的字:“你可知差在何处?”

不等许青山回答便道:“写'众山小'时,你的笔在纸上,我的笔...”

她指了指心口,“在这里。”

许青山望着她笔下那股清绝气韵,一时竟看得痴了。果真字如其人,那笔走龙蛇间的孤高意境,恰似她本人,如霜如雪,令人不敢亵渎,却又忍不住想要靠近。

他指尖微动,强自压下想要将她揽入怀中的冲动。这两日来,除了偶尔牵过她的手,他始终不敢有更进一步的亲近。

“你要开字画铺?”楚昭宁忽然问道,手中毛笔仍未放下。

许青山颔首:“总要谋个营生。”

“那便我写,你卖,如何?”她抬眸看他,眼中似有星芒流转。

“求之不得。”许青山失笑。以他那手蹩脚字迹,怕是连鬼都懒得光顾。但转念一想,又忍不住打趣道:“只是师叔祖的字这般好,怕是卖不了几日,咱们这铺子就要被踏破门槛了。”

楚昭宁闻言,唇角微不可察地扬了扬。她拿起一块空白木匾,笔锋轻转,写下“寒松居”三个大字。那字迹清峻如松,却又透着几分难得的烟火气,恰似她此刻化凡的心境。

许青山将新写就的“寒松居”牌匾端正挂上门楣,那字迹清峻如松,引得路过行人都不禁驻足多看两眼。

“可还会其他诗句?”楚昭宁立在檐下,袖间还沾着未干的墨香。

“略知一二。”许青山含笑,信口吟道:“'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或'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楚昭宁眸光微亮,当即转身入内,素手铺纸研墨,要将这些绝妙诗句一一誊写。笔锋游走间,竟不自觉带上了几分罕见的柔婉气韵。

灶台前,许青山挽袖烹羹。

铁锅翻炒间,忽然想起那日在醉仙楼,楚昭宁望着菜单时眼底闪过的黯然。

炊烟袅袅中,他不由轻叹。

可惜未曾踏足楚国,否则定要寻来几卷楚国食谱,为她复刻故乡滋味。

窗外暮色渐沉,新挂的牌匾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屋内墨香与饭香交织,竟比任何仙家洞府都更令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