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新妇敬大妇 姐妹情愈深
感受到沈蕴的柔情,迎春心中亦是柔情缱绻,更为主动地替沈蕴考虑,料想他或许该离开了。
可沈蕴却满是疼惜地说道:“不用了,今夜,我便在娘子你这儿歇息,咱们好好安睡。”
听了这话,迎春愈发觉得荣幸与幸福,便也不再多言,紧紧依偎着他,闭目安睡。
这一夜,迎春只觉自己睡得无比安宁,直至第二天晌午才悠悠醒来。
而沈蕴早已起床,这让她不禁有些惭愧,赶忙招来丫鬟询问:
“爷何时走的?”
丫鬟回道:“爷卯正时刻便离开了,还对我们说,姑娘…奶奶您还在休息,不得打扰。”
听她们已称呼自己为奶奶了,迎春既觉开心,又多少有些羞赧,毕竟这是初次听到这样的称呼。
不过,她并未去纠正,反倒隐隐生出些许骄傲之感,旋即让丫鬟服侍自己起身。
沈蕴早早便醒了,见迎春还在熟睡,便蹑手蹑脚地起身,未曾吵醒她。
叮嘱过丫鬟们后,便离开了迎春的住处。
来到上房,林黛玉也已起身,看到他进来,并未多问他昨夜是在何处歇息的,只关切地询问惜春的情况。
沈蕴自然如实相告:“四妹妹已经彻底安定下来,那幅禅意画,她也画成了,妹妹不必再为此担忧。”
林黛玉听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笑道:“果然还是要哥哥你出马才行呢,和我说说具体是如何做到的。”
沈蕴自当满足她的要求,将整个过程详细地说给了她听。
林黛玉听得极为认真,待他说完,不禁感叹:
“哥哥真是好手段,一步步引导着四妹妹将心事通过画作展现出来,以至于,她不得不向你说出实情。”
沈蕴听后,笑了笑:“哈哈…确实有引导的过程,但更为重要的是,我拉着她手腕的时候,便灌输了一些灵药进她体内。”
“不知不觉间,她便已安定下来,然后我再对她说一些道理,她自然而然就跟着我所说的去做了。”
林黛玉听了,愈发释然:“原来如此,这是双重治愈,难怪能够让四妹妹彻底敞开心扉。”
沈蕴微微点头,看着她说道:
“四妹妹虽说已经宣泄了压在心底的情绪,但还需在日常中多关爱她,尽量转移她的注意力,不要让她总想着宁国府的事情。”
林黛玉闻言,只觉得沈蕴考虑得十分周到,轻轻颔首表示认同。
随后,沈蕴又隐晦地暗示,林黛玉该给迎春一些赏赐。
林黛玉聪慧过人,而且已然从丫鬟口中得知,沈蕴昨夜便是在迎春那里就寝的,自然明白沈蕴的用意,当即表明态度:
“哥哥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定不会让二姐姐受了委屈。”
听她如此回答,沈蕴微微点头:“好,辛苦妹妹你了。”
林黛玉听出他似乎有些惭愧,轻声回应:
“哥哥不必自责,我倒希望如此,只不过,哥哥可别忘了邢妹妹、还有妙玉她们。”
沈蕴听得脸色讪讪,不好再继续说下去,只能找了个理由先行离开。
林黛玉看着他匆匆离开的背影,只觉好笑,抿了抿嘴后,又轻轻摇了摇头。
午后。
迎春来到林黛玉处,恰似新妇首次给大妇敬茶一般,心中带着几分惶恐与不安。
林黛玉却亲自拉着她的手,关切地嘘寒问暖。
又依照沈蕴的吩咐,赏赐了迎春不少物件,诸如灵胶、锦缎布匹等,甚至还为迎春增添了两个丫鬟。
这让迎春感触万分,只觉自己真是三生有幸,能够遇到林黛玉这般宽厚仁慈的大妇。
一时间,迎春对林黛玉更是掏心掏肺,倾诉了一通肺腑之言。
而林黛玉亦是感触颇深,毕竟她重生一世,眼见迎春能够改变命运,心中自然十分欣慰。
此时此刻,姐妹二人皆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情谊愈发深厚。
……
东寿宫。
“启禀上皇,已查明风羽卫上报的消息属实,秦氏确是被贾珍逼奸致死,只是贾珍为顾全自身名声,不敢对外声张。”
“此事宁国府上下似乎皆有所知,还有一个名叫宝珠的丫鬟,亲眼目睹贾珍进入秦氏绣房之中。”
听到影卫如此回应,太上皇苍老的面容变得扭曲,咬牙怒道:
“畜生!简直是畜生不如!”
“朕原本还当真以为,秦氏是身子孱弱,这才年纪轻轻便香消玉殒,没想到,真相竟是如此不堪!”
说到此处,太上皇恨不得将贾珍、贾蓉父子抽筋扒皮、大卸八块。
当年,他误信谗言,诛杀了旧太子,事后悔恨不已,好不容易得到消息,称旧太子还有一个女儿尚存于世。
这让他心中又燃起一丝慰藉,只觉老天开眼,终究还是给旧太子留下了一条血脉,他这个做父亲的,并未让儿子彻底绝后。
然而,前年秦可卿突然离世,又让他悲痛万分,为此他特意派人去打听秦可卿究竟是如何死的。
当时,太上皇仍选择相信宁国府的说法,并未细查,还默许了四王八公这些老旧勋贵一派的人集体出席秦可卿的葬礼。
可如今得知真相的他,只觉被欺骗了,更对秦可卿如此悲惨的死法愤怒不已。
怒骂一通后,太上皇又追问道:
“此事究竟是谁审讯出来的?”
影卫回道:“据臣等探查,一开始是风羽卫副指挥使沈蕴在负责审讯,可似乎一直毫无结果。”
“前日,风羽卫指挥使邹彰回京后,便将这个消息告知了圣上,圣上这才派了夏守忠来给上皇您传达消息。”
“因此,依臣等推断,这消息定是邹彰审讯出来的,若是沈蕴审出的结果,应该早就上报给圣上了,而无需等到邹彰回京。”
太上皇听后,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说道:
“若沈蕴就是故意等邹彰回京,再上报呢?”
影卫迟疑道:“上皇,臣觉得此事不大可能,此事是圣上亲自下旨让沈蕴审讯的,要求沈蕴务必审讯出有用的罪证来。”
“既如此,倘若沈蕴真的审讯出如此重要的罪证,没道理将功劳拱手让给邹彰啊。”
太上皇眯了眯那双苍老的眼眸,淡淡说道:
“有些人最是懂得审时度势,当下这个局势,老旧勋贵一派们皆虎视眈眈,谁敢与他们作对,那便必然要承受他们的怒火。”
“通过之前的观察,朕觉得,沈蕴便是这样的人,前头查抄吴家之时,他本应冲锋在前,却让京兆府的周良出面,替他分担了很大压力。”
“如今这件事情,朕很难不怀疑,他就是故意让出功劳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