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免死铁券不免死!

三法司联同办案,马南山的案件审理进展得很快,五日之后的早朝。

刑部尚书开济对着朱元璋禀告道:“禀陛下,现已查明,凤阳民乱一案,全因工部主事马南山伙同千户黎洪强、张道光贪污徭役粮饷所导致的,另查马南山在督造凤阳中都修建过程中,私下贩卖木材,所涉赃款达十数万两,按我大明律法,理当处斩!”

这话一出,文官集团这边是一片漠然,更有甚者等着看笑话,而武将这边则是炸开了锅,马三刀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工部主事,但他的资历高啊,不少淮西武将都与他有交情。

永昌侯蓝玉首先站了出来,说道:“还请陛下开恩,马三刀虽然犯了大明律法,但请看在他跟随陛下多年,当初鄱阳湖一战更是因此死了两个儿子的份上,饶他一命吧!”

“哼!饶他一命,那咱对得起那些因粮饷被贪污而死于徭役的百姓吗?而且这么些年,咱也没亏待过他,如今犯了错,自当依罪处罚!”朱元璋冷哼一声,既已做了决断,自不容人求情。

闻言,蓝玉脸色犯难,若是往常,他可能还要再顶两句,但自从经过太孙的敲打之后,他也明白了一些事,最终还是退了下去。

这时,吉安侯陆仲亨站了出来道:“陛下,马三刀拥有免死铁券,可免一死!”

免死铁券乃是朱元璋赐予开国功勋的极大殊荣,早在赐券之时,朱元璋早有承诺,除却谋反大罪,凭此券可免一死,此刻马三刀所犯罪过,不过贪腐谋私,的确够不上谋反。

其他淮西武将闻言,顿时眼前一亮,对啊,有免死铁券,马三刀根本不会死,自己何必出来求情,得罪陛下呢!

“呵呵!免死铁券,这东西早就被他卖了换酒喝了,既然他不稀罕咱的免死铁券,咱也不必对他手下留情。”一听到陆仲亨说起这个,朱元璋就气不打一处来。

“啊!”闻言,文武百官都震惊了,难道真的有这么蠢的人?

他们拿到免死铁券后,都直接供奉在祠堂里,这可是保命的玩意,可马三刀竟然拿它去换酒喝?

众臣有些不相信,可一时之间,又无法反驳,毕竟马家已被查抄,免死铁券的下落,唯有朱天子知晓,他说铁券没了,谁还能查验不成?

“而且就算有免死铁券,他马三刀指使手下,克扣粮饷,造成凤阳暴乱,此罪形同谋乱,不在赦免之列!”就在众人踟蹰不定时,朱元璋又给出更有力的回驳。

凤阳民乱,说起来的确算的上谋反,马三刀乃罪魁祸首,是要担责。

武将们一时语塞,再无力回驳。

最终,朱元璋大手一挥,给这桩案子盖棺定论道:“此事已定,马三刀罪大恶极,当诛不赦!”

他早已下定决心,要借马三刀的人头,震慑这帮老哥们。

凤阳暴乱一案,虽然是因马三刀指使手下贪污粮饷而起,但具体因由,这些淮西勋贵们或多或少都有所牵连,他们所犯罪过虽小,却也暴露出恃功自大的臭毛病。

今日对马三刀明正典型,也叫他们明白,免死铁券绝不是他们作威作福的后盾。

眼看朱元璋态度坚决,淮西勋贵们再不敢争辩,只惨白着脸退了下去,个个面露颓丧。

处理完马三刀,朱元璋又将大刀挥向整个官场,开始整治起凤阳暴乱一案的幕后起因——贪腐。

“此次凤阳暴乱,其根在吏治,官员贪污渎职不作为,致使百姓活不下去,仅仅平息叛乱、斩杀首恶之人远远不够,咱决议要彻底革新吏治。”

朱元璋话音刚落,群臣并未搭话,实在是自大明建立后,朱元璋就一直在整治贪污,但整治了这么多年,却没有多少效果,如今看看他现在又能整出什么事来。

对于群臣的漠然,朱元璋自然也都清楚了,但他毫不在意,直接起身说道:“从即日起,咱欲推行考成之法,彻底革新吏治弊端!”

考成法?革新吏治?

官员们不明就里,一脸懵逼,陛下这话什么意思?

“陛下,何为考成法?”吏部尚书李信当即出列道

“当下我朝对于官员考核流于形式,全然起不到监督查察之功效,是以,咱欲建立全新考核制度,督察六部及各地官衙,要做到立限考事、以事责人……”

朱元璋当即将考成法个中细节一一道出,当然这与朱辰所教稍有出入,但经由朱标修改,这考成法更符合当下洪武朝的国情。

虽有修改,但考成法的精髓仍未变更,务求建立一套完备缜密的查察制度,防范官场贪腐渎职不作为。

考成法乃张居正为了整顿官场腐败、加强对官吏政绩考核所精心设计的一套制度,其对当下官场弊病自有针对之处。

这严苛标准,立马引来朝臣的惊骇惶恐。

照这般约束,对每一项政务都设立目标、期限,限期限量完成,那日后还如何偷懒?胆敢偷懒,政务无法达标,即为渎职!

他们十年寒窗,才成为了官员,是为了做人上人,而不是来当牛马的!

惊慌之下,官员们四下求助,这时,礼部尚书刘仲质站出来说道:“陛下,朝廷已有京察、外察,已足以查察官员政绩,再增添这考成之法,无非再添冗杂审查衙司,徒耗人力物力。”

“是啊!陛下,不该白白浪费国库银钱,养这一大帮审查官员。”刘仲质的意见立马得到响应,百官跟着附和道。

朱元璋早知他们不会赞同,是以早有准备,此刻他不慌不忙,冷哼道:“如若京察和外察管用,为何还会有凤阳民乱之事发生,马三刀贪污中都修建材料,为何现在才发现?”

这话一出,刘仲质顿时哑口无言了。

这活生生的例子摆在面前,官场督察机制显然不够完善。

不过想让他们这么快的妥协,那可不行,毕竟这考成法一旦推行,那他们就真的只能当牛做马,没法摸鱼了!

随即,兵部尚书赵仁站了出来道:“陛下,这考成法太过繁琐,其功效未知,贸然推行怕收效甚微。”

“还未推行,你怎知没有成效?”朱元璋冷笑道。

“陛下,考成之法对地方官员苛责甚重,怕加剧官员负担,反致民生不利。”

“那是地方官玩忽职守,只为应付考核而忽视民生,这考成之法的基本纲要,就是以政绩规范民生治理,官员若以百姓为纲,自不会评得劣绩,若因此急功近利,自有都察院和六科处理。”

又有几个官员出面质疑,但都被朱元璋一一驳回。

这下,朝臣们再拿不出理由反对,大殿里陷入死寂。

眼看再无反对意见,朱元璋当即对着朱标说道:“太子,考成法之事就交由你和都察院,六科共同议定,推行天下。”

“儿臣领命!”朱标当即说道。

随即詹徽等都察院和六科的官员也跟着站出来说道:“臣等领命!”

此刻他们的心里很是激动,这考成法彻底扩大了他们手里的权力,至于得罪人,都察院和六科本就是干的得罪人的活,对此根本无所谓。

看众人面色晦暗,朱元璋话音一转,继续说道:“考成之法旨在奖优责劣,评定优异者,每年都有一定的俸银奖励,而且下次擢升之时,优先考虑。”

打一个棒子,再赏一颗甜枣,朱元璋可是深谙此道。

这奖赏机制一出,官员们倒有意外惊喜之感。

升官发财乃毕生所愿,这考成法既能发钱,又能升官,倒也有其好处。

当下朱天子已然拍板,这事再无回寰可能,官员们只能拿这虚空恩赏宽慰自己,劝自己接受这全新制度。

……

数日之后,法场之上,马三刀被公开处斩,这一斩,可是搏得不少百姓的欢欣叫好,却也叫淮西勋贵好一阵落寞。

好在,一向与武将们不和的文官们近来因考成之法一直在忙碌,也没甚功夫取笑他们。

一周后,朱标率领着都察院和六科官员终将考成法诸条纲领整理细化,下发各府县衙门,至此,考成法正式推广开来。

考成法一出,立马引来不少官员的愤慨,原本大家轻轻松松混水摸鱼,熬过一个任期便能顺利晋升,现在每年大考小考不断,动辄便要担上渎职之罪,谁能愿意?

官员们叫苦不迭,心中暗骂是哪个狗东西想出这考成之法,可既是京里摊派下来的任务,他们可不敢明着反对。

原本以为朝廷不过做做表面功夫,可没承想,各道监察御史如同打了鸡血一般,一直盯着他们,短短一月,就有数名官员因偷懒懈怠,没完成考核而被革职查办,这下子,百官们才知道,陛下是动真格的了。

至此,考成之事彻底落实,官员们再不敢偷懒懈怠。

人就是这样,没人监督便懒散怠惰,有人监督总会勤快起来,自这考成法推行,朝堂上下都忙碌了起来,官员们下值,都累得如同死狗一般,连造人的力气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