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土豆饼!太子朱慈烺

此刻,村里还有一人,之前是东林党成员、同样也是柳如是情郎的陈子龙,陈家出身于附近的县城,不过多数田地还是在这附近的村子里。

陈子龙蹲下身来,今日的日头不太烈,一阵阵小风徐徐刮过,似是带来寥寥的轻快之意,他虽是东林党成员,可东林党也不可能全数无用,还是要将其中的实干之人挑选出来的,所以他陈子龙自是实干之人。

组织乡党抗击贼寇这样的功绩,在东林党之内也都是少有的,在各个地方的县志之上也都是有所记载。

所以旁的人可能会被冤枉,但他陈子龙绝对不会。

因此。

他确实是东林党中少数能够保有原本官身功名,甚至如今还有着更好前途、能更进一步的幸运儿。

“亩产三千斤的粮种,而且这还只是第一批,甚至还有每年能收两次乃至三次的粮种,都可以换着种……”

摸索着手里的粮种,陈子龙面露唏嘘之意。

虽然他也不太相信,可似乎整个江南之处比他陈家更厉害的,包括那位东林党的精神领袖,还有复社的创始人。

如今身为江南之处重要官员的,全都相信。

这些手眼通天的大人物都来做此事,这粮种似乎也就真的是真的了。

再联想那位死而复生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几百年前的人物居然能出现在这大明,还有近些时日中原之处八大王张献忠、李自成还有闯王高迎祥接连被五军都督洪承畴战败的消息传来,以及辽东之处的情况。

所有人都能够一清二楚地看得到,如今的大明中枢之中,紫禁城的奉天殿上,如今的掌权者已不再是此前执政手段单一的崇祯天子朱由检,而是明晃晃地换了另外一人。

甚至《大明日报》这几日还将此前在京城之内早已刊登过的内容同样复印了一遍,所以使得江南之处的东林党早已是万念俱灰。

更多的官员也已明白了紫禁城内的情况。

足足百万两的雪花银,若是还是那位陛下的话,可万万做不到如此地步。

“太祖皇帝……”

陈子龙有些不敢置信地开口,可一切的事实都告诉他,这是真相。

于是,江南之处大多数地方都选择种下了土豆这一粮种,相信很快就能给他们一个重大的惊喜。

……

苏州城内。

“小姐,我们还要去拜访那东林党人吗?去那复社拜访那些文人吗?”

丫鬟来到柳如是旁边。

此刻她们正身处一间小小的酒肆,外面下着叮咚如珠的小雨,雨滴落在屋檐、街道,还有那淅淅沥沥的水滩上,发出各种各样的声响。

此刻在这略微阴沉的天气里,这些声响听在耳边极其美妙。

柳如是白了丫鬟一眼,女扮男装的她面露素态,拿着手中的白折扇,轻轻敲了一下小丫头的脑袋:“如今却是连你也来同本公子开玩笑?

如今哪还有什么东林党,有的也不过只是些新党罢了。”

所谓“新党”,便是如今民间多数读书人对京营新军、成国公朱纯臣还有江南之处一众新晋官员的统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抱团取暖、派系之分,势力之别。

所以没了一个东林党,很快便就又来了一个新党。

不过这新党明显是以京营新军,更准确来说,是以那位紫禁城中的太祖皇帝为核心的,所以自是在如今的江南之处大受欢迎。

而这新党之中的领袖人物,如今还未定下。

不过这绝不可能会是东林党的钱谦益他们两人,否则就太过流于表面了,也很难给江南之处的众多文人一个像样的交代。

所谓新党,自然要够新,要用年轻人,才能显示出新气象。

“那小姐我们去哪儿?”

丫鬟摇晃着脑袋,一脸迷糊地嘟囔道。

柳如是想了一想,忽然微抬臻首看向远方:“新党之称,江南之处不过尔尔。原本不想去那中原之处的,可如今中原局势大好,想必那些贼寇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你家小姐我想去那京城看一看,看看如今这新政最为繁盛之处,又该是如何一番光景。”

柳如是缓缓言道。

丫鬟乖乖点头听命。

而如今在这当下新政最为繁盛之处,京城一带附近的村民、村庄、镇子,落户之人,早已是种下了这土豆粮种。

有着各家各户,还有着成国公府邸里的人等权贵们纷纷带头,官,全部催促,个个都在落实这新政之事,无人敢有半分推脱,可得小心被太祖爷给斩了脑袋去。

所以使得这头号新政之物落实得非常到位,再加上还有四处的锦衣卫一直盯着,更是让这件事完满完成。

而如今已是过去了足足数月,这土豆的收获也似是如约而来。

亩产三千斤居然真的有。

“我大明朝出祥瑞了!真的祥瑞。”

京城附近清水村里面的一位张员外,在这土豆收成的日子,心下不宁,亲自前来,弯腰在田里面挖了小半天。

同旁边的家人还有府上的护院下人一起挖掘,最后称重一算,足足三千二百四十五斤。

虽然不止是他们这清水村一亩能产这么多土豆,而是如今京城一带但凡种了这土豆粮种的都是这般。

可依旧让张员外看到了原本腐朽落败的大明全新的希望。

而除了这些员外、地方豪族之外,更为欢喜的还是那些寻常百姓。

“豆豆不用饿肚子了。”

“这么多的土豆,够吃了,够吃了。”

种下土豆,收获食物,百姓们拿着土豆赶忙回家做饭,或烤或蒸,或煎或炒或煮或炸,样样精通。

而最后做出来的味道也挺好。

即便只是最基本的将其煮熟用来果腹,也绝对没问题。

打了一个饱嗝,穿着粗布、还带着补丁的衣服,豆豆脸上的笑容却显得特别满足:“娘亲,爹爹,吃饱饭的感觉真好。”

“嗯嗯。”

娘亲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旁边的爹爹此刻也是将一家人全抱在了一起。

百姓的要求真的很简单,能吃饱肚子就够了。

哪怕是后世也有专家曾说过,百姓们不在意这食物到底有没有害处,只在意这食物究竟能不能填饱肚子而已。

就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要求。

可数千年以来,却只有后世才能做到,这人心当真深不可测。

京城一带百姓获取了丰厚的食物。

一个个欢天喜地,心满意足。

而无数的消息从京城附近全部传回的同时,也朝着京城之外的方向不断传播。

一时间,这些粮种、作物中长得好的,被官府以重金回收,然后再继续发往其他更远的大明之处,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使得中原之处的百姓们尽快有食物可吃,不会再继续成为流民、贼寇,做出什么出格之事来。

而此刻京城之内,土豆收成的消息早已登上了《大明日报》,京城之处的各路权贵、官员也早已得知。

内阁首辅温体仁的府内。

原本摆放着小桥流水、假山秀丽,还有那价值连城红珊瑚的三分地,如今早已是被开垦成了土壤,附近种上了几株高高的粮食作物。

尤其那肉眼可见的小小田地间,竟是种满了土豆。

虽然不过也就区区一亩,相比较这三进三出大院子般的温府而言,不过只是方寸之间,可也能看得出这位内阁首辅的政治正确、眼光独到之处。

在家中这般作为,绝对是最支持太祖皇帝朱元璋这新政之事的法子。

“亩产三千斤,土豆之物当真是神物。”

“工部那边还有好几种粮种,这大明如今,哪怕各处天灾接连不断,想亡也绝不可能了。大明的根基稳固,本阁老这首辅、这吏部尚书之职,恐怕也还能再继续当上几年,我温家在这大明之处,也定能当好忠臣。”

温体仁手中捧着洗净的土豆,伫立在这停水阁楼之间。

面前也有几样用土豆所做的精美食物:凉拌土豆丝、香甜土豆饼,甚至还有被制作成羹汤的土豆炖羊肉,以及其他一些小菜熟食。

将那土豆饼放在手心,微微摩挲,触感不错,再往口中微微一咬,慢慢咀嚼一阵,柔香味传来的同时,那柔软的口感。

连他这把老骨头也都能吃得特别津津有味。

不过是几个土豆饼下肚。

他这老身子便也觉得有了些力气。

“粮食有了,大明中原之处便不再乱,李自成、闯王高迎祥、张献忠,还有那其他什么几大王、回回这些人,恐怕便只有败落一途了。”

“此次我温家虽是选择了先行投靠,但能够支持太祖皇帝的新政,我温家或许才能够真正地屹立不倒。”

在如今这崇祯八年间。

他温体仁堂堂内阁首辅,可绝没有什么投靠后金的心思。

在大明,他是内阁首辅,文臣之首,投降那后金,后金之人又能给与他什么?

可笑得很。

也就是大明此前本就到了这王朝末年,官场之间、士绅之间,还有这百姓四处遭灾,所以才让他这位阁老认为大明将亡了。

自古以来,王朝末年皆都如此。

此前他温体仁的想法,不过也就只是顺势而为,抓住机会而已。

而如今放眼天下,还有什么比这宫里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更大、更稳妥、更万无一失的机会?

将土豆饼吃完,腹内也是彻底饱了,温体仁拿来手绢轻轻擦拭嘴角。

想了一想,温体仁徐徐开口:“之前捐的银子还是少了,早知今日的话,昔日应该捐更多,一骑绝尘,如此才是我温家更大的机会。”

单单这么一个土豆作物,便胜过原本的那些粮食万分,也就是如今国库艰难的特殊时期,所以才免费下发。

等到来日这土豆作物,想必定是能一本万利,赚得盆满钵满。

他温体仁又怎看不出来这其中的商机?

而土豆尚且如此,还有那工部的另外玉米、番薯,甚至说不定这太祖皇帝还从那仙界又拿来了什么其他的神奇之物。

“内务府那边不是在发卖蜂窝煤吗?”

“如今虽已过冬,但老夫也未尝不可以掺上一脚。”

温体仁暗暗思索。

……

京城的另外一处,京营之内。

知晓了江南那般大的动静,朱由检眼红得很,恨不得此刻立刻飞奔到江南之处,一脚踢开成国公朱纯臣。

然后他这个皇上御驾亲征,好好地展现一下大明的风采。

可如今,再怎么后悔也绝不可能了。

他从这京城之处赶到江南,恐怕江南的事早已落幕,无非也就是白跑一趟而已。

有那个功夫,还不如继续训练这些京营新军。

如今在这京城之处,四处的军队也都开始陆续提上训练进程,并非如同新军这般苛刻,但也绝对要恢复洪武一朝、太祖年间的军威。

这一方面绝不能再继续荒废下去。

有了充足的银钱,做什么事自然都不会再被束缚住手脚了。

也就在朱由检胡思乱想、神游天外之时。

乾清宫内,朱元璋正在处理政务,而那本该由朱由检处置政务的案台,此刻早已被太子朱慈烺给占了去。

当然,不是他这太子的胆子有如何一般的大。

而是朱元璋亲自开的口。

在朱元璋看来,朱由检这崇祯一朝的天子,连帝王之道都太过稚嫩粗糙,又怎能培养教育好他朱家的下一代?

所以只能亲自上手。

往日之时,朱慈烺待在朱元璋身旁,模仿着崇祯朱由俭年幼时的读书明理,勤奋刻苦,笔耕不停,也算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知晓如今国朝艰难。

他有着父亲朱由检年幼时的几分韧性,如同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知识、强大自身,所以使得朱元璋这个太祖皇爷爷对这后代也都极为看好。

虽然比不上他的好大儿朱标,但也算是勉强能够跟那洪武一朝他朱元璋的皇长孙朱雄英比上一比了,可今日朱慈烺明显心不在焉,朱元璋提醒了好几回,他通通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