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1章 前去探望松赞干布
长安城东郊外,一片银装素裹。大地被厚厚的雪毯覆盖,层林尽染,晶莹剔透。
枯树上挂满了洁白的雪花,好像镶嵌着银边的艺术品。寒风呼啸,划过冰冻的湖面,留下一串串涟漪。
一支百人小队护送着一架马车慢慢前行,所有护卫身披雪白披风,迎风而动,披风下闪烁着金属的光芒。
最前方一杆大旗飘扬,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纪字。
“本王是不是有病,冒着严寒,顶着狂风飞雪,非要去看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
你就算是给我一个西域美女,这个天气本王都不会去看她一眼。
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给他在长安城里面安排一个地方呢。”
马车中,传出了一道抱怨的声音。
说话的正是李慎,昨天在家休息了一天,今天一大早又要前往养老院去探望松赞干布。
不是他想要去,而是不去不行,一来今日太子会代表大唐去探望吐蕃赞普的病情,也算是慰问了。
若不是松赞干布病了,也不需要这么多礼节,自己老爹直接召见吃顿饭就完事了。
既然太子要去,自己肯定是要陪同的。
二来,松赞干布是李慎弄回来的,把人家弄回来不也得去看看安顿的怎么样,亲切的询问,住的怎么啊,吃的习不习惯啊,有没有好转啊。
这些虚情假意的事情还是要做的。
所以没办法,李慎醒了之后就带着护卫出城。
“王爷稍安勿躁,喝杯茶水暖暖身子。”马车里王玄策盘膝而坐,为李慎倒了一杯茶水。
也幸亏李慎的大马车够大,不像以前的两轮马车,要不然还装不下这么多人。
除了王玄策,马车里还有石头和李慎的两个婢女春香冬梅。
四匹马才勉强拉得动。
“这路怎么还有这么多积雪?这片是谁的地盘,为何不安排人清理,是不是不把本王当回事?”
李慎透过玻璃窗看向外面,道路上还有半尺高的积雪。
“王爷,这道路应该还是归属万年县管辖,不过平日已经少有人走动,可能还没有来得及清理。”
王玄策连忙解释,他知道,纪王现在因为起的太早,又出来赶路所以有些心气不顺,这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哼,这条路的两侧也有不少的庄子,百姓出行不便,就是做官的失职,眼看就要元正,百姓不需要买一些物品么?
作为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掏夜香,万年县的县令是谁?”
李慎哼了一声,怒斥道。
“王爷忘了?这万年县的县令就是狄郎君的父亲狄知逊。”王玄策无奈提醒。
“狄知逊?嗯.....就算是狄知逊也不能这么样,回头派人告诉他将这积雪清理了。”
李慎听到是狄仁杰的老爹语气立刻软了下来,人家儿子在外面给自己干活好几年都没回家,
自己也不能借故去惩罚不是,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是。”王玄策点头,再次为李慎倒了一杯茶。
“铁牛,铁牛!”
李慎又打开玻璃窗对着外面大喊。
“王爷,铁牛在呢。”马车旁边,一匹高头大马走了过来。
“铁牛,这等严寒,亲卫们能不能顶得住啊,会不会冷。”
窗户刚一打开,外面的冷风就吹了进来,寒风刺骨,让李慎打了一个哆嗦。
“王爷放心,顶得住,已经按照王爷的要求,铠甲里面穿着一层皮衣,里面还穿着一套棉衣棉裤,还带着棉帽子和手套,不会有问题。”
铁牛害怕李慎不信,对着自己的胸口拍了拍,发出嘭嘭的响声。
“那就好,马匹也要注意知道么?”李慎满意的说道。
“是,王爷。”铁牛答应一声。
李慎这才关上玻璃窗。
这可是他今年特地研究的装备,去年他也准备了一套棉衣棉裤,可发现铠甲套不进去,太小了不合身。
为此李慎花了大价钱重新又打造了一套装备,专门用来冬季穿的。
而且还是量身定制,整个纪王府就从未有这样的待遇。
里面的秋衣都是纯棉的,加一层毛衣毛裤,外面棉衣棉裤,再套一层皮衣避免跟铠甲摩擦损坏。
这一身就算不穿铠甲,普通弓箭都不一定能够射透。
而且铠甲本身就抗风。
李慎对这群保护自己的亲卫绝对是没的说,像是在养死士一样养着他们。
不然怎么放心把自己的性命交给这群人。
“王爷,亲卫的这身会不会太笨重了,我观他们穿的如此厚重,若是遇到敌人,恐怕活动起来不太方便。”
王玄策看着外面的亲卫提醒道,他刚才看到亲卫的装备,里三层外三层,活动起来有些局限性。
好歹王玄策也是出身将门,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李慎喝了一口茶,不在意的说道:
“没事,这个天气来袭击本王,他们穿的也不会少,若是穿的少,冻也冻死他们。
而且这一身也不需要活动,撞都撞死他们了。
再说,得有多大仇怨会在这么冷的天刺杀本王,什么深仇大恨啊。”
冬季连两军对垒一般都会停止,李慎就不相信还会有人在这么冷的天刺杀他。
这天气弓箭手射箭都得颤颤巍巍的,他们就不怕冻死么?
王玄策闻言觉得纪王说的还真就是这个道理,在长安城根本就没有机会刺杀纪王,只有纪王出城才可以。
可这寒风呼啸的天气,埋伏纪王还不冻死,就算他们有御寒衣物,也没有多少战斗力。
纪王果然大智若愚,很多事情想的比他们这些谋士还要透彻。
“王爷,这次去看望松赞干布是不是有什么事情?”
王玄策喝了口茶,开口询问。
“嗯,本王确实有些事情要问问松赞干布,就是不知道他会不会说。
若是能够问出来,对我们的养虎计划非常有帮助。
王洪福昨日给了我一张纸条,上面是商会的一条统计。
晋王府今年的收益居然高达三十万贯,三十万贯啊。
你知道三十万贯意味着什么?按照现在粮价二十文一斗米来算,足足可以买十几万人一年的口粮。
三十万贯可以养活两万边军一年。”
(快下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