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老匠人密语:前朝宫廷秘制的 "驻颜蚕胶"
永徽四年九月初三,巳时。苏州西街尽头的桑树林里,藏着一间半塌的青砖工坊。工坊门楣上的 "云锦坊" 匾额已被虫蛀得只剩半块,露出的木茬里嵌着几缕银丝 —— 与阿夜在骷髅关节处发现的蚕丝质地完全相同。司南推开吱呀作响的木门,一股混合着桑皮汁与陈墨的气味扑面而来。
"是观星阁的官爷?" 黑暗中传来沙哑的嗓音。灶台边的竹椅上,坐着个须发皆白的老匠人,他的左手缺了两根手指,断口处缠着泛黄的丝布,布上绣着极小的北斗星纹 —— 与第七户织户木雕底座的刻痕如出一辙。
阿夜注意到墙角的蚕匾很特别。寻常蚕匾用竹篾编成,而这只匾的内壁贴着层银白色的薄膜,用指尖触碰,薄膜竟有微弱的弹性,与墨九化验出的 "蚕丝蛋白混合物"触感一致。"这是 ' 冰蚕丝 ' 织的。" 老匠人突然开口,浑浊的眼睛盯着司南腰间的 "天枢" 铜符,"只有隋代织造局的 ' 巧匠营 ' 才会用这种料子。"
司南将铜符放在桌上,符身的星纹在漏进窗缝的阳光中泛出微光。老匠人瞳孔骤缩,猛地咳嗽起来,咳得急了,从怀里掏出个油布包,里面是半块发黑的糕点 —— 糕点上的印花,正是 "蚕神新娘" 木像的简化版。"二十年前,我在洛阳紫微城的织造局当学徒,见过这符。" 他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当时的监造官说,这是 ' 镇符 ',能压得住 ' 活蚕 '。"
"活蚕?" 阿夜追问,手按在腰间的短刀上。灶台旁的水缸里,漂浮着数十个蚕茧,每个茧上都用朱砂点着星点,数量恰好是七颗,与北斗星数吻合。
老匠人颤巍巍地起身,从梁上取下一个布满灰尘的陶瓮。瓮口封着的红绸已经褪色,但绸面上的隋代官印依然清晰。他倒出瓮中物:十几根象牙色的胶棒,表面凝结着蛛网状的银丝,与骷髅关节处的有机物残留完全相同。"这就是 ' 驻颜蚕胶 '。"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用云锦蚕的熟蚕熬的,要在谷雨那天的子时取丝,掺上洛河的星砂......"
司南拿起一根胶棒,凑近鼻尖轻嗅,一股淡淡的栀子花香钻入鼻腔 —— 与陶瓮中防腐药剂的气味一致。他用银簪刮下一点胶末,墨九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验毒银片,胶末接触银片的瞬间,银片竟泛起淡淡的蓝光,与刻漏中血色液体的反应相同。
"不仅能让丝绸百年不腐," 老匠人盯着胶棒上的银丝,"还能...... 让骨头不烂,关节能动。" 他突然指向工坊墙角的阴影处,那里立着一尊用桑木雕刻的人形骨架,关节处用银丝连接,骨架的胸腔里,赫然嵌着个青铜小盒,盒面刻着北斗七星的图案,与 "天枢" 铜符的星象排列分毫不差。
阿夜掀开青铜盒,里面装着半张泛黄的麻纸,上面用朱砂写着几行字:"蚕胶配法:云锦蚕熟蚕十斤,洛河星砂三两,栀子汁五升,需在北斗第七星 ' 摇光 ' 当值时熬制......" 字迹突然中断,像是被人仓促撕碎,残留的笔画与卷宗中第七位新娘的婚书焦痕笔迹相同。
"这是我师父留下的。" 老匠人抹了把脸,"他原是隋代织造局的典作郎,隋亡那年,带着这方子逃到苏州。他说这蚕胶本是给皇后制 ' 驻颜膏 ' 的,后来...... 后来被司天监拿去做 ' 祭品 '。" 他的目光落在司南的铜符上,"用新娘的血调胶,能让 ' 祭品 ' 像活物一样行走,对应北斗的方位。"
司南突然想起墨九绘制的北斗轨迹图,图中 "摇光" 位恰好对应第七具骷髅出现的织造署后院。他将胶棒放在轨迹图的 "摇光" 点上,胶棒表面的银丝竟微微颤动,与铜符产生了微弱的共鸣 —— 这与墨九发现铜符能触发浑天仪功能的现象如出一辙。
墨九这时在陶瓮底部发现了异样。瓮底刻着个微型的洛河地图,地图上标记着七个红点,与司南在织户家发现的蚕书星图完全重合。其中一个红点被朱砂圈出,旁边写着 "苏" 字,正是苏州的位置,而红点的坐标,恰好是锦绣堂的经纬度(司南曾测算过类似坐标)。
"当年织造局的人说,七处红点要各埋一坛 ' 活蚕胶 '。" 老匠人望着窗外的桑树林,"埋的时候要杀七个新娘献祭,取她们的指尖血当药引。师父说,这是为了 ' 镇住洛河的龙气 ',其实......" 他突然住口,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其实是给 ' 七星连珠 ' 那天准备的。"
这句话让司南心头一震。壁画也曾提到 "七星连珠灭唐预言",而老匠人所说的献祭仪式,与记载的突厥星象祭祀仪式有着惊人的相似 —— 都是用活人献祭,都与北斗星象关联。他突然明白,骷髅关节处的蚕丝并非自然残留,而是用 "驻颜蚕胶" 刻意粘合的结果,目的就是让骨架能按北斗轨迹行走。
阿夜注意到老匠人断指的丝布上沾着些黑色粉末,她用匕首刮下一点,墨九立刻用磁石测试 —— 粉末竟能被吸附,这与墨九在骷髅足部发现的 "星砂成分"完全一致。"你最近还在熬制蚕胶?" 阿夜的声音带着寒意,短刀已出鞘半寸。
老匠人猛地瘫坐在竹椅上,从床底拖出一个生锈的铁锅。锅底残留着暗褐色的胶状物质,锅沿刻着隋代的 "织造监" 字样。"是突厥人逼我的。" 他终于崩溃,"三个月前,一群戴狼头帽的人找到我,说只要交出蚕胶配方,就保我孙子平安......"
司南追问狼头帽人的特征,老匠人描述的服饰纹样,与阿夜追踪的突厥商队完全吻合。"他们说,要在 ' 天璇 ' 位集齐七坛蚕胶。" 老匠人指了指桌上的铜符,"就放在...... 放在锦绣堂的地窖里。"
这个消息与司南等人之前的推测完全吻合。墨九迅速在纸上画出蚕胶、星砂、栀子汁的配比公式,计算结果显示,这种混合物的防腐效果恰好能维持三年 —— 与卷宗记载的首起新娘失踪案时间完美对应。
突然,工坊外传来桑树叶的簌簌声。阿夜飞身跃出窗外,只看到一道黑影消失在桑树林深处,地上遗落着一片染血的蚕丝 —— 丝质与 "驻颜蚕胶" 凝结的银丝相同,显然是刚才偷听的人被阿夜的飞刀划伤后留下的。
老匠人看着那片蚕丝,突然泣不成声:"师父当年说,这蚕胶是双刃剑,能驻颜,也能索命。七坛胶集齐那天,就是...... 就是血流成河的时候。" 他从怀里掏出最后一样东西:半块织金锦缎,上面的纹样与第七具骷髅手中的残片能完美拼接,"这是从去年失踪的李家姑娘嫁妆里找到的,上面的星图,指的就是藏胶的地窖入口。"
司南将锦缎展开,与 "天枢" 铜符叠放在一起,锦缎上的星图立刻与铜符背面的星纹形成了完整的北斗图案。他终于明白,所谓的 "枯骨衣架案",本质上是前朝余党利用 "驻颜蚕胶" 重现隋代祭祀仪式,而那些行走的骷髅,不过是用蚕丝和胶粘合的 "祭品",用来标记北斗方位,为七星连珠之日的阴谋做准备。
离开工坊时,司南回头望了一眼那尊桑木骨架。阳光透过窗缝照在骨架关节处,银丝反射出的光斑在地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天璇" 星象 —— 这正是第二枚星象铜符的位置。他知道,锦绣堂的地窖里不仅藏着 "驻颜蚕胶",更藏着通往第二枚铜符的关键线索,而那些潜伏在暗处的突厥人,早已布好了天罗地网。
桑树林里的风越来越急,吹得桑叶沙沙作响,像是无数蚕虫在啃噬丝帛。司南握紧手中的铜符,符身传来的震动越来越清晰,仿佛在与地下埋藏的 "驻颜蚕胶" 遥相呼应 —— 一场围绕着蚕丝与星象的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