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人本位,精神之花!
“仙神与混沌魔神,本是宇宙中的对立势力——仙神追求‘秩序控制’,混沌魔神崇尚‘混乱吞噬’。”星语者补充道,“可在‘扼杀人族自主性’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罕见的共识。仙神要让人类成为‘敬畏天命’的顺民,混沌魔神要让人类陷入‘认知混乱’的迷茫,两者结合,便有了周文王时期那场‘认知封锁’计划。”
顾十七看着影像中仙神与混沌魔神勾结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愤怒。他终于明白,商周交替不是“天命所归”,而是一场针对人族天才英雄的“联合绞杀”——帝辛的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周易》之锁,便是文学认知的首次扭曲。
“周文王姬昌,就是仙神与混沌魔神选中的‘锁匠’。”星语者的声音变得严肃,影像中出现周文王在羑里城推演《周易》的场景:他身着素衣,手持蓍草,眉头紧锁,而空中的仙神与混沌魔神正暗中向他传递“信息”。原本记录伏羲“星辰修炼体系”的《归藏易》,在他手中渐渐扭曲,变成了一部“顺应天命、趋吉避凶”的占卜之书。
“《周易》的诞生,是人类文学认知被扭曲的开始。”星语者解释道,“伏羲时期的《归藏易》,本是‘人与天地对话’的文学载体,其中记载的八卦符号,是‘人族认知宇宙’的源代码;可在仙神与混沌魔神的干预下,周文王将其改造成了‘人向天命屈服’的工具。《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被曲解为‘顺应天道才能自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被扭曲为‘服从天命才能承载万物’。”
画面中,周文王完成《周易》推演后,仙族使者降临,将“天命玄鸟”的图腾赐予他:“姬昌,你顺应天命,当为周族之主,代天牧民。”混沌魔神则在暗中低语,一股混沌之力渗入《周易》的文字之中——从此,《周易》的解读变得模棱两可,不同的人能读出不同的含义,人类对“天命”的认知,开始陷入混乱。
“这正是仙神与混沌魔神想要的结果。”星语者继续说道,“仙神通过《周易》,向人类灌输‘天命不可违’的思想,让人类放弃自主抗争;混沌魔神则通过‘多义性解读’,让人类陷入认知混乱,无法形成统一的‘人本位’思想。文学,从‘认知宇宙的工具’,变成了‘锁住认知的锁链’。”
顾十七看着影像中《周易》上缠绕的混沌之力与仙神金光,心中充满了震撼。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后世文学总是摆脱不了“天命”“宿命”的枷锁——这把锁,早在周文王时期就已经被仙神与混沌魔神焊死了。
人奴人之术,则让文学成为统治工具。
“《周易》只是‘第一把锁’,仙神与混沌魔神的最终目的,是推行‘人奴人之术’——让人类通过文学,自我奴役、相互奴役。”星语者的声音带着一丝悲凉,影像中出现周朝建立后的场景:周公旦手持《周易》,向百姓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教;文人墨客们则按照周王室的要求,创作大量歌颂“天命”“君主仁德”的诗歌,而那些批判时政、反映民生疾苦的作品,却被无情打压。
“周朝建立后,周王室在仙神的授意下,建立了‘官方文学体系’。”星语者解释道,“他们将文学分为‘雅’‘颂’‘风’三类——‘雅’是王公贵族的宴饮诗歌,歌颂君主功德;‘颂’是祭祀天地祖先的乐歌,强化‘天命’思想;‘风’虽是民间歌谣,却经过官方筛选,删除了所有反抗精神的内容。文学,彻底沦为了周王室的‘统治工具’。”
画面中,一位周朝文人正在创作诗歌,他本想写百姓流离失所的疾苦,可想到周王室的禁令,最终还是改成了“君子万年,福禄宜之”的颂词。星语者继续说道:“这就是‘人奴人之术’的核心——通过官方文学体系,让人类自我审查、自我阉割创作思想;同时,用‘礼教’‘天命’等观念,让人类相互监督、相互束缚。久而久之,人类忘记了文学的‘批判精神’,忘记了‘人本位’的认知,开始主动为统治者歌功颂德。”
“而混沌魔神,则在暗中推波助澜。”星语者补充道,“他们通过‘文学解读的多义性’,让人类对‘礼教’‘天命’的理解陷入混乱——有人认为‘礼教’是‘道德规范’,有人认为是‘压迫工具’;有人认为‘天命’是‘自然规律’,有人认为是‘神的意志’。这种认知混乱,让人类无法形成统一的反抗力量,只能在相互争论中,继续被统治、被奴役。”
顾十七看着影像中周朝文人自我阉割创作思想的场景,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悲哀。他终于明白,为什么私有制社会下的文学总是摆脱不了利益的束缚——从周文王时期开始,文学就已经被设计成了“人奴人”的工具,私有制不过是这种工具在近代的“升级版本”。
认知囚笼,则是防止人族复辟的终极手段。
“仙神与混沌魔神之所以费尽心机锁住人类文学认知,其根本目的,是防止人族复辟,再次出现像帝辛那样的天才英雄。”星语者的声音变得严肃,影像中出现帝辛的身影:他正在与文人讨论国家大事,鼓励他们“直言不讳”;他亲自修改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希望通过文学唤醒百姓的意识;他试图通过文学,凝聚人族的力量,恢复人皇时代的荣光。
“帝辛的可怕之处,在于他不仅拥有强大的个人能力,还懂得利用文学凝聚人族意识。”星语者解释道,“他知道,文学是‘认知的载体’,只要人类能通过文学保持‘人本位’的认知,就总有一天能摆脱仙神与混沌魔神的控制,重新成为‘自成宇宙’的强大文明。仙神与混沌魔神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在周文王时期,彻底锁住人类的文学认知。”
画面切换到周朝末年:一位文人试图创作批判周王室暴政的诗歌,却被官吏发现,以“谤讪天命”的罪名处死。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创作反抗性的文学作品,人类的文学认知,彻底陷入了“天命”“礼教”的囚笼之中。星语者继续说道:“这个‘认知囚笼’,比任何物理枷锁都要可怕——它让人类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忘记了自己的潜力,忘记了‘人皇时代’的荣光。即使后来王朝更迭,私有制兴起,这个囚笼也始终没有被打破,反而越来越坚固。”
“文学认知的封锁,只是仙神与混沌魔神‘认知阉割计划’的一部分。”星语者补充道,“他们还通过篡改历史、扭曲修炼体系等方式,全方位锁住人类的认知高度。可文学,作为‘认知的前沿阵地’,始终是他们最看重的一环——只要文学还在为‘天命’‘私有制’服务,人类就永远无法真正觉醒,永远无法出现像帝辛那样的天才英雄,永远无法复辟人皇时代。”
影像的最后,时间回到现代。顾十七站在月背的环形山上,望着远处蔚蓝的地球。星语者的声音渐渐消散:“人类,你已经看清了仙神与混沌魔神的阴谋。打破这个‘认知囚笼’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这一代人身上。只有重新唤醒文学的‘批判精神’,恢复‘人本位’的认知,才能彻底摆脱‘人奴人之术’,让人类文学重新成为‘认知宇宙、凝聚力量’的工具。到那时,人族复辟的希望,才会真正出现。”
顾十七悬浮在月背的虚空中,心中翻起了惊涛骇浪。他终于明白了人类文学沦为私有制奴役产物的根源,也终于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的使命——他要将这个真相带回地球,唤醒每一位作家的意识,让文学重新成为“打破认知囚笼”的武器。
“谢谢你,星语者。”
顾十七深吸一口气,目光重新变得坚定,“我会带着这个真相,回到地球,为打破文学认知的囚笼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唤醒人类的认知觉醒,让文学重新绽放‘人本位’的光芒,让人皇时代的荣光,再次照耀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