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朱家第三代,昊儿娃娃亲

“肃静!肃静。”

樊忠对身边的这些土着骑兵开口,土着骑兵一个个才恢复了冷静。

原来火器也是需要使用方法的,若是不知晓,只会照猫画虎的话,只能够开一轮。

随着樊忠领着身边的数个大明之人前行,再没有火枪声再度响起,那些土着骑兵赶忙迅速跟来,一个个跃入到这密林之内。

下了战马,继续在里面开始收割。

只因他们的身上还穿着那些当地所制作的铁制战甲,虽比不上大明军队的精良,但面对这些入毛饮血的土着之人,依旧是一种碾压式的打击。

收割他们的性命,轻而易举。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里面的反抗之人全都被杀光了,不需要留下任何一个活口。

解决完了这些,樊忠这才翻身上马。

转瞬回到了附近的大城,来到了燕王朱棣的面前。

“殿下,叛乱之人基本全已解决,这美洲中部的隐患,恐怕也不复存在。”

樊忠无声无息地开口。

朱棣听了,缓缓点头,只是徐徐说道:“太子大哥如今已经接了父皇的班,成了大明的天子。”

朱棣话语欷歔。

樊忠身子通体一震,但很快就恢复如常。

这本就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早早达成的共识,不过是想法变成了当下的局势而已。

樊忠未曾开口,朱棣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太子大哥,或者说如今的陛下。他派出了水师,由定远侯王弼亲自前来,如今也快要到达美洲了。

看这意图,是要和二哥他合作一把,继续前行到欧洲之处。

果然,父皇还有先生,还有太子大哥他们这些人,又怎会白白看着我们做大,终究也是要留一颗钉子在这西方之处的。”

朱棣继续说明,语气极为复杂。

这些话乃是皇室秘辛,更不是樊忠一个将领敢开腔议论的,可分毫都不敢掺和进去。

“罢了,本王不为难你了。”

朱棣拍了拍樊忠的肩膀,“你我也前去那美洲北部一趟,好好合作一回。

合作完了,也是时候该回到大明境内了,终究也是要把西域那边的部分家人亲眷接过来才是,日后这里才是我们的大本营。”

燕王朱棣缓缓转身,矗立在这城墙之上。

他张开双臂,似是在怀抱着整个世界——属于他燕王的一番广大天地。

虽然对西域那边有些不舍,但相比较美洲中部这广袤的土地,还有未来的大有所为,一国天子那般的名头与无上威望,西域自然也就显得一般了。

这全都是他这位四哥为倭国就算还能拿在手中,控制力也势必会大大减弱。

包括代王朱桂,包括来到这西方发展的诸位藩王,不仅仅是他燕王朱棣一人,长途跋涉、时间周转,变数始终太大。

东西方大洋彼岸之间的距离,可不是如今的航行水平能够轻易改变的,与其让那些封地的蛮夷之人自治,反倒不如让他们朱家的血脉来执掌。

毕竟有了这么大地盘。

燕王朱棣、秦王朱樉等人此时的胃口,也看不上那些可口的小菜了,唯有大鱼大肉才能满足他们的五脏庙。

“见过秦王殿下,见过燕王殿下,还有代王殿下。”

美洲北部的大城之内,定远侯王弼见到三位亲王,个个身上都已有了天子之气。

毕竟真正的天高皇帝远,再加上朱家的血脉,尤其是秦王朱樉,如今立国已成,已是一国天子,本就该有天子的气象。

只是在定远侯王弼口中。

他们终究是大明的亲王而已。

王弼拿出世界地图,随后众人开始在这大帐之内商议起如何向欧洲进军。

首先要探究航线,此事自然要交给秦王朱樉,哪怕是福建、浙江的水师也比不过他。

毕竟秦王朱樉自从得了航线的好处后,哪怕来到了美洲北部。

他麾下的水师也从未停歇,继续绘制着美洲附近的海域图,可谓是经验最为丰富,也最有希望平稳寻找到欧洲的土地。

而随着定远侯王弼的到来,秦王朱樉、燕王朱棣二人心中那曾经一丝荒诞不经的念头,终是彻底湮灭。

他们终究打回不了大明了。

……

福建、浙江还有两广一带的水师出行,在大明境内并不算什么开天辟地的大事,影响也未曾多广,除了真正的权贵上层搭着这便船开拓海外立业,对于大明境内百姓的安居乐业并未有什么影响。

如今的洛阳新都之内,社稷安稳,国祚绵长,实学之道大为开阔。

哪怕实学当今停滞下来,其成果也足以让大明至少安稳康健五十年之久,甚至更久。

所以,洛阳新都的权贵、朝堂重臣,还有皇室朱家跟陆羽这陆家的子孙,也渐渐从小打小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一辈逐渐相识,安然生活在了一起。

在这宫内后庭处,马皇后、惠妃郭氏、高丽妃韩氏,还有之前的太子妃常氏以及朱标的其他妃嫔,也渐渐全都搬入宫内。

不过不仅仅是她们,京中勋贵府中的女眷,像徐妙云、汝阳公主、含山公主、怀庆公主,还有那魏国公府的另外两三位女子,以及信国公府前不久刚刚嫁入陆羽府中的汤玉,一众女眷都在这宫里,好不热闹。

宫里面有规矩,却也比以往宽松了许多。

她们并非一直待在宫里,时不时也一同出了皇宫,在洛阳新都之内四处游玩,也算是她们这些女子的微服私访了。

有马皇后带头,这太上皇朱元璋还有当今的皇上朱标,也只能迁就。

只是今日,体育场被她们一众妃嫔全都包揽下来,看着面前的一众孩童踢着蹴鞠,面带笑意,个个绷着小脸,竞争力十足,看上去特别有趣。

“妙云,你府上的昊儿,可是越长越精神了,日后定也能同先生那般,是个大好男儿。”

当今的皇后常氏,身着淡黄色便服,坐在徐妙云身旁,轻声开口。

“娘娘谬赞了。”

徐妙云轻轻还礼,“雄英还有允熥这几个孩子,日后也定是大才,能成为朝堂之上的栋梁支柱。”

你一言我一语,花花轿子抬了起来。

渐渐的,皇后常氏才说出她的心声:“不若将我家江都许配给你家昊哥儿如何?也不算辱没了你们家的门第?”

她打算来一出指腹为婚,定下一个娃娃亲。

此话一出,一众妃嫔个个都投来好奇目光,若此时朱家跟陆家两家的关系能更进一步、更加亲密无间,自是再好不过。

听着皇后常氏的话,徐妙云心头一动,随即看向在这庭院中同朱标这位皇上的长女——如今已被封为江都公主的朱江都争抢蹴鞠的昊儿,两人的身影看上去也算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相得益彰得很。

徐妙云轻轻一笑:“既是如此,那便听皇后娘娘的,也给两个孩子留下一份姻缘。”

“好妹子,就知道你会应承我!”

皇后常氏兴起,一把握住了徐妙云的手,“日后你我也算是亲家了,可得多多来往才是。”

“定是如此,娘娘。”

徐妙云嘴角嫣然一笑,应承下此事。

毕竟在这大明一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大,而且两家之间盘根错节,联络甚多,再加上还是皇后亲自开口,徐妙云虽可婉转拒绝,却并不想拒绝。

嫡长女的身份,对她的孩子总归是有好处的。

只是开了这个头,其他的妃嫔也来了兴趣,不过她们盯上的,不是陆家的嫡长子徐妙云的昊儿,便是旁边的小女儿家了。

皇后常氏也只是在旁继续看着,并未多言。

一门娃娃亲也就罢了,女儿嫁出去,联姻之法已成,可不能再有另一门娃娃亲。

譬如将她家江都跟陆羽家中的这长女再结成一门亲事,虽然也并非不可,但也不再是他这皇后能定下的。

关乎皇孙与国朝,事关重大。

哪怕她是皇后之尊,也需要多多考量才好,甚至还要同如今的皇上朱标商量一下,才能够做出真正的决断来。

不过皇后常氏不开口,其他的妃嫔还有这朝堂之上不少权贵家中的夫人,可是来了兴趣的,谁不想要跟陆家再进一步?

于是,御花园上好一处“媒婆大会”的盛景。

到了晚上,陆羽回到家中,徐妙云才将此事徐徐告知。

陆羽也没太放在心上,轻笑着道:“这般早就给昊儿订了娃娃亲,不太好?若是日后两个孩子不愿……”

“江都可是个好孩子,还有皇后娘娘以及太后的教导,不会长歪的,而且也是个唇红齿白惹人怜爱的小姑娘。”

“昊儿怎么可能会不喜欢?”

徐妙云板着张脸,罕见地跟陆羽抬杠起来,转而看着昊儿问道,“昊儿,喜不喜欢江都?想不想要让江都成为你以后的小娘子?”

被母亲一问,昊儿可不敢随意回答,看了看母亲的脸色,又看了看父亲的脸庞,这才默默地点了点头。

徐妙云见状,挺着如同天鹅般的脖颈,转而一脸得意炫耀般地看向陆羽,好似在说“看到没有,夫君,家里的事还是我这个当家大娘子来的顺畅”。

见此,陆羽哭笑不得,也便不再多问了。

不过也就是个娃娃亲而已,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们这些做父母的尽力而为。

陆羽也没将此事太过放在心上去。

只因此刻陆羽的心头有着另外一桩心事,关乎他的忘年交、难得的知己好友。

可与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相提并论的人物,正是妖僧姚广孝,如今的御史中丞。

这位姚大人,只因陆羽怀疑这和尚动了凡心,沾了红尘之事。

抱着此种念头。

到了第二日,陆羽未曾前往工部,而是打了个转,直奔督察院的御史衙门。

这衙门之处可不是谁想来就能来、谁想串门就能随便自由出入的。

他陆羽是个特例。

工部面对他都不设防,更何况只是督察院?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以陆羽如今的身份地位,还有《大明日报》上关于他的画像早已传遍四方,天下众人皆知,没理由这天子脚下、洛阳新都的御史衙门里的官差不认得他。

只是刚来到督察院的御史衙门。

赫然发现,当下的礼部尚书马君泽、刑部侍郎黄观、吏部侍郎方孝孺,乃至于户部右侍郎兼大明银行行长的杨士奇,这四个家伙居然也在这里。

个个都是朝堂重臣,青天白日的,怎的跟他这个先生一般清闲,专门过来看八卦?

陆羽轻手轻脚,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地上前,果不其然听到这四个年轻人没说什么好话,议论纷纷,正说得兴起。

“没想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姚大人居然能做出如此……”

“倒也在情理之中,所谓男欢女爱,君子好逑,淑女窈窕。姚大人既从国子监内出来,便代表还有着世俗心念,如今不过只是更进一步罢了。”

“可为何这满城洛阳新都有那般多的权贵之女,门第、琴棋书画、音容相貌皆是上上之选。

他不选,为何非要选这么一个农家女?”

“古怪,这其中一定有古怪。”

此刻,陆羽的四大得意门生眯着眼,扒着墙头,偷偷摸摸地看着督察院御史衙门内一处小院里的情况,个个仿佛化身狄仁杰、福尔摩斯一般开始探查,好似把锦衣卫的本事都一股脑学了去。

还真是胆大包天到反天罡的地步。

“四位大人这是在干什么?”

陆羽笑眯眯的声音传来。

这四人此刻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完全没听出来人是谁,头也不回地斥道:“督察院的闲官哪凉快哪待着去。没看到本大人在忙着正经事?

“对,没错,忙着的可是你们督察院御史中丞的终身大事,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道理?”

“去去去。”

四人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驱赶的动作也浑然天成。

直到四人中最为聪慧的杨士奇反应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