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朱应:如若我没回来,朱棣你会成皇

这一刻!

朱棣也是承受着一种难言的压力。求书帮 追罪鑫蟑劫

虽然他当初在北边做的事已经不为人知了,但感受到了朱元璋的目光,他仍然很慌。

“老四。”

“当初雄英领兵北上,率五万轻骑深入北元腹地,却被北元王庭洞悉雄英所掌兵力,差点陷入北元重围之中。”

“你告诉咱。”

“此事与你有没有关?”

朱元璋凝视着朱棣,沉声问道。

此话落。

朱棣立刻跪在了地上,表现的茫然无措,急切辩解道:“父皇,儿臣根本不知此事,无论如何,儿臣都不敢背叛大明啊!”

看着朱棣这番表现。

一旁的朱应则是冷冷直笑着。

或许。

在历史上。

朱棣的确是一个利害的皇帝。

但是在这世界内,有了他的存在,朱棣不可能再成为皇帝。

成王败寇。

没有什么好说的。

在皇族之中,所谓对对手讲情谊,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好。”

朱元璋平静的回了一句,然后又道:“咱再问你。”

“当初在北伐时,雄英曾与你相见,你也看见了雄英身上的身份玉璧,为何你要去买这玉璧?为何你又不上奏于咱?”

“如若当初你如实上奏了,咱早就知道雄英的踪迹,不会眈误那么多时间。”

“这,咱需要你回答。”

朱元璋凝视着朱棣,再次问道。

听到这个问题。

朱棣心底更慌了。

因为此事的确是真实发生的。

当初在看到了朱应身上的玉璧后,朱棣第一反应就是想要将之得到,然后永远的摧毁,这样就能够让朱应的身份永远尘封下去。

只是。

朱棣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进展的这般,朱应回到了应天后不久就被认出来了,而且玉璧有两块,一块就在朱文熙的身上。

哪怕没有看到朱应身上那块,也终究是印证为本。

“儿臣…儿臣当初见到后,只是觉得有些相似。”

“所以想要从朱应手中得到,然后再派人调查,如果得以确定了,儿臣自会上奏。”

“儿臣…儿臣绝对没有其他心思。”朱棣立刻辩解道。

“嗬嗬。”

“老四啊。”

“你是真的觉得咱老了吗?”

朱元璋挂着冷笑,脸上已经浮起了怒意。

从朱棣此番的表现就可以看出,他已经慌了。

以朱元璋的心思又怎会看不到?

“你是根本没想着让雄英回来吧?”朱元璋冷冷道。

此话落下。

朱棣立刻叩首,慌张道:“儿臣不敢,儿臣不敢有此心。”

“你不敢有此心?”

“做都已经做了。”

“虽然咱不知道你这些年变化为何会有如此之大,但你真的让咱很失望。”

“如若你真的想要让雄英回来,在看到玉璧的第一刻,哪怕没有得到,你也会上奏咱。”

“而不是从未言明。”

“你真的以为咱很好骗?”朱元璋冷冷道。

“父皇。!q~i_u?s*h¨u,b.a+n/g_.,m^e*”

“儿臣冤枉啊。”

“雄英当初是儿臣亲眼看见下葬皇陵的,自古以来,皆知人死不能复生。”

“儿臣虽然看到了玉璧,但此事事关重大,儿臣怎敢无凭无据就上奏?”

“儿臣不敢啊。”

朱棣再次出声辩解道。

到了现在。

他自然是尽可能的将此事绕开,尽可能的让此事与他无关,只要如此,他或许还会有活路。

因为他已经清楚了。

朱元璋对他已经有了猜忌了,朱标对他也是有些不满了。

“老四啊。”

“到了现在,你竟然还装作不知情。”

“咱对你真的是越来越失望了。”朱元璋摇了摇头,眼中失望之色也更加浓郁。

徜若朱棣能够如实禀告,或许朱元璋还会有所欣慰,毕竟敢作敢当。

>

可朱棣如此,反倒是让朱元璋十分的不满了。

“皇上。”

“姑且,便不说这些事情。”

‘毕竟燕王不承认,空口无凭下也拿他没有办法。’

“如今,臣还是拿出一些有证据的东西吧。”朱应这时缓缓开口。

“什么证据?”朱元璋立刻问道。

一旁朱标也是看向了朱应。

而朱棣表情虽然还是失措,但心底也是有些慌了。

“臣要说,燕王有谋反之心。”朱应抬起手,指着朱棣道。

“虞怀王,你血口喷人。”

朱棣忍不住了,脸色大变的回道。

如果说前者两件事都是空口无凭,朱棣只要不承认就拿他没有办法,但这谋反之心一出,如果做实了,那就是对他的灭顶之灾了。

朱棣非常清楚自己父皇的心思,如若真的做了,而且还是造反之心,那绝对不会容忍他,最好的结果就是如同老二朱樉一样,被关押宗人府,永世囚禁。

甚至于。

他的王爵之位也将不复。

“没事。”

“燕王殿下。”

“这种事情,如若没有证据,我可不会乱说的。”朱应冷笑着。

随后一拍手。

“带进来。”

朱应对着殿外喊道。

朱元璋与朱标目光立刻看向了殿外去。

入眼。

只见刘磊还有几个王卫押解着一个五花大绑的人来到了大殿内。

同时还有几个箱子。

当看到此人。

朱棣的瞳孔一缩,心底产生了万般慌乱。

“燕王可认识此人?”朱应笑了笑,指着这个绑来的人问道。

“我怎会认识此人?”

“不知他是谁?”朱棣强撑着心思,大声回道。

“既然燕王不认识。”

“那我就给燕王介绍一番。”

“此人名为朱义,燕王府王卫百户。”

“不过这是他明面身份,在暗中,他是一个统帅着两千多死士的统领。”

“而这些死士,全部都在北平府境内。”

“也是多亏了燕王离开北平府,要不然我麾下的暗士还真的找不到你北平府这些死士的位置啊。”

“果然藏的够精妙,藏的够严密。′齐¨盛.小,说?网, `追?最?新^章_节?”朱应笑着说道。

而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璋脸色已经变得铁青。

“朱应。”

“你血口喷人。”

朱棣彻底忍不住了,站起来,脸色铁青的指着朱应喝道。

“没事。”

“为了让你这一次死的明白,有关于你所藏死士的详细册录,我都已经让人带来了。”

“请皇上和太子过目。”

“看了册录之后,皇上和太子就应该知道藩王分封究竟有多大的危害了。”

朱应笑了笑,丝毫不在乎朱棣的恼羞成怒,只是一挥手。

刘磊立刻让几个王卫将两个箱子抬到了近前。

然后将箱子打开。

便是一卷卷的册录。

这些都是黑卫在北平府得到的。

见此。

朱元璋给了朱标一个眼神。

朱标会意,立刻走上前,打开箱子,拿起了册录查阅。

当看到了册录上的内容。

朱标的脸色也是变得铁青。

然后他翻阅了一本,又拿起了一本。

脸色越来越难看。

看到这。

朱棣的心底也彻底沉了下去。

朱应,或许是真的找到证据了。

圈养死士。

本就是罪责。

对于许多权贵而言,你养几十个也就罢了,只要没有人检举揭发,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你养数千人。

那就是大事了。

特别还是藩王。

这是为何?

答案显而易见。

“爹。”

“藩王。”

“不该掌权。”

p>

“所谓皇族亲情在权利面前,终究是不可看。”

当查阅了许多册录后,朱标也是彻底失望了,转头对着朱元璋说道。

听到这话。

朱元璋没有说什么,只是冷冷的看向了朱棣。

“老四。”

“你告诉咱,为什么?”

“你从小就是你大哥带大的,你大哥待你也是极好,有什么都想着你,有什么都向着你。”

“为何,你有谋逆之心?”

“难道咱与你大哥给你的还不够?”朱元璋没有直接爆发雷霆震怒,而是带着一种失望的语气问道。

听到这。

朱棣苦笑了一声。

在证据面前。

无论什么解释也是徒劳无功。

“请父皇,赐罪。”朱棣跪下来,也不再辩解什么了。

“咱想要知道,为什么?”朱元璋则再次问道。

“或许是野心吧。”朱棣抬起头,缓缓回道。

“你大哥待你那般好,你要造你大哥的反?”朱元璋更是压抑着怒气问道。

“大哥若在。”

“儿臣永远不会反。”朱棣则是回道。

“你大哥正值壮年,他会继承皇位,他会成为大明的皇帝。”

“你为何要圈养死士?”朱元璋冷冷道。

“因为有人要送他一顶白帽子,因为有人言明了太子命数不长,因为有人说太子命数断了后,太子子嗣不会是他的对手。”朱应这时缓缓开口道。

听到这话。

朱棣猛地睁大眼睛,涌现了一种震惊,甚至是惊惧,惊恐之色。

难以相信的看向了朱应。

显然。

他没有想到朱应竟然会说出这等话来。

完全洞彻了他有野心的根本。

此事。

只有他与姚广孝知道。

此事。

哪怕是他的枕边人也不知晓。

可朱应却知道?

这怎么可能?

此刻朱棣的心底都在翻滚,完全没有想到朱应为何会知道?

“是不是很惊讶,我为何会知道?”

看着朱棣这惊愕的样子,朱应淡淡一笑。

“因为,我有未卜先知之能。”

“如若我没有活。”

“在未来,你的确会成功,你会当上皇帝,你会成为大明的天子。”

“最终,你赢了。”

朱应缓缓开口道,也是带着一种唏嘘之色。

听到这。

朱元璋和朱标全部都睁大眼睛看向了朱应。

“雄英。”

“你说什么?”

“他,会当上皇帝?”朱元璋一脸震惊的看着朱应。

一旁的朱标也是如此。

别说此二人,朱棣也是惊愕的看着朱应。

“皇上,太子。”

“要不要听一个故事。”朱应则是看着朱元璋两人一笑。

“雄英,你说吧。”朱元璋道。

“如若我没有活着,如若我不会回来。”

“太子,会在今年薨逝,因病而逝。”朱应缓缓开口。

“不可能啊。”

“就算标儿劳累过度,但在应天有着诸多医术高明的太医,足可保标儿啊。”朱元璋不解道。

“我说了,这是我没有回来的前提。”

“如若在原定历史下,朱雄英死了,今年太子就会巡视天下,择选新都。”

“此事,为真吗?”朱应看着朱元璋反问道。

“这”

朱元璋瞳孔猛缩。

择选新都之事。

如今还只是在他与朱标两人口中相谈,甚至于原定就是今年让朱标亲自去巡视,最终确定。

“的确。”

“原本计划,咱是准备再择选新都得。”

“此事也只有咱与标儿知道。”

“原本也的确是在今年让标儿去巡视天下的,只不过因为雄英你回来了,此事就暂且搁置了,毕竟一切都是以雄英你为主,你所提这么多国策施行都眈误了这择选新都之事。”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这

就对得上了。”

朱应笑着点了点头,然后道:“如若太子去巡视天下,最终会在巡视过程中病发,最终不治。”

“而朱雄英没有回来,也没有死而复生。”

“允熥被吕氏故意打压多年,最终被养废了,但皇上将太子视之为继承者,哪怕太子薨逝了,这个也不会变,自然会在他众儿子之中择选,最终,选择了庶出的朱允炆。”

“爱屋及乌下。”

“皇上选择了朱允炆,扶妾为妻。”

“这也是动乱根本。”

“再然后,朱允炆继位,向天下藩王削藩,燕王造反谋逆,最终成功。”

“在燕王成功之后。”

“太子所有子嗣都被圈禁,最终一脉断绝。”

“朱棣,得了天下,成了大明的皇帝。”朱应缓缓开口道,将原本发生在历史上的事情,乃至于靖难的结果,全部都说了出来。

听到这些。

朱元璋和朱标的脸色都是带着一种复杂。

但朱棣却是无比惊悚的看着朱应。

此刻的他。

或许感受到了朱应的可怕。

真正的未卜先知。

圈养死士。

乃至于姚广孝与他说的话,这一切都是只有他与姚广孝知道。

可如今。

全部都被朱应说了出来。

一切的一切,根本的根本。

“看来。”

“并非是我输了,而是天意如此。”

“让你朱雄英回来了。”

“若是你没有回来,或许我就成功了。”

到了此刻。

朱棣也是带着一种难言的复杂说道。

“是啊。”

“如若我不回来。”

“这大明天下在未来会是你的。”朱应也是沉声回道。

“哈哈哈。”

“至少。”

“你让我听到了这些。”

“朱雄英。”

“天意如此,无可奈何。”

“既做了,那便做了。”

“终究是因为我的野心所为。”

“我不怕死,此番也没有任何不甘。”

“我,的确不是你的对手。”

朱棣大笑了一声,但这一次的大笑却是带着一种豁达,一种看透看开了。

成王败寇,本就是如此。

既然输了,那便是输了。

从今日。

他就已经没有了任何机会了。

下场也会落得与他二哥一样。

只不过相比于他二哥的罪责,他的更大。

而这时!

朱棣转过身,再次对着朱元璋与朱标跪了下来。

“父皇,大哥、”

“一切都是儿臣之错。”

“这罪责,儿臣愿一人背负。”

“但无论是北伐泄密之事,还是隐藏朱雄英身份之时,或者圈养死士之罪。”

“一切都是因我一人而起,妙云,还有高炽他们都不知情。”

“还请父皇隆恩,大哥隆恩。”

“不要牵连他们。”

“不孝子,朱棣恳求。”

朱棣叩首一拜,无比躬敬的祈求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