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城市双评榜,桂浦和横湾上黑榜
早上八点整,省政务数据中心将“城市双评榜”推送到各端口。第一张是政务透明指数,考核项目窗口公开强度、答复时效、问询可追溯率、依申请公开办结率;第二张是项目落地率,从拿地、桩基、资金拨付到实物量完成,全部由“透明窗”自动取数。
屏幕右上角两枚红点亮起:桂浦、横湾并列末位。热力图在这两地呈现暗色,说明非公开流程与“空跑件”占比偏高。企业用户把编号贴到评论栏,反映窗口常以模板语回复,证据链却断档。
八点二十,省委小礼堂会商会准点开场。李一凡没有寒暄,示意数据中心把取数逻辑投屏:从政务大厅摄像头时间戳,到ocr识别纸质回执,再到资金编号与工程节点的匹配,全流程能复盘。
取数算法在桂浦的两个口径处显示灰色警告——窗口上传的扫描件多次重复、时间戳与拨付记录不吻合;横湾则是“节点认定延后”,把现场实物量确认推迟到资金拨付之后。两地的曲线出现不正常的“倒挂”。
桂浦市委主要领导坐在第一排,手心微微出汗。数据墙继续往下翻:桂浦“海丝智造园东区”项目,四次公告说“进场”,却没有吊装记录;“翎湖科创谷”二期桩基日报与无人机影像不一致。
横湾“金柳湾改造”则暴露出“签约即入统”的惯例,一批空置签约在表内滚动,导致招商落地率看起来很好看,实际厂房闲置。李一凡让秘书把四条线框出来:证据链缺失、节点倒挂、空壳签约、拨付前置。
财政、发改、住建轮流发言。财政指出桂浦在“预拨比例+形象进度”的旧做法上依赖性强,财政承受了太多前置风险;发改补充横湾的“容缺受理”扩大到资金环节,形成制度空档;住建把实物量识别视频快放三倍速,镜头下的塔吊在两周内几乎静止。
交易所席位提醒,如果把这种数据装入城投债的披露文本,会对全省信用形成连带冲击。会场沉默了几秒钟,空气像被拧紧。
李一凡要求把“黑榜”处置清单上墙:两地取消既往“窗口自证”,全部改为第三方见证;所有招商签约同步启用用地预评审,没有勘验、不得入统;财政资金按“节点见证—拨付”双锁执行,任何倒挂立即“二次问询”;项目经理实名负责,证据链不全一律退件。
清单最后一条是干部考核挂钩:当月黑榜市,省里约谈;连续两月黑榜,主责分管干部暂停评优与培训名额。
八点五十五,桂浦与横湾通过视频接入。桂浦市委书记先开口,说近期换班多,经验断档。李一凡打断,直指数据:不是经验问题,是秩序问题;不是不会做,是不愿按证据做。
他要求桂浦当日启动“证据回填”,把过去三个月所有节点重新对证;横湾则要立即清理“空壳签约”,一周内把“签约不进场”的名单公示到“透明窗”。两地负责人连声应是,屏幕上记录点亮。
会后半小时,省改革办连发三纸:一是《城市双评榜通报》,删去套话,只列三列指标与异常点位;二是《证据回填操作规程》,明确现场视频、四方见证、材料编号的绑定方式;三是《招商签约入统新规》,把签约入统改为“三件套”,即土地预评审、厂房实勘、能耗指标预占。文件刚发出,评论区里出现一条简短留言:原来可以这样。
下午,李一凡带队直赴桂浦。车队从河堤边拐进“海丝智造园东区”,塔吊静止在空中。值守人员认出检查组,匆忙翻开日报。李一凡示意无人机抬升,镜头里只有零星的钢筋绑扎。住建把日报与影像对照,判定“形象进度夸大”。
李一凡把“倒挂”两字写在看板的空白处,要求当场纠偏:先按证据把进度回调,再按实物量配套资金,不能用“回调”掩盖责任,必须留痕到人。
横湾的“金柳湾改造”更直观。招商局展示了一面“签约墙”,五颜六色的签约照整齐排列。信息与公众组从“透明窗”调出其中十家签约企业的开票记录,三家空账、四家跨区、两家只存在注册地。
李一凡把“签约墙”拆分成“实投墙”和“空壳墙”,要求下午六点之前把“空壳墙”名单上线公示,第二天早上八点举行“实投见面会”,给真实投产的企业让出窗口时间,集中解决水电气和税务开户。
为避免“一刀切”,金融口拿出“分层矫正”方案:对实投但受资金链拖累的项目,纳入专项纾困白名单,走快审通道;对签约空转、靠指标换补助的项目,全部剔除出考核,保留必要的就业托底;对历史遗留形成的“假签约、真租赁”,允许在限定期限内转正,补齐合规手续。李一凡叮嘱把这三类分别贴在“透明窗”,让企业与群众看得见差异化的办法。
晚上七点,省里首次对外公开“城市双评榜”的算法说明。数据中心把每一个指标的采集路径画成了线条:证照采集来自政务大厅扫描头与时间戳的匹配;实物量来自无人机航迹与地面标记的对应;资金拨付来自财政专户与项目子账号的双向校验。
算法公开的同时,也把“人工干预”的通道关死。评论区里有人问,算法会不会误判。技术员回复,误判纠错也要靠证据,不能靠领导批条。
同一时间,省组织部在内网挂出干部考核的加权规则。政务透明指数与项目落地率占比提升至三成;招商引资不再看“签约额”,而是看“投产率”;窗口服务不再看“满意度打分”,而是看“问题闭环”。一名地市分管在微信群里感叹,说这套东西会改变很多人的习惯;另一名干部回了一句,更会改变很多人的位置。两句话截图被转发到不少工作群。
第二天一早,横湾的“实投见面会”在会展中心开场。参会名单只有三页,都是去年签约后已经落地的企业,工作人员把水电气、能评、税务开票、园区厂房改造的办理通道并排放置,流程图简单得像一张清单。李一凡没有讲话,只在后排看了一会儿,看到两个年轻工程师揣着图纸来回跑,便让随行干部把他们的受理号记下来,下午回访办理进度。
桂浦的证据回填同步推进。改革办抽取十个项目进行“盲查”,把项目名称遮住,只看证据链,从摄像头到签名,从短信到回单。十个项目里有七个能迅速对上,三个仍有缺口。李一凡要求把缺口放到“透明窗”上公开,逐项补齐。桂浦市委书记在现场签了责任书,承诺一周内回填完成,月底前把“海丝智造园东区”的塔吊动起来。话音落下,旁边几名一线工人鼓了掌,声音不大,却很实在。
媒体端口的“客观报导”栏位也有了调整。新闻单位拿到“城市双评榜”的可视化素材,不再只报开工剪彩,也开始报道证据回填、空壳清理、见面会办理等看似琐碎的环节。几家门户网站把“实投见面会”的流程做成图解,说明从受理到开票需要哪几步、每一步由谁负责、失误如何纠正。读者留言里出现了久违的“办事有路感”,这四个字被顶了上去。
一天之后,第一次“回调榜”发布:桂浦的政务透明指数从倒数第一升到第九,横湾的项目落地率从末位上浮到第十一。李一凡没有让人庆祝,只让数据中心在榜单后加了一行小字:证据回填与空壳清理仍在途中,未完成不得提前进入“政绩汇编”。他把“桂浦、横湾上黑榜”的纸质通报收起,换上一张新的“整改进度表”,在表头写了四个字:证据生效日。
夜里,湾南海风穿过灯塔,港口的鸣笛隔着水面传来。广城、岭海、桂浦、横湾、韶川几个“透明窗”的进度条一格一格往前挪。李一凡在办公室里把当天的三张榜单摞在一起,心里清楚,双评榜不是为了“挂”,是为了把一条路铺实:先证据、后资金,先实物量、后汇报。窗外的城市亮着灯,像一排排不动的刻度,等待下一次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