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出身就是原罪

“你们还记得当年傅家倒台的事吗?祁家可是主力之一,结果转头发现祁深被傅承煜养了十年?这不就是典型的‘卧底成功’?表面清高,背地里早就是傅家的人!”一个id为“正义不会迟到”的网友发帖分析,配图是祁深少年时期与傅承煜同框的照片,语气笃定得仿佛亲手参与了当年的调查。*咸¢鱼_看^书¨ !哽·薪`醉_哙+

立刻有人跟风:“细思极恐!祁深这些年做的慈善,不会都是洗钱手段吧?捐一千万,转手从地下钱庄洗出三千万,这操作太熟了,傅承煜当年就这么干的!”

“笑死,什么城市杰出青年代表,什么温润贵公子,演得真像。背地里指不定有多少地下赌场、高利贷公司,说不定手里还有人命!有钱人不都这样?表面光鲜,内里全是腐肉。”

“你们说,祁深会不会也参与了洗黑钱?傅承煜那么精的人,会随便养一个孩子?肯定是当接班人培养的!现在祁家产业这么大,资金流动这么复杂,他要是没点‘特殊手段’,能撑得住?”

“精神病吧?正常人能在那种环境下长大还不变态?傅承煜那种人,养孩子能是出于爱心?怕不是从小就被pua,精神早就扭曲了。”

“祁深有心理疾病”这个话题,像一颗精准投放的炸弹,在舆论场中轰然引爆。

某匿名论坛突然流出一份“内部资料”,声称是某私人心理诊所的就诊记录,患者姓名赫然写着“祁深”,主治医师为“苏清溪”。+顽¨夲`鰰¢栈? .芜?错.内~容/

记录中详细记载了祁深多次就诊的时间、症状描述:“情绪波动大”“有强烈控制欲”“对权力有病态执念”“曾提及‘毁灭才是重生’”……

尽管这份“记录”没有任何官方认证,图章模糊,格式可疑,但网友们早已不在乎真假。

在猎巫的狂欢中,证据从来不是必需品,情绪才是唯一的燃料。

“我靠!真的假的?祁深居然看心理医生?!”

“早该想到了!那种家庭环境下长大的人,怎么可能正常?”

“苏清溪?等等,那不是曾经得过奖的心理专家?他们关系那么好,这哪是看病,分明是串供吧!”

“笑死,什么心理专家,怕不是共犯!一个负责洗钱,一个负责洗脑,祁家这盘棋下得真大!”

苏清溪的身份很快被“人肉”出来,曾留学海外,专攻临床心理学,回国后开设私人诊所,客户多为高净值人群。

她与祁深的过往也被翻出,大学时期同校,曾一同参与公益项目,甚至有几张合影中,两人站得极近,眼神交汇,氛围暧昧。~求′书¨帮- ′冕+肺\悦^渎.

“看吧!早就有一腿!什么心理治疗,分明是情人关系!”

“祁深根本不是什么贵公子,就是一个被傅承煜养废了的疯子,笑死,祁家祖坟都要气炸了。”

评论区彻底失控。

“疯子滚出上流社会!”

“别拿慈善当遮羞布,你捐的钱都是黑的!”

“建议彻查祁深名下所有公司,肯定有问题!”

“什么嫡长子,什么优秀青年,全是演的!这种人就该被关进精神病院!”

“看他那张脸就来气,装什么清高?装什么优雅?背地里指不定多变态!”

更有人翻出祁深早年参加访谈的视频,逐帧分析他的微表情:“你看他说到‘家庭’时嘴角抽了一下,明显在压抑情绪,说明他心里有鬼!”

“他握手时力度过大,有攻击性倾向,典型的反社会人格!”

一时间,祁深从“祁家贵子”“慈善代表”,沦为全网唾骂的“精神病”“法制咖预备役”“潜在罪犯”。

那些曾经赞美他“气质如兰”“温润如玉”的人,如今骂得最狠。

他们仿佛在通过羞辱祁深,来证明自己从未被表象欺骗,来彰显自己的“清醒”与“洞察”。

“我们早就看穿他了。”

“这种人就该被曝光!”

“别以为有钱就能为所欲为,我们网民不是好骗的!”

可他们从未想过那份“就诊记录”可能是伪造的;

苏清溪作为心理医生,为朋友提供私人咨询并不违法。

祁深与傅承煜的抚养关系,早在法律文件中明确并无收养公证;

祁家当年对傅家的商业围剿,是基于傅家违法证据的确凿,而非“内部瓦解”。

但这些都不重要了。

在舆论的洪流中,真相是第一个被淹没的牺牲品。

唐纵坐在电脑前,手指颤抖地滑动着评论区。

他看到一个母亲在微博发文:“我儿子原本以祁深为榜样,现在他问我:‘妈妈,好人也会是坏人吗?’我答不上来。”

他看到一个匿名用户说:“我们不是在追求真相,我们只是在寻找一个可以一起愤怒的对象。因为生活太无聊了,需要一个‘神’来打倒,才能证明我们还活着。”

他们不是在骂祁深。

他们在骂自己无法触及的世界。骂那些他们永远无法成为的人。骂那些他们既羡慕又恨的人。

祁深只是个容器,装满了他们所有的不甘、嫉妒与无能。

而一旦这个容器被打破,他们会立刻转向下一个目标。

因为猎巫从来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释放内心的野兽。

热搜榜单上,祁深的名字如钉入血肉的铁钉,牢牢占据着榜首。

评论区里,恶语如潮水般翻涌不休,每一句都像是从黑暗中射出的冷箭,精准地刺向那个曾经被捧在神坛上的身影。

他被称作“伪君子”“黑二代”“精神病贵公子”“傅承煜的影子”,种种标签如藤蔓缠绕,将他层层包裹,直至窒息。

可笑的是,这些人骂得义愤填膺,却拿不出任何一条实质性的证据。

没有财务记录,没有犯罪线索,没有录音、没有合同,甚至连一张真正能证明祁深参与非法活动的照片都没有。

他们所依仗的,不过是一段模糊的过往,他曾被傅承煜抚养过十年。

可这便够了。

在舆论的审判台上,关联即罪证,出身即原罪。

只要曾与“恶”沾边,便不配再拥有“善”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