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朱标教子!

见此情景,朱元璋很是满意,旋又端起酒杯,朝众臣道:“今日大喜之日,大家莫要坏了兴致,继续喝酒!”

显然,刚才朱雄英的动作,让他很是满意。

朝臣们哪里看不出来,当即便有人举着杯子夸赞起来:“皇太孙小小年纪,却有如此气度,当真我大明之福!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啊!”

叫人夸了自家孙子懂事,朱元璋终于绷不住了,大笑道:“借卿吉言,借卿吉言!”说完,仰脖一饮,这一杯酒他喝得格外畅快。

其余臣子见状,赶忙也夸赞起来。

什么皇孙少年大志,必成大器;什么皇孙威服天下,有乃爷之风……一连串的马屁奉送上来,拍得朱元璋合不拢嘴。

这一场庆功宴,很快演变成皇孙吹嘘宴。

便在这欢快气氛里,庆功宴圆满结束。

朱元璋带着儿孙返回武英殿,一路上还不住赞叹道:“乖孙今日做得好,身为皇储就该有威服天下的气度,若是震不住这些武将,日后如何能统领天下兵马?今日蓝玉确是过了分,大庭广众纵酒胡闹,你若不骂他,咱也要骂他几句,不过看其新立大功,咱才不好开口。”

朱雄英格外懂事道:“为皇爷爷分忧,是孙儿该尽本分!”

这般识趣,更乐得朱元璋心花怒放不已:“咱的乖孙儿长大了,咱得回去向妹子说道说道,叫她瞧瞧咱带出的好孙儿,如今多么懂事孝顺!”说着,他就快步向着乾清宫奔去,那健步如飞的样子,哪里还像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

朱雄英今日表现堪称亮眼,得到了朝堂上下一致好评,这一晚,最开心的并非朱雄英本人,而是其父朱标。

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然而朱标生性稳重,喜怒不形于色,虽已心花怒放,面上仍维持严父姿态。

“你可知晓,今日城门口,永昌侯为何要当众拜你?”东宫书房内,朱标望着朱雄英道。

“孩儿想,舅公当是故意演给朝臣们看,为孩儿积攒声望。”朱雄英小小年纪,却也体察人情世故。

朱标满意颔首:“他这是在替你树立威信,叫朝臣们明白你的皇储身份。”

“皇储……”

朱雄英小小的脑袋微微一侧,大眼扑闪扑闪道:“可孩儿尚小,距离大宝之位遥遥无期,舅公是否太心急了些?”

朱标语重心长道:“你虽尚未成年,却早被父皇定为太孙,未来的君主,为人君者,既要有容人之度,更要有服人之威,如此方能节制朝堂,统御天下。”

“如今你只有储君名分,却无半分权力,朝臣军将对你不过虚以奉承,却不会真的听你号令,永昌侯当众行跪拜大礼,就是向朝臣们宣昭你的皇储身份,替你立威!”

“这么看来,舅公真是用心良苦。”朱雄英听得连连点头道。

朱标笑了笑,继续考教道:“你可知道,为何他会如此偏帮?”

朱雄英眉头轻扬:“因为我们是血亲,他当然要帮自己人了。”

朱标点了点头,却又继续说道:“不光如此,这层血脉关联,更将他牢牢绑死在你身边,与你缔结权力纽带,只要你能顺利继位,他永昌侯便能永保权势。”

朱雄英显然还不了解权力纽带的含义,此刻眨巴着大眼,听得格外费力。

想了许久,他才蹙着眉头:“那孩儿应当亲近舅公,还是当疏远他?”

“这个嘛……”朱标笑了笑,道:“既是自家人,当然是要亲近的,不过永昌侯生性粗放,常有出格之举,你当时刻叮嘱,适当施以威压,以免他骄纵放荡。”

说起这事,朱雄英连连点头:“方才庆功宴时,我瞧舅公举止无度,差点开罪了皇爷爷,这才出面喝止。”

朱标连连颔首,夸赞道:“今晚你做得很好,若没有你出面威喝,他定要闯下大祸,若是惹得你皇爷爷不悦,他的麻烦可就大了。”

朱雄英低下头去:“就是不知舅公是否体谅孩儿苦心?”

“这……”朱标顿时神情一凝,若是其他人,他还觉得对方酒醒之后会反应过来,但这是蓝玉,其政治嗅觉低得很,还真不一定能想到这层。

“父亲,怎么了?”朱雄鹰看到朱标呆愣在那里,当即问道。

“没什么!”朱标摇了摇头,然后说道:“你若是不放心,不妨派个人去探望,顺道给他回个礼,以谢他今日助你之情。”

“回礼?”朱雄英一脸愁绪,道:“父亲觉得该送什么好?”

“这份礼物,既要能表达你的谢意,又要对其适当提点,警诫其莫再骄纵任性。”说着,朱标转身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递给了朱雄英。

……

庆功宴散场,蓝玉并未急着离去,而是坐在马车中犹豫不决。

今日宴会闯了大祸,他实在心中难安。

一者,担心自己今日表现,招惹天子记恨;二来,太孙今日当众呵斥,也叫他担心祖孙间的情谊有所疏离。

蓝玉很清楚,自己家族的未来,全系于朱雄英一身,虽说他也清楚朱雄英今日呵斥更多是回护,却也隐隐担忧因这小事生了嫌隙。

想到朱雄英,蓝玉不由大感恍惚。

两年不见,太孙竟已成熟至此,言行举止恩威并携,竟隐有人君之姿。

心下担忧,蓝玉寻思着,要不要进宫面见天子,亲自去认个错,顺道再与太孙攀攀感情。

正自犹豫间,宫门方向传来个小太监的呼喊:“永昌侯留步!”

蓝玉赶忙掀开车帘,就见个小太监匆忙跑来,托起双手递来一本书道:“奴婢奉太孙之命前来,给永昌侯送来一份礼物。”

“太孙给我送礼?”蓝玉一惊,

小太监点头:“太孙托奴婢带句话,说是感念永昌侯今日城门助威之举,小小谢礼不成谢意,太孙还说,今日读这本书颇有感悟,望将军能细细研读。”

蓝玉有些不解,接过书册一看,这竟是一本《唐书新编》,择取的是其中的列传十四一篇。

他一时看不明白,正待要询问那小太监,可小太监送完礼便拱手作辞,转身便离去了。

蓝玉不好细问,只好打开书册,自己研读起来。

这书中所写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手下大将尉迟敬德的故事。

一次国宴上,尉迟敬德居功自傲,竟在一拳打了皇室宗亲李道宗。

李世民大为震怒,召见尉迟敬德,向他说起昔日汉高祖屠戮功臣的历史。

唐太宗表示,他从前总以为汉高祖屠杀功臣太过绝情,可看到你尉迟敬德的行为,方知对待功臣不可太骄纵,否则势必酿成大祸。

听到这里,尉迟敬德哪里还不明白,李世民这是在敲打威压,警告他不要再恃功自傲,他连忙告罪,日后行事也务加谨慎,再没有出现恃功自傲之举。

将这篇列传看完,蓝玉登时后背发凉。

他今日行径,不就如书中尉迟敬德一般,恃功自傲吗?

太孙这份礼物是在点醒自己,既是关护,也是警告,实可算是恩威并施。

蓝玉又惊又喜,惊的是太孙果然对他今日散漫行径有所迁怒;喜的是,太孙还知道提点警告,说明其心里还记挂他蓝玉。

合上书本,蓝玉深吸口气道:“看来,咱这好外孙,当真是长大了!”

将书本郑重收好,他对当下该做什么,心中已有计议,看了看天色,他终是催动车夫,将马车赶回府中。

庆功宴上的小小事故,并未引发太多余波,究其原因,这种事并不少见。

单说蓝玉此人,生性如此,粗放豪迈,自视甚高,常有借酒撒泼之举。

再者说来,他这毛病在武将之中,其实极为常见。

这些个开国武勋,除了徐达、汤和等极少数沉稳谋帅外,大多数人都是粗放性子,也常有居功自傲之举,说白了武将常年在沙场征战,早将生死置之度外,很难养成心思细腻的好习惯。

朝臣们习以为常,自也不将这场小风波当一回事,一觉睡醒,多半已将之忘却。

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这件事竟还有下文。

次日一早,蓝玉竟在朝会上主动请罪,上了封言辞恳切的请罪奏疏,对昨日宴会上的失礼作出深刻自省,请求朱元璋责罚。

他当堂将这奏疏诵念出来,态度极为恭谨,反省极为深刻。

这可叫朝臣们大为震惊,永昌侯何时有这般细腻心思了?

细一思忖,众人立马联想到太孙身上,该是这蓝玉被朱雄英一顿训斥骂醒,这才幡然悔悟。

对蓝玉这请罪,朱元璋倒极为大度,只一挥手,便笑着将此事揭了过去。

看朱元璋那言笑晏晏的态度,看来他对蓝玉今日表现极为满意。

朝臣们不禁感叹,这蓝玉原本就背靠太子,极受皇帝信重,如今其性格再有收敛,就更挑不出毛病了。

由此,众人对于朱雄英,更高看起来。

朝会之后,再谈论起朱雄英时,更是赞誉不断。

“太孙当真天命之主,小小年纪就知道恩威并施,三两句话便能慑服蓝玉,哄得天子喜笑颜开……”

“有如此储君,可保我大明百年无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