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怪谈:她不是雨姐一点灵光种华阳

第1230章 文运

顾十七再次前往月球,他的身影在月背环形山的阴影里缓缓收敛,他望着星语者流转的银白色能量体,语气中带着一丝笃定的思索。

“星语者,我近来一直在思考地球文学的现状,有一个不成熟的观点想与你探讨——在私有制社会下,或许不存在真正的文学。作家的言论难免受利益羁绊,难有纯粹的言论自由;唯有在公有制的土壤里,文学与作家才能真正复兴。而实现这一点,或许可以从‘作家合作社’开始。”

星语者的能量体微微震颤,似是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兴趣。

片刻后,它的声音在顾十七脑海中响起,带着跨越星际的审视:“人类,你的思考触及了文明发展中‘创作自由’与‘利益分配’的核心矛盾。”

“在埃斯人观察过的无数文明里,文学的兴衰始终与社会制度下的‘生产资料分配’紧密相连。你所说的‘作家合作社’,或许正是解开地球文学困境的一把钥匙。不妨详细说说你的构想。”

顾十七眼中闪过一丝亮光,随即娓娓道来,星语者静静聆听,不时以星际文明的案例点评,一幅关于地球文学复兴的蓝图,在月背的虚空中缓缓铺展。

一、私有制之困:文学的利益枷锁

“首先,我想谈谈私有制对文学的束缚。”顾十七的声音带着一丝沉重,星语者投射的全息影像中,浮现出地球文学界的诸多场景:某作家为迎合市场,修改原本深刻的创作主旨;新人作者的作品因缺乏流量扶持,淹没在海量信息中;文化公司拿着高额版税,而创作者仅能分得微薄收益……

“在私有制主导的文化产业中,‘流量’‘利润’成了衡量文学价值的首要标准。”

顾十七解释道,“作家签约文化公司,作品的推广、发行全由公司掌控,而公司的核心目标是盈利。为了吸引更多读者、赚取更多收益,作家往往需要按照市场喜好调整创作——写玄幻的不敢轻易尝试现实题材,写言情的难以触及深刻的社会议题。长此以往,文学成了‘商品’,作家成了‘利益链条上的螺丝钉’,何来真正的言论自由?”

星语者的声音适时响起,带着客观的点评:“埃斯人曾观察过一个濒临消亡的碳基文明,其文学衰落的轨迹与你所说如出一辙。在私有制体系下,‘创作资料’(如推广渠道、流量算法、出版资源)掌握在少数资本手中,创作者为了生存,不得不向资本妥协。当文学失去了‘表达真实’的核心,就成了没有灵魂的文字堆砌,这是所有文明文学发展中最危险的信号。”

影像中,一位新人作家坐在电脑前,看着自己精心创作的现实题材小说数据惨淡,而文化公司编辑发来消息:“读者喜欢爽文,你把主角改得更强势些,增加一些逆袭剧情。”

作家眉头紧锁,最终还是点开了文档。

这一幕,让顾十七的语气更添几分感慨:“这就是私有制下的无奈。作家的创作自由,早已被利益关系层层捆绑。就像埃斯人观察到的那个文明一样,长此以往,地球文学只会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缺乏真正有力量的作品。”

星语者微微颔首:“你的判断很准确。私有制下的‘利益导向’,会让文学逐渐偏离‘记录文明、表达人性’的本质。当作家的笔杆被资本牵引,文学就成了资本的‘传声筒’,而非人民的‘心声载体’。这不是文学的错,而是制度下‘生产资料分配不公’导致的必然结果。”

二、公有制之望:文学的复兴土壤

“既然私有制是文学发展的枷锁,那公有制或许就是文学复兴的希望。”顾十七的声音陡然变得坚定,影像中切换出另一幅画面:一群作家围坐在一起,共同讨论创作方向;流量算法公开透明,新人作品与成名作家的作品获得同等曝光机会;版税收益公示在墙上,每个人都能清晰看到分配明细……

“我认为,公有制社会下,文学才能回归本质。”

顾十七解释道,“公有制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公有’,反映在文化领域,就是‘创作资源全民共享’。作家不再受资本控制,而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开展创作——大家共同决定创作方向,共同管理推广渠道,共同分配收益。这样一来,作家才能真正摆脱利益束缚,自由地表达思想、反映现实。”

星语者的能量体闪烁出赞赏的光芒:“埃斯人接触过一个高度发达的硅基文明,其文学的繁荣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创作体系’之上。在那个文明中,没有所谓的‘文化公司’,所有创作资源都由‘创作者共同体’管理,流量算法向所有创作者开放,收益按照贡献度公平分配。结果是,他们的文学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能反映不同群体的心声,成了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这正是我所期望的。”顾十七激动地说道,“在公有制的土壤里,文学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是所有人的‘精神食粮’。作家不用再为销量发愁,不用再为流量焦虑,只需专注于创作——创作那些反映人民生活、揭露社会现实、传递正能量的作品。这样的文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学;这样的作家,才能真正承担起‘记录时代’的使命。”

星语者补充道:“更重要的是,公有制能让文学‘回归大众’。在私有制下,文学往往是‘精英的游戏’,而公有制能让更多普通人参与到文学创作中来——无论是农民、工人,还是学生,只要有创作的欲望和能力,都能获得平等的机会。当文学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业,文明的‘精神厚度’才能真正提升。”

三、合作社之路:文学复兴的现实起点

“当然,从私有制走向公有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顾十七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务实,“我认为,‘作家合作社’可以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起点。具体来说,就是作家们联合起来,夺取文化公司的控制权,将其改造为‘工人合作社’模式的‘作家合作社’。”

星语者投射的影像中,浮现出“作家合作社”的运作蓝图:

夺取控制权:作家们通过合法途径,联合持有文化公司的股份,逐步掌握公司的决策权,将原本由资本主导的文化公司,改造为作家自主管理的合作社。

共享生产资料:合作社将“流量算法”这一核心生产资料公开,由全体作家共同制定算法规则——既保证成名作家的合理曝光,也为新人作家预留足够的流量份额,让“成名的决定权”真正交给读者,而非平台或资本。

公平分配收益:所有版权利润、粉丝经济收益,都归合作社所有,按照“按劳分配、兼顾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位作家。同时,合作社公开财务状况,接受社会监督,并依法纳税。

扶持新人作家:合作社设立“新人扶持基金”,为新人作家提供创作指导、推广资源和生活保障,鼓励更多有潜力的新人加入,壮大作家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