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烽火连天,远方消息

时间,在焦灼的等待中,仿佛被拉长了无数倍。<3+鸿/?*特o>小÷.[说¤网# ;免¨?¢费|>阅°a读,?

自接引队伍踏上那条艰险的绕行之路后,每一天对我而言,都既是煎熬,又是对意志力的严峻考验。

白日里,我强迫自己将全副精力投入到汉中的日常军政事务之中

——平叛后的重建、新政的推行、军队的整训、工坊的督造、医署的完善……

桩桩件件,千头万绪,都需要我亲自过问、拍板定夺。

太守府的书房内,堆积的竹简文书几乎要将长案淹没。

徐庶、张春华等人各司其职,效率极高,

但最终的决策,以及许多需要平衡各方利益的复杂问题,还是得汇总到我这里。

我批阅着关于新一批“考功”选拔上来的寒门子弟的任用名单,

听取着户曹关于五铢钱流通范围扩大后面临的新问题的汇报,

审视着工曹提交的关于提高煤铁开采效率的新方案……

我努力让自己沉浸在这些具体的事务里,用繁忙来驱散心中那份对远方亲友安危的牵挂。

然而,每当夜深人静,或是处理公务的间隙,那份担忧便如同潮水般涌上心头。

琰儿的温婉知性,贞儿的聪慧坚韧,那些一路追随我的老部下,

还有那承载着文明火种的万卷典籍……

他们此刻,是否正跋涉在泥泞难行的山路上?

是否遭遇了毒虫猛兽的侵袭?

是否碰上了难以沟通的蛮族部落?

玄镜台的情报虽然会定期传来,

但山区通讯不便,消息总有延迟,

每一次的“一切顺利”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艰辛与风险。\c¢u?i~w_e·i^j+u!.^i`n~f?o~

孙尚香似乎也感受到了我的焦虑,

虽然她并未多问接引之事(这本身也是我们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

但她明显加强了府内外的警戒,锦帆卫的巡逻也更加频繁。

偶尔在后院碰到,她会拉着我比试几招,试图用这种方式转移我的注意力。

我知道她的好意,也感激她的守护,但心中的那份沉重,并非几场酣畅淋漓的较量就能轻易化解。

这一日,正当我与徐庶商议如何在各县推广邸报,进一步巩固舆论阵地时,

石秀脚步匆匆地走了进来,神色比往常更加凝重。

他呈上来的,是几份用特殊方式加密的密报,分别来自不同的方向。

“主公,元直先生,紧急军情。”

我和徐庶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凛。

能让石秀如此郑重其事的,绝非小事。

我迅速展开第一份密报,上面的字迹是玄镜台潜伏在关中地区的人员传回的。

寥寥数语,却信息量巨大:

“曹操于邺城大阅兵马,调集粮草,似有西征之意。

马超、韩遂等关中诸将,反应不一,或暗通款曲,或厉兵秣马,关中局势,一触即发。”

“西征?”我眉头紧锁。

曹操在赤壁吃了大亏,这两年一直在休养生息,巩固河北和中原。

如今突然要对西凉用兵?难道是……

“潼关。3?我;¤?的;°e书?城¥ +无|?错′内?±容?:2”徐庶几乎与我同时开口,眼中闪过一丝锐光,

“曹操若要西征,必取潼关。

一旦关中落入其手,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南下汉中!”

我的心猛地一沉。

曹操的动作比我预想的要快!

我原本以为,至少还有一两年的时间,可以让我彻底稳固汉中,消化吸收这次接引的成果,积蓄足够的力量。

但现在看来,曹操显然不打算给我这个喘息之机。

一旦马超、韩遂被击败,曹操尽得关陇之地,我这汉中盆地,将直接暴露在曹军的兵锋之下,

三面受敌(北面曹操,东面理论上的盟友刘备,南面可能还有张鲁残余或地方叛乱),形势将变得极其险恶!

“必须立刻加强北面阳平关一线的防御,”

我当机立断,

“同时,派人密切关注关中战局,尤其是马超、韩遂与曹操的交锋情况。

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

“喏!”徐庶领命,神色凝重地在地图上标注起来。

我压下心中的波澜,打开第二份密报,这份来自荆州。

“刘备已基本掌控荆南四郡,关羽屯兵江陵,诸葛亮坐镇后方,厉行法治,招揽贤才,荆州实力日增。

近日,与江东孙权因长沙、桂阳等地归属问题,略有摩擦,

双方使者往来频繁,言辞交锋激烈,但暂无兵戎相见之迹象。”

“哼,果然。”

我冷笑一声。

刘备和孙权这对“盟友”,终究还是要在地盘问题上起冲突。

这对我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事在于,他们彼此牵制,短期内恐怕都无暇西顾,给了我发展的时间。

坏事在于,一旦他们暂时达成妥协,或者其中一方占据优势,腾出手来,目光很可能就会投向我这块“肥肉”。

尤其是刘备,近在咫尺,威胁最大。

“主公,刘备实力扩张迅速,诸葛亮治政之才,不可小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徐庶提醒道,“我们虽与之为盟,但防备之心,绝不可无。

尤其是接引队伍尚在荆襄山区穿行,更需谨慎,万不可走漏半点风声。”

“我明白。”我点了点头,心中对选择绕行路线的决定更加庆幸。

第三份密报则来自巴中方向,那是张鲁遁逃的主要区域。

“张鲁残部,在巴中山区收拢旧部,联络地方豪强,似有死灰复燃之迹象。

其弟张卫,活动频繁,暗中与巴西郡部分五斗米教徒勾连,伺机而动。”

“阴魂不散!”我眼神一冷。

张鲁虽然失了汉中,但五斗米教在巴蜀一带根基深厚,信徒众多,这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若让他们在后方煽动叛乱,与外部敌人形成夹击之势,后果不堪设想。

“看来,之前对那些投降祭酒和教众的处理,还是太过宽仁了。”

我沉声道,

“元直,立刻责成郡尉府和玄镜台,加大对巴中方向的监控力度,

对境内所有五斗米教的坛、治,进行一次秘密排查,凡有异动者,不必请示,先行控制!

绝不能给张鲁任何可乘之机!”

“是!”徐庶应道,眉宇间也透出一丝杀气。

乱世用重典,对于这种可能颠覆政权的内部威胁,绝不能心慈手软。

短短片刻之间,来自四面八方的消息如烽火连天,将我团团包围。

曹操西征在即,关中大战一触即发;

刘备、孙权貌合神离,荆州暗流涌动;

张鲁残部蠢蠢欲动,巴蜀隐患未除……

每一条消息背后,都牵扯着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潜在的巨大风险,都需要我投入精力去分析、去应对、去布局。

我感到一阵深深的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治理一方,如同走钢丝,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平衡内外。

而与此同时,我心中最深的牵挂,那支承载着我无数希望的接引队伍,

还在那艰险的崇山峻岭中,艰难跋涉,前途未卜。

我挥了挥手,让石秀和徐庶先退下处理各项事务。

独自一人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汉中初夏的蓝天白云,心中却是一片阴霾。

烽火连天,强敌环伺。

我这汉中太守的位置,看似风光,实则坐在火山口上。

而我最大的底牌,我未来的希望,此刻还在千里之外,命运悬于一线。

琰儿,贞儿……你们,一定要平安抵达啊!

你们的到来,不仅仅是家人的团聚,更是我在这乱世之中,真正站稳脚跟,开创未来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