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督查大军,干部承压

八点整,省政务数据中心的大厅灯光由暗转亮,【数字督办】主界面推向全省。屏幕上每个项目化为一张卡片:左上角是证据锚点,右上角是时限倒计,底部滚动席位名与责任岗。

李一凡站在最前排,要求把夜里的证据夜航纳入日间常态,所有审批、抽检、拨付、复核四类事项一律接入,黄卡预警、红卡退回,即刻生效。

九点,横湾政务大厅,窗口前排起两队。新上岗的政务秘书把并联受理号贴在玻璃上,卡片自动弹出跑一次日志,耗时、要件、接口一格格跳动。年轻科员盯着屏幕,背肌发紧。

她上午要完成四单并联,系统上每一单都有时间戳,任何停顿都会被放大。组织口的驻点干事在她身后做记录,提醒按最小要件受理,缺件一次性列清单,不必被证明题绕进死胡同。

桂浦园区的会客室,管委会主任摊开整改进度表。昨夜“空壳墙”挂出后,电话像雨点落下,企业问能否补证据转正,媒体追问名单依据,干部承受着肉眼可见的压力。【透明窗】在侧壁滚动,证据回填条一格格上移。

驻园区纪检席位把执法记录机摆在桌角,提示每一笔承诺都要与条款编号绑定,任何口头增信都属于违规。主任抹了抹汗,把时间表又往前挪了一格。

韶川的山路蜿蜒,职教园公寓样板间的钥匙交到学生手里,监理在门口核对能耗表与验收单,政务秘书记录跑一次日志。人社口把以工代训的名单与宿舍入住率绑定,财政的周转账户在后台闪了一下,车补先兑付的回执弹出。县里干部挤在走廊里商量如何压缩流程,组织口的同事提醒别靠加班堆数字,要靠接口打通和证据锚点,否者红卡会从另一端弹出。

十点半,省里临时加开一场闭门会。数据中心报告,接入首日的黄卡集中在两类:并联受理后仍拆分流转,以及窗口以咨询取代受理。李一凡在白板上写下三行字:受理号即并联开始;最小要件即刻生效;缺件补齐一次性完成。他让信息与公众组把这三行做成固定提示,出现在所有窗口上方,避免干部在高压之下走回旧路。

午间,横湾一位副科长在茶水间站了很久,手背青筋起伏。早晨他被红卡点名两次,原因是把容缺受理当作已办。组织口的心理顾问坐在窗边,给他一张表,表名叫《干部压力应对清单》,里面没有口号,只有可操作动作:碎片化拆单、证据优先、向政务秘书移交非本岗事项、跑一次日志转为团队接力。他把表塞进胸前口袋,回身对着镜子压了压领口。

下午一点,省改革办发布《窗口静默时段实施细则》,规定每天两个半小时窗口业务只受理、不接待外部礼节性来访,保障并联与归档。

媒体用短句解释这条规则的意义,评论区里有人说这是在保护干部免于无谓消耗。组织口同时公布《政务秘书负面清单》,明确不得代替企业做虚假承诺,不得代写证明,不得参与利益交换,违者与窗口同责。

两点十五分,桂浦临海区的招投标大厅响起报警音,三份相同格式的竞标文件被系统识别为近似文本。纪检席位拉出【暗火清单】,发现三家公司背后都是同一家“产业服务公司”。

招标办主任脸色发白,试图用流程解释。法务组把《公共资源交易十条》放在桌上,按条款编号逐条压实:涉嫌串标,原地中止,移送并公告。大厅外,几名干部低声交流,担心风暴扩大。组织口在工作群里丢下一句短语:把压力放在程序上,不放在人上。

三点,广城召开短会,落实《干部关怀与减压指引》。指引把压力分成三类:制度压力、舆情压力、生活压力;对应三件事:岗位轮换与席位替补,事实清单与问答式通告前置,家属沟通与心理咨询常态。

在场的几位一线骨干交换眼神,觉得这次不像口号。指引最后留了一个空格:每名一线窗口干部每周必须有半天技术学习时段,学习的内容写入跑一次日志,不得占用至晚间。

三点四十五,横湾金柳湾改造指挥部,招商局长把“签约墙”拆成模块。实投墙左侧挂起水电气接入、能评核定、税务开票三张小看板;空壳墙右侧写上补正期限与复核节点。

企业代表进门后直奔左侧窗口,工作人员按清单盖章,政务秘书在后面补档。李一凡站在门口,观察了十分钟,把四个字写在便签上,交给随行:先证据,后合影。

四点半,韶川教育局与人社局合署办公的临时窗口迎来一个突发情况:某企业临时取消以工代训的计划,影响晚上的宿舍安排。值守干部脸色煞白,担心被红卡。

驻点督导接过电话,先把取消原因写进系统,再调拨另一家企业的岗位,宿舍表随之滚动调整。透明窗上出现两行灰字:岗位调整已完成,原企业列入观察;学生端的短信同步发出。值守干部呼出一口气,靠在椅背上笑了一下。

傍晚六点,省新闻频道播出短片,镜头切在三个地点:桂浦证据回填现场、横湾实投见面会、韶川宿舍交付。解说词很短,数字很硬:证据回填率、并联完成率、跑一次日志累计里程。

后台弹出一条留言,说第一次知道干部也有日志,愿意给他们点个赞。另有人回帖,问日志是不是作秀。信息与公众组把一名政务秘书的日志贴出:受理号、窗口号、接口名、耗时、证据,每一项都能点开看。

七点半,省委再次碰头。数据中心通报,首日红卡从三百四十二条降至一百一十六条,黄卡从一千条降至六百条,静默时段使并联完成率提升近一成。

财政口提示不要把压力推回到财政贴息和兜底,法务口提醒涉免、认定、评估三类事项必须写条款编号,交易所席位建议固定公开算法,避免误读。李一凡要求把这些提醒写进《数字督办操作细则(二版)》附件,今晚上线。

夜里八点四十五,桂浦园区的主任坐在空荡荡的会客室里,看着空壳墙清单上翻页的倒计时。他给组织口发了一条短讯,请求把两名缺口大的科员调换到后台数据岗位,自己顶上窗口。

组织口回了两个字:同意。十五分钟后,他站到窗口前,接过第一张材料,声音低但稳。隔壁窗口的小伙递过来一杯温水,笑着说今天风小了。

九点半,证据夜航再次起飞。无人机飞越桂浦江面,镜头照到海丝智造园的塔吊,有一台开始缓慢转动。横湾的金柳湾工地多了一排临时灯,钢筋与焊点在光里发亮。

韶川的职教园,大巴停在路口,学生把行李卸下,一串串拉杆箱贴着路牙走向宿舍。透明窗的底部有四行新字:红卡清零日、证据生效日、并联达成日、跑一次日志里程。四行字不大,却像刻在金属板上。

深夜,广城的风把小礼堂外墙吹得微微作响。李一凡在白板角落补上两个小方框,一个写减压帮扶,一个写技术训练。他合上笔盖,眼神落在屏幕上那条稳稳上扬的绿线。

压力没有消失,但从个人肩头,慢慢转移到了系统和流程里。下一轮督查大军还要出发,他把路线写成三段:窗口、园区、工地;把节奏写成四步:盯表、纠偏、复核、回声。窗外灯色微凉,楼下【数字督办】的时限钟一格一格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