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传奇僧人,草圣怀素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湖南零陵(永州)人。”
“他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艺术家之一,以狂放不羁的“狂草”书体闻名于世。”
“他被誉为“草圣”,与另一位草书大家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
“哦?”
“还有人在草书上能和吾并肩?”
张旭猛然起身,看着天幕不可思议地说道。
他自认狂草天下第一,如今看到怀素被天幕如此夸赞,顿时兴起一股战意和好奇。
“怀素出生于737年,关于其出身,一说为寒门,另一说其祖父钱岳是唐初高官,可能家道中落。”
“他幼年时便对佛教产生兴趣,大约在10岁左右“忽发出家之意”,在零陵的书堂寺剃度为僧。”
“出家后,他改姓“释”,法名“怀素”。”
“值得注意的是,他出家并非纯粹为了宗教信仰,更多是为了寻求一个可以安心读书习字的环境,他自称“经禅之暇,颇好笔翰”。”
“因贫穷无钱买纸,怀素在寺院附近种植了上万株芭蕉,取宽大的芭蕉叶当纸练字。他将自己的住所幽默地称为“绿天庵”。”
“他还制作了木盘和木板,涂上白漆,在上面书写。”
“写满了就擦,擦干了再写,经年累月,竟将盘板和木板都写穿了。”
“写坏的毛笔堆积如山,他将其埋在一起,称之为“笔冢”。”
“这一时期,他主要学习欧阳询、钟繇等前人的楷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竟是一位僧人?”
“还是用的芭蕉叶和木板练字?”
“这份艰苦朴素的精神足以令人震撼!”
王羲之站起身来,非常惊讶地说道。
自古以来,书法大家差不多都是贵族出身,像怀素这样的情况,十分少见。
比如他自己,就是出自琅琊王氏,在晋朝属于顶级门阀世家。
“在打下一定基础后,怀素深感湖南地处偏远,见识有限,决定北上和东进,游历求学,以开阔眼界。”
“他首先南下拜会了当时着名的书法家、广州刺史徐浩,求教笔法。”
“北上长安与洛阳,这是他艺术生涯的关键时期。”
“他的狂草和豪放不羁的个性很快在京城文人圈中引起轰动。”
“名流如李白、张谓、钱起、戴叔伦等都与他结交,并写诗赞美他的书法。”
“李白的诗作《草书歌行》便是为怀素所作。”
“然后,怀素又拜会了当时书坛的泰斗、吏部尚书颜真卿。”
“颜真卿是张旭的学生,他将张旭的笔法真传倾囊相授给怀素。”
“这次求教使得怀素将张旭的“颠”与自己的“狂”融会贯通,艺术境界产生了质的飞跃。”
“咦?”
“这么算起来,怀素和尚还是吾的孙辈了?”
张旭看到这里,直接傻眼了,不可思议地说道。
原来怀素和他还有这样曲折的师承关系?
那他岂不是就成了怀素的师祖了?
嗯,都是自家人,这小和尚看起来也顺眼了不少!
“游历归来后,怀素的书法艺术进入完全成熟的巅峰状态。”
“他的狂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张旭的肥厚浑朴之外,更显瘦劲奇崛,如“惊蛇走虺,骤雨旋风”。”
“他的大部分传世名作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其中最着名的就是《自叙帖》。”
“这篇作品是他狂草艺术的极致,内容汇集了当时名流对他的赞誉,形式上将狂草的动感、节奏和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天下第一草书”。”
“怀素的“醉素”形象也在此时期最为鲜明,他常常在酒酣耳热之际,于寺院墙壁、衣物、器皿上随意挥洒,创作出神入化的作品。”
“晚年的怀素,心境与书风都趋于平和。”
“他可能回到了湖南,或隐居在其他地方,过着较为平静的生活。”
“其书法从青年时期的“狂放不羁”转向“平淡古雅”。”
“代表作《小草千字文》,又称《千金帖》便是这一时期的作品,笔法简约,意境高远,达到了“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化境。”
“好一个天下第一草书!”
“如狂风骤雨,如闪电雷鸣。溶天地万物之态,合宇宙阴阳之道......”
“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啊!”
王羲之拍案而起,看着天幕中那篇《自叙帖》,不由自主地赞叹道。
他不仅会写草书,而且是草书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最推崇的前辈书家有两个:一个是曹魏的钟繇,一人是东汉的张芝。
而张芝就是草书的祖师爷,他的很多作品也被王羲之学习吸收,开拓创新。
所以,王羲之一眼就看出怀素这篇《自叙帖》的水平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怀素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他将草书,尤其是狂草的艺术表现力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他的书法不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情感的宣泄和生命的舞蹈,对后世的中国书法、绘画乃至日本的书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怀素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他身上的矛盾与统一。”
“他身为僧人,却饮酒食肉,不拘小节。”
“这种“狂”并非疯癫,而是一种挣脱世俗礼法、追求精神绝对自由的状态。”
“他的“醉”,是艺术创作的催化剂。”
“在酒精的作用下,理性思维退后,潜意识中的激情与创造力喷薄而出。”
“这种“解衣盘礴”的真性情状态,正是道家与禅宗所推崇的“自然”与“真我”的体现。”
“虽然他不守清规,但其艺术精神深处与禅宗相通。”
“禅宗讲求“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反对僵化的形式与教条。”
“怀素的书法正是如此,他不执着于一点一画的工整,而追求瞬间情感的直抒与生命本真的流露。”
“他的笔下有“刹那”的感悟,也有“永恒”的律动。”
“怀素之后,凡习狂草者,无不从他与张旭处汲取营养。”
“从宋代的黄庭坚,明代的祝允明、徐渭,到清代的王铎、傅山,乃至近现代的伟人,都能看到“醉素”笔意与精神的传承与演变。”
“那位伟人,他的书法也受到了吾之影响?”
天幕下,怀素心中激荡不已,又惊又喜地说道。
他想到了之前在天幕上,看到后世大学生情侣在泰山旅游时,遇到的那一篇《沁园春》。
那首词不仅大气磅礴震撼人心,那一手遒劲刚健而又肆意奔放的草书,更是让他印象深刻。
没想到那位伟人的草书,竟然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和启发,这是他莫大的荣幸啊!
“总结来说,怀素是一位将生命激情与艺术创作完美融合的书法巨匠。”
“他以其僧人的身份、狂放的个性、醉后的神采和出神入化的草书,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独一无二、光彩夺目的传奇篇章。”
“他与张旭共同树立了草书,尤其是狂草的艺术丰碑,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成为中国艺术史上一个永恒的文化符号。”
“怀素盘点完毕,我们继续盘点下一位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