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清廷:朱元璋真活了?

于是,一众八旗精锐只能步步为营,先将多余的炸药排查干净,否则这哪是追杀,完全是送命。

等他们终于离开炸药的危险区域时,耿仲明早已抵达平壤之处。

“大明耿仲明,见过申将军。想来申将军当下也从锦衣卫处得知了我耿仲明的情况,已从大清归我大明所有。”

平壤城外,耿仲明手中拿着之前马天禄交给他的圣旨,骑在高头大马上,看上去面色平静,心里面却一直在打鼓,他能不能改头换面,全看这一回了。

身后的众人也都提心吊胆地等着,没了大清,若是再没了大明,这天下之大,可就真没他们的容身之处了。

幸好,面前的平壤重镇城门很快打开。

见此,耿仲明身子一倾,脸上露出欢快的笑容,一众心腹簇拥着他迅速进入平壤城内。

不多时,申景媛从耿仲明口中知晓大清的火器全被销毁,这位堂堂朝鲜名将当即如释重负地松了口气,没了火器,单凭大清以往的攻城利器,想要拿下平壤重镇可就没以前那么容易了。

这对目前的朝鲜而言,的确是天大的好事。

……

“申将军,多谢了。”

耿仲明拱了拱手。

如今的他虽是大明臣子,但眼下却是身处朝鲜境内,对于如今平壤城主、军政一体的申景媛,自当也有些恭敬在身。

“不妨事,还是要多谢耿将军才对。”

面对耿仲明这个原本大清的淮顺王,申景媛心情无疑复杂得很。

但对方拿出大明的圣旨,前脚还刚刚在义州城内做出那惊天动地的誓言,从哪一个角度看都对朝鲜大为有益。

所以他申景媛也只能捏着鼻头,暂时选择相信对方。

耿仲明倒也大度,毫不设防,吩咐手下的一应心腹将领全数卸下刀兵。

他了解这些朝鲜人,知道他们遵从大明的理念有何等信仰。

如今大明援军应当也陆陆续续抵达这朝鲜境内,想来再过一段时间。

他耿仲明的身份在这朝鲜平壤重镇之处坐实,自会恢复应有的权利地位。

那一天不远了。

“老天爷庇佑我。”

耿仲明身影矗立在这城墙上,瞧着身旁的申景媛,微微眯起双眸,目光些许阴沉,连日下来的重压总算松了口气,如释重负一般。

耿仲明心情大好。

可此时在义州城内,接连损兵折将,还在眼皮子底下发生八旗损兵一事,皇太极在这义州城内亦是怒火中烧。

他眼神如幽潭般深邃,平静的目光宛若笼中猛虎,时不时扫向议事大堂内的各处八旗贝勒。

多尔衮迅速低头,不肯多言,即便连平日同他皇太极关系较好的岳托,在如此场合也不敢随便开口。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大清的皇上正在暴怒当中,谁若是不长眼触了霉头,接下来可就倒了大霉。

说句不好听的,极有可能被剥夺旗主之位、收回权力,直接要为义州城内的乌真超哈,八旗汉军炮兵部队损失一事负起全责。

他们这些八旗贝勒爷一个个猴精猴精的,没人会主动找死。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他们不说,不代表这件事就已过去。

皇太极冷冽的目光看向众人,幽幽开口发问。

见还是无人吱声,皇太极拍案而起,右拳如同大锤一般“砰砰砰”不断砸向身边的墙壁。

数拳之下,竟硬生生将墙壁砸出一个窟窿,看上去惊骇人心。

皇太极咬牙切齿,面露愠怒之色,目中带火一般对着堂内的众多八旗贝勒继续追问:“朕待他耿仲明算是礼待有加,封了他堂堂淮顺王,还有何不甘?

在我大清,除了一众八旗皇室,还有你们这些贝勒之外,又有几人论权势、论地位、论荣华富贵能够及得上他耿忠明?

究竟是你们做错了什么,还是朕做错了什么?”

今时今日,皇太极定要拿此事做一番文章,否则八旗一众贝勒还有他们这些满人势必会出现人心动荡。

如今大军正在行进途中,人心一旦浮动、士气出现跌落,原本在朝鲜之处本就不利的战局,恐怕又会再一次受到影响。

这毫无疑问是他皇太极绝对容忍不了的事情,所以今天一定要有一个解释才成。

“究竟是他耿仲明错了,还是朕错了?”

皇太极朗声质问,又是重重疑问。

议事大堂内一众八旗贝勒内心忐忑,面上惴惴不敢言。

见了他们这番情况,皇太极可不打算到此为止:“还不快去查。他耿仲明究竟缘何要叛乱我大清?

难道普天之下,没了我大清之外。他耿仲明还有什么容身之处吗?

难不成是那大明……”

皇太极在这区区数个时辰间,心里面其实已有了大概的猜测。

毕竟能够让耿仲明做出这般背叛,还愿意承受其后果的,普天之下除了大清,只剩下一个大明。

可大明天子崇祯朱由检,他皇太极实在了解此人。

刚愎自用,不堪大用,好大喜功。

在他皇太极眼里,此人坐拥中原之地、大好河山,完全不配,这广袤中原的九州神器,理所应当该由他皇太极来坐这把交椅才成。

他皇太极承认,朱家是有着圣明君王的,但绝非在今朝,绝不是在这崇祯一朝。

这天下是时候该易主了。

他皇太极一直都是这么想的。

可短短一年半载,满人、他大清的朝堂局势各处都出现变数:先是辽东之处半分不得推进,如今在朝鲜之地也是一波三折。

跟他想象之中的模样半点都搭不了边。

此前皇太极还因各方面事宜,一直想不明白究竟是何处出了差池,如今细细想来,除了大明,还会有谁?还能有谁?

皇太极自当是要寻出一个缘由才是。

“是,陛下。”

多尔衮领头,岳托带上豪格等人迅速领命。

随着他们一一离开了议事大堂,情况才算是稍稍好转了一些。

“耿仲明此人该死。”

多尔衮眼中闪过一道恼怒,“只是一个小小的汉人,死就死了,可偏偏还逃了去。”

在多尔衮心里——

逃了也就逃了。

可偏偏还毁了他大清耗费数载时光才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乌真超哈,甚至在临行前还将一众工匠全都带走,使得大清就算还有少许人同样通晓这火器技艺。

可兴许数载时光恐怕不过只是刚刚入了门而已,能学出什么东西?

想要从无到有、从零开始继续造出那些制式优良的火器,还有仿制大明朝的红衣大炮,那自然是成了痴人说梦,绝不可能。

如此一来,大清好容易在武器装备上跟大明缩短的差距,再一次消失不见,荡然无存。

“好了。”

岳托为人更加现实一点,小心翼翼地看了身后的议事大堂一眼,才低着声音、一脸谨慎地说道,“陛下如今还生着气,就算不能将他耿仲明抓回来,也要尽快将此人的下落调查而出。”

“对于叛徒,我大清绝不会放过。”

岳托边说边攥紧了拳头,眼中亦是流窜出道道恼怒之意。

多尔衮重重地点了点头。

其他同行的贝勒也都附和着这般想法。

若是大清不好好惩治耿仲明这叛徒,恐怕不止如今在盛京城、在大清辖下的一众汉人,就连那些蒙古衙门的人,一个个也要造反了去。

没有了大量的汉人还有蒙古人任由他们驱使,就凭八旗子弟、他们区区满人大清所有的人口数量加起来都不过区区百万而已,凭什么能够入关?

凭什么能够占据九州神器、中原的大好河山?

那才是白日做梦。

等到他们几位八旗贝勒,来到这义州城的四处开始调兵遣将前去追查之时,忽然间在这大街小巷便可听得一众蒙古衙门的人。

尤其是那些刚被多尔衮于去年收复不久的察哈尔部还有科尔沁部,窃窃私语的嘈杂议论声悠悠传来:“那些汉人竟然逃了,投了大明。”

“听说如今大明的实力早已远超从前,辽东之处有济尔哈朗镶蓝旗足足一旗的精锐,竟不是那关宁铁骑的对手。”

“也不知道我们蒙古八部的前程在何处,之前看着大清此时能拿下大明,我们也能因此享一享富贵,如今看来这大清还瘸着腿,能不能够拿下那大明都还不知道。”

听着一众蒙古人的嘈杂话,多尔衮心里面大不爽快,手里带着马鞭“啪”的一声甩出一道匹练,狠狠地砸在那察哈尔部多嘴多舌人的面颊上,留下一条重重的血痕。

“背后议论主子,该打。再有下次,该杀。”

多尔衮冷笑开口。

那被鞭打的蒙古衙门人低头只剩沉默,但眼神深处浓浓的不甘,却是没被旁人察觉了去。

“贱人就是贱人,奴婢就是奴婢。”

多尔衮见此继续冷笑着道。

随后翻身上马。

骑着大马的多尔衮直直朝着义州大开的城门之外而去,没有再继续耽搁。

同时岳托带着其他人也选了其余的方向,开始在这义州城之外继续打探。

“哈图鲁,没事吧?”

待这些八旗贝勒爷一众主子离去,剩余的察哈尔部蒙古衙门的人才算是聚在了一起,有人关心问道。

哈图鲁默默地摇了摇头,其他人见了也能大体感同身受,叹了口气嘟囔着道:“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人家是主子,咱们败了。”

哈图鲁内心满是不甘。

由于他们察哈尔部刚刚被收服不久,所以在心里面还是有几分傲气犹存,内心忍不住想到:他耿仲明都能投了那大明,我们蒙古又为何不能?

遥想洪武时期、永乐时期,我们蒙古还有那些大元旧部,不都全投了大明吗?

那时的大明人待我们蒙古可比这八旗的贝勒强太多了。

这一刻,仇恨的种子种在了蒙古衙门众人的心里,不知何时便会生根发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带给这些自以为是的八旗贝勒一个狠狠的撞击,让他们懊悔不已。

……

多尔衮、岳托他们这些八旗精锐还是有几分本事的,只是一个下午便在这沿线之处打探到了耿仲明的去处。

其已在西域大宛马上朝着朝鲜北方重镇平壤而去。

多尔衮扬了扬手中的长鞭,深邃的目光看向那远处城高墙厚的平壤城:“好一个耿仲明,竟真被皇上给猜对了,居然敢背叛我们大清。”

“你耿仲明可真是好大的本事。”

多尔衮咬牙切齿地道。

不过此次他前来只带了一小部分亲兵,绝不可能凭借这些人手一举攻打上那平壤坚城,除非他们一众八旗全军齐齐押上,付出不小代价才有可能拿下来。

很快,多尔衮带着一众亲卫返回。

这时的皇太极在下午时分还处在议事大堂之内,不知究竟想到了什么,手上却再次将此前的那份《大明日报》缓缓拿起,脸上的凝重之色可比此前要重上太多。

“朱元璋凤阳皇陵死而还阳,这大明之处如此翻天覆地、改天换地之变,定不是他崇祯小儿能做得来。”

“朝堂之上还有那内阁首辅温体仁,包括四处的党派分歧以及那些经商的徽商,一个小小的刚登基没几年的少年怎么可能应对得了?这其中定有朕不知道的事情存在。”

皇太极笃定地开口道。

原本他是不相信这《大明日报》上的内容,可这几日打探大明的情况越详细,了解得越多,也就越明白当下的大明到底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准。

无论其新式火器的研发,还是对于朝鲜之处的支援,看似平平常常,可落到实处之上,这些都要有大笔的银钱来支撑。

不是他皇太极看不上朱由检,而是哪怕将他放在朱由检如今的处境之内,或许做得都还不如对方。

就连他皇太极都做不到的事情,朱由检就更不可能了。

除非有人破而后立,从外打破这大明崇祯一朝的僵局,如此才能够缔造出一个崭新的国度、全新的王朝来。

“到底差了什么?”

皇太极一时间百思不得其解,深皱着眉头喃喃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