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老将挂帅

夜深了,作战大厅的人渐渐散去,只剩下林楚生和秦峰两人。

林楚生站在巨大的沙盘前,久久不语。

他心中有一丝后怕和自责。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托大了,因为记忆中没有这场大战,他便把宝贵的战争点数,

都投到了更长远的工业和科技发展上,而忽略了近在眼前的军事威胁。

虽然7号方案的坦克已经初见成效,性能远超t-62,甚至不输于未来的t-72,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根本来不及大规模量产。

这场仗,打得他措手不及。

“老林,你还在担心?”秦峰递过来一杯热茶。

他知道自己这个老战友,此刻肩上扛着多大的压力。

“嗯。”林楚生没有掩饰,“赫鲁晓夫虽然狂妄,但苏军的战斗力,不容小觑。

他们的指挥官,都是在二战的血火里滚出来的,经验丰富。

我们虽然有地利和战术上的优势,但这场仗,依旧会非常惨烈。”

他转过身,看着已经年过六旬,两鬓斑白的秦峰,眼神变得格外郑重。

“老秦。”

“在。”秦峰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这场仗,我不能亲自去前线了。”林楚生缓缓说道,“我要坐镇京城,盯着全世界。

盯着华盛顿,盯着新德里,防止有人趁火打劫。所以,北方这道门,我要交给你。”

秦峰愣住了。

“我?”

“对,你。”林楚生的目光,坚定不移,“成立北方前敌总指挥部,你,秦峰,任总指挥,总揽全局。

给你五十万大军,给你我们最好的装备,给你临机处置之权。我只有一个要求。”

林楚生伸出一根手指:“把赫鲁晓夫的三十万大军,给我永远地留在那片黑土地上。

让他知道,我们龙国的土地,不是谁想来就能来的,想走就能走的。”

秦峰的眼眶,瞬间红了。

他想起当年,在东北的黑土地上,自己还是一个穿着中尉军装的毛头小子,是眼前的这个男人,

给了他信仰,带他走上了这条路。几十年风雨,南征北战,

如今,他们又将要在这片熟悉的土地上,迎战一个史无前例的强大敌人。

他没有丝毫犹豫,一个标准的军礼,铿锵有力。

“保证完成任务!”

北上的军用专列,如同绿色的巨龙,在崇山峻岭间穿行。

车窗外,景物飞速倒退,春日的暖意被渐渐甩在身后,取而代之的,是北国那带着寒意的凛冽朔风。

秦峰坐在专列的指挥车厢里,手里捧着一杯热茶,目光却一直投向窗外。

他已经六十有七了,按照规定,早就可以退居二线,含饴弄孙。

可林楚生的一道命令,让他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多岁时,第一次跟随黑虎纵队踏上战场的那个年代。

胸中的热血,再次被点燃。

他知道,这或许是他军旅生涯的最后一战,也是最艰难、最关键的一战。

对手是号称“钢铁洪流”的红色帝国,是曾经的“老大哥”。

这一仗,打的不仅是国土,更是国运,是未来几十年的尊严和安宁。

“报告总指挥,前方即将抵达前线指挥部所在地,绥化。”一名年轻的参谋走过来,轻声报告。

秦峰点了点头,放下茶杯,站起身。

当他走下火车,踏上东北那坚实的黑土地时,一股熟悉的、混杂着松针和硝烟味道的空气,涌入鼻腔。

迎接他的是阳沈军区司令员陈卫国,一个皮肤黝黑、身形剽悍的将军。

“老首长!您可算来了!”陈卫国一个大步上前,紧紧握住秦峰的手,力气大得让秦峰的手骨都有些发疼。

“卫国啊,你这手劲,还是跟当年在建仓根据地当营长的时候一样。”秦峰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

“在您面前,我永远是那个兵!”陈卫国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但眼中的凝重却掩饰不住,

“首长,情况不容乐观。对面的毛熊,跟疯了一样,天天往边境上运东西。

坦克、大炮、卡车,一列车一列车地拉,黑压压的一片,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发毛?我倒是觉得,他运来的越多越好。”秦峰的语气很轻松,“这叫送货上门。走,带我去看看我们的‘待客之道’。”

吉普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秦峰看到,整个边境地区的景象,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的村庄和农田,都进行了疏散和坚壁清野。

道路上,伪装起来的军车来往穿梭,扬起阵阵尘土。

而在那些看似平静的山峦林海之中,隐藏着无数正在紧张施工的工事。

车子最终停在了一处极其隐蔽的山谷里。秦峰下车一看,也不由得暗暗心惊。

只见山壁上,开凿出了一个个巨大的洞口,洞口之宽,足以让解放牌大卡车自由进出。

卡车满载着钢筋、水泥和各种物资,直接开进山体内部,消失在深邃的黑暗中。

洞口外,堆积如山的土石方,被迅速运走,并进行了巧妙的伪装。

“这是我们按照林副主席‘深挖洞、广积粮’的指示,修建的永备工事群。”

陈卫国自豪地介绍道,“现在的坑道,跟朝战那时候可不一样了。

我们用上了最新的掘进机,钢筋混凝土加固。别说他普通的大炮,就是重磅航弹,也别想把它怎么样。

里面不光能屯兵,还能当弹药库、修理所,甚至能直接在里面开炮。”

秦峰点了点头,这手笔,确实比当年强了不止一个档次。

国家的工业实力,最终都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他们走进其中一个最大的坑道,里面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机油和火药混合的味道。

战士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的在加固支撑,有的在搬运弹药,

有的则围在一起,研究着两件新奇的玩意儿。

那两件新玩意儿,就摆在坑道中央一块铺着帆布的空地上,被一群战士围得水泄不通。

一件,是个深绿色的钢筒,看着像是他们熟悉的40火箭筒的放大版,但做工明显精良了许多,筒身上还多了一个结构复杂的光学瞄准镜。

另一件,则是个方方正正的箱子,上面架着一枚造型奇特的导弹,导弹屁股后面还拖着一卷细细的电线,显得有些古怪。

“都围着干嘛?没见过婆娘啊?”

一个看军衔是副班长的年轻战士,正被一群人挤在中间,他半蹲着身子,手里拿着一枚同样被放大了的火箭弹,正没好气地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