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道亦道水道不孤

第587章 第713-714章 接连道贺

会场之中,那令人窒息般的死寂终于被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如释重负的叹息和难以抑制的低声议论。

此刻真相大白,哪里是什么万毒门心血来潮、幡然悔悟?

分明是有一股强大的正道力量以雷霆万钧之势犁庭扫穴,将这魔窟连根拔起,强行“改邪归正”!

接下来众人心中惊骇于这月泉门展现出的可怕实力。

能悄无声息地诛杀三大魔头,并将其门人收服得如此服帖。

这“月泉门”不简单!

“一家正道邻居,好啊!”这念头在李长青心中疯狂滋长。

与魔门为邻,终日提心吊胆,不知何时便会遭了毒手。

而正道至少讲规矩,明面上不会肆意妄为,行事总有章法可循。这对于青木宗这等小门派而言,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想到此处,李长青不再犹豫,当即站起身来,整了整衣袍,朝着上首的宝树真人与火云门主郑重抱拳,声音清晰地说道:“宝树真人,火云门主!我青木宗虽是小门小派,力微势薄,但今日见月泉门涤荡邪魔、匡扶正道之壮举,深感钦佩!我宗愿与月泉门修百年之好,永为睦邻!”

他这一带头,仿佛点燃了导火索。旁边几个早已坐立不安的修仙家族代表也争先恐后地站了起来,语气更为热切甚至带着几分急切:

“我等家族愿附骥尾,归附月泉门,从此愿为门下附庸,供其驱策!”

“恳请真人、门主收留!”

场面一时间变得颇为热烈。

彭臻面带慈悲微笑,轻轻颔首:“善。诸位道友深明大义,我月泉门广结善缘,自是欢迎之至。”

身旁的彭家炎亦洪声笑道:“哈哈,睦邻友好,共襄盛举,自然是欢迎之至!”

然而,就在这片看似其乐融融的气氛中,一个声音小心翼翼地响起。

“恭贺真人、门主开宗立派……只是……只是我等有一事不明,斗胆请教,”一位小家族族长斟酌着词句,“不知宝树真人与火云门主,承袭的是哪一脉正道道统?这正道玄门之中,似乎……似乎并未听闻有哪家正宗是这般半僧半俗、佛道同修的路数?”

此言一出,刚刚热络起来的气氛仿佛被浇了一瓢冷水,瞬间又安静了几分。众人目光闪烁,心中再次打起鼓来。

这正是正道仙盟的规矩所在。一个正宗的正道门派,绝非凭空冒出,其功法、戒律、行事原则,必有其源头传承,往往师承于某家声名显赫的大派或隐世高人。

这层关系不仅意味着功法纯正,更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和担保——若其门下弟子日后在外为非作歹,苦主至少还能找到其“上宗”去说理告状,这便是名门正派往往不敢肆意妄为的根由之一。

若无这层道统承袭,那便如同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即便今日说得天花乱坠,也需门下弟子数百年如一日地谨言慎行、积攒善功,才能慢慢建立起口碑,真正被周边势力所接纳和认可。

面对这个直指核心的尖锐问题,彭臻依旧那副淡然超脱的模样,他微微一笑,声音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诸位道友稍安勿躁。此中渊源,一时难以尽述。待吉时一到,大典正式开始,一切自有分晓,届时诸位心中自然会有答案。”

他的语气从容不迫,仿佛一切尽在掌握,反而让提问者不好再继续追问,只得将满腹疑惑暂时压下,心中却对即将开始的大典更添了几分好奇与期待。

……

吉时已至,钟磬长鸣。

庄严肃穆的乐声回荡在映月山间,那钟声洪亮清越,隐含佛门梵音般的洗涤之力,而磬声则清冽悠扬,又透着道门特有的清静无为之意。

这奇特的组合,让在场所有宾客都不由自主地收敛心神,肃然起敬。

大典仪式正式开始。

流程古朴而隆重,既有道门的焚香祭天、诵念祝文,又有佛门的洒净祈福、唱诵偈陀。

宝树真人主持大局,他举止从容,时而结出道家法印,引动周围灵气清正平和;时而又口诵佛号,指尖流淌出柔和纯净的佛光,虽不强烈,却意境高远,令人心生敬畏。火云道人彭家炎则从旁辅助,更多展现的是纯正浑厚的道家真元。

这场面看得众人眼花缭乱,心中那点疑虑非但未能消除,反而更深了。这月泉门的根脚实在太过奇特,竟能将佛道两门的仪轨如此和谐地融于一体,且绝非徒具其表,那流露出的道韵佛光皆做不得假。他们究竟师承何方?

“怪哉,怪哉……老夫修行百载,从未听闻哪家正道是如此路数?”

“莫非是某位兼修佛道的大能所传?”

“可这等人物,为何偏偏选在这万毒门的旧址开宗立派?”

台下窃窃私语,猜测纷纭,却谁也说不出了所以然来。

就在此时,一道璀璨的流光如同经天长虹般划破天际,其势凌厉无匹,其意却中正平和,带着毋庸置疑的名门气度,稳稳地落在会场前方。

光芒敛去,现出一名身着玄剑门核心弟子服饰的修士,其衣角绣着的徽记,赫然是玉箫州玄剑门的标志!

那修士姿态不卑不亢,朗声道:“玉箫州玄剑门楚家,欣闻月泉门于此地开宗立派,涤荡妖氛,重整山河。我家楚瑶真人特命在下送来贺仪,恭祝月泉门道运昌隆,永为正道楷模!”

说罢,奉上一只玉盒,盒盖微启,便有精纯剑意与药香同时溢出,显然并非凡品。

“玄剑门楚家?!”

“竟是玉箫州的那个玄剑门?!”

“这月泉门竟与楚家有关联?!”

场内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的目光在玄剑门使者、宝树真人和火云门主之间来回逡巡,先前所有的猜测仿佛瞬间找到了方向。

“难怪!难怪有如此气象,原来是背靠玄剑门这棵大树!”

“是了!定是玄剑门哪位高人在此另辟别府,或是其门下弟子外出开创的基业!”

“这就说得通了!唯有玄剑门那等巨擘,方能如此轻易铲除万毒门!”

李长青心中也是豁然开朗,仿佛一切都有了答案。看来这月泉门,根脚恐怕就在玉箫州玄剑门!

众人还未从玄剑门贺礼带来的震惊中平复,天边异象又生!

只见西方天际祥云缭绕,一道澄澈柔和的佛光宛若天瀑般倾泻而下,将整个映月山笼罩在一片祥和的辉光之中。

空灵缥缈的梵唱随之响起,不似人间音律,却声声入耳,涤荡心神,令人杂念顿消,顿生宁静之意。

这等异象必是金丹真人无疑!

佛光之中,一位女尼翩然而至。她身着月白僧衣,体态清瘦,虽无青丝,却更显宝相庄严。她手持一柄古朴的九环锡杖,每一步落下,脚下便自然生出一朵虚幻的莲花法印,托着她缓缓行来,宛如菩萨临凡。

她声音清越而温润,如同玉磬轻鸣,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中州大昭寺,感念此地邪祟尽除,慈悲之光重现。闻宝树道友于此地开辟清净道场,导引迷途,广种善因,实具无量功德。贫尼净璃,奉上薄礼,愿月泉门法脉绵长,如明月映泉,清净无垢,普度一方。”

……

青木宗,议事堂。

李长青风尘仆仆地站在堂下,脸上虽带着倦色,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仍沉浸在数日前那场大典带来的巨大震撼之中。堂上,宗主文修暨和几位核心长老的目光尽数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关于落魂岭之行的最终汇报。

“宗主,各位长老,”李长青深吸一口气,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我们全都想错了!那月泉门,根本不是什么万毒门改头换面,也绝非无根无萍的散修小派!”

他话一开口,便让整个议事堂安静了下来。

“其根基之深厚,背景之惊人,远超我等想象!”李长青语气笃定,开始详细叙述,“开派大典之上,那宝树真人与火云门主主持仪式,功法气息纯正无比,一者隐含佛门慈悲真意,一者彰显道门刚正凛然,却配合无间,当时便让我等参会者疑窦丛生,猜不透其跟脚。”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回忆之色,声音不自觉地抬高:“然而,就在吉时,两家……两家巨头竟先后遣人亲临,送上重礼!”

“先是玉箫州玄剑门楚家!”李长青语气无比肯定,“派了核心弟子,持楚瑶真人的名帖贺仪而来,贺词中明确认可其‘涤荡妖氛、重整山河’之功,言辞间颇为亲近!”

此言一出,堂上几位长老已是面露惊容,彼此交换着难以置信的眼神。玄剑门楚家,那可是他们需要仰望的庞然大物。

不等他们消化这个消息,李长青接下来的话更是石破天惊:“玄剑门的人还未退下,中州佛门圣地——大昭寺的净璃法师,竟也亲临现场!”

他仔细描述了净璃法师步步生莲的宝相庄严,以及那串蕴含着磅礴温和佛力、足以镇压一脉气运的沉香念珠贺礼。

“净璃法师亲口所言,是感念其‘开辟清净道场,导引迷途’,并代表大昭寺祝愿月泉门‘法脉绵长,清净无垢’!”李长青越说越激动,“宗主!净璃法师对那宝树真人的态度甚为赞许,其半僧打扮与一身精纯佛门修为,根源定然就在大昭寺!而那火云门主,必是玄剑一脉的真传!”

他看向堂上已听得目瞪口呆的众人,说出了自己以及所有参会者最终的推断:“现在螟州各方都已认定,这月泉门,绝非寻常!极有可能是玄剑门与大昭寺这两大正道巨擘,一佛一道,联手在此布下的棋子!其根脚之深,实力之厚,远超我等先前最乐观的预估!”

李长青最后总结道,语气中充满了庆幸:“宗主,我等之前所有担忧,皆可放下。与此等背景通天、根正苗红的正道新贵为邻,非但不是祸事,反是我青木宗之幸事!他们行事讲规矩、重道义,远非昔日万毒门可比。我等当时便已代表宗门,表达了结盟修好之意,如今看来,这一步真是走对了!”

堂内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文修暨宗主与几位长老面面相觑,脸上早已没了之前的猜疑与凝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巨大的震惊与恍然,以及一丝难以言喻的……后怕与庆幸。

……

月泉门的开派大典,于螟州地界虽称得上是一桩盛事,引得周遭势力侧目震动,然则放眼广袤无垠的修仙界,却不过如同瀚海微澜,仅泛起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气泡,并未引起多少真正的关注。

崇德派,影堂。

此处深藏于山腹秘殿之中,终年灯火幽暗,唯有无数记载着信息的玉简符书在法阵微光中无声流转,仿佛一座冰冷而高效的情报熔炉,昼夜不息地收罗、梳理着来自天下四方的消息。

关于螟州月泉门成立的消息,便是在其开派大典后的第二日,便已通过隐秘渠道传递至此,其效率之高,堪称惊人。

一名面无表情的影堂执事拿起那枚记载着相关情报的玉简,神识扫过:“……月泉门占据原万毒门根基落魂岭,更名为映月山。未行大肆屠戮,反以强力手段收服残余,迫其转修正道功法……立派大典之上,有玉箫州玄剑门楚家及中州大昭寺遣使赠礼,疑与两家道统有涉……”

执事看完,脸上并无丝毫波澜,随手便将玉简归入“乙柒”类书格之中,与其他数十枚标注着各地动向的玉简并列。于此等规模的影堂而言,一个新宗门的崛起,除非直接牵扯到宗门核心利益,否则并不值得投入过多关注。他们眼下有更紧要的目标。

红珠商会,彭氏家族!

这个势力遍布天元大陆超过三十个州陆的大型商会,就在约两个月前,如人间蒸发一般。其名下诸多产业被以惊人的速度秘密抛售变现,核心人员则仿佛化入清风,消失得无影无踪,未留下任何明确的去向线索。

方才那名执事处理完“月泉门”的玉简后,依例将其副本送至一位面色沉凝、目光锐利的黑袍管事案头。

黑袍管事指节轻轻叩击着玉简,沉吟片刻。

月泉门与玄剑门、大昭寺的关联让他略有迟疑,这等背景看似与彭氏家族难以扯上关系。

“可能性甚低……”他低声自语,指尖划过玉简上“月泉门”三字,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然,事有反常即为妖。彭家余孽与红珠商会消失的时间点未免有些巧合……不可不察。”

宁错查,勿放过。这是影堂的行事准则。

他随即屈指一弹,一道灵光符诏飞出,沉声下令:“遣两名‘幽影’,潜入螟州月泉门。详查其根基底细,尤其留意其门内人员过往来历,以及与商贸往来之异常处。”

数日后,两名经过精心伪装、身份毫无破绽的崇德派暗子,便通过不同途径,成功混入了初建不久、正广纳人手的月泉门。

他们潜伏下来,在日常劳作、闲谈交际中,状若无意地打探着消息。

“这位师兄气象不凡,不知此前在何处修行?”一名暗子与一名看似资历较老的门人攀谈。

那门人略显得意,又带几分唏嘘:“唉,不提也罢,以前就在这落魂岭上混口饭吃,跟着……呃,旧主做些不上台面的营生。”他含糊其辞,显然对万毒门的过去难以启齿。

另一名暗子则故意与一些负责采买杂役的弟子套近乎:“道友们行事颇为干练,可是以前常在外行走?”

一名弟子一边清点物资一边随口答道:“是啊,以前跟着头儿天南地北跑,做些小本买卖,赚些辛苦灵石。”

“哦?不知是哪个商会?说不定我还听说过。”暗子顺势追问。

那弟子却摇了摇头,打了个哈哈:“嗨,哪是什么正经商会,就是几个熟人凑一起糊口罢了,名号都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