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十年灯火为谁明

烽烟不止马蹄疾。,e*z.暁?说?惘. ~已`发*布!嶵,欣_璋?踕~

永乐六年注定是一个被铭刻在历史的年代。

人类总是在毁灭自己的道路上疾行不止,为了一时的野心,给后世子孙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灾难不仅绵延给了后世子孙,同样还有身处这个时代的人。

绝大部分的平民,注定被权力和欲望裹挟,湮没在战争的洪流之中。

西域、漠北、亚西南,东海、南海、天竺洋。

野望的争锋从来没有媾和,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就是东风压倒西风。

从永乐六年初夏,直到寒流再次从漠北南下,烽火从没有停息过。

虽然现在爆发的战争还停留在小规模的局部冲突,英或大明还没有亲自下场,却并不是因为彼此保持善意。

而是彼此在没有确凿的把握之前,克制着没有选择动手。

联众军的部队,在半年后仍旧没有完成对莫卧儿的围剿,甚至脚步一度只能在边境停留。

有了大明的武器支持,以及在西征大军的虎视眈眈之下,莫卧儿的边境线就好像长满刺的骨头,让这些鬣犬无从下口。

联众军固然有百万之众,但仓促成立的军、政利益体,因利益走到一起,却也因利益彼此掣肘。

谁也不愿意拼尽全力作战,总想留有最大的余地去做船上的渔翁。

尽管威尔斯一道又一道的命令,催促着联众军迅速拿下莫卧儿,好对大明完成合围。

可他却低估了人心,和自私的人性。

朱棣同样也很难受。

他恨不得今晚就登上前往西域的列车,明日一早就亲自指挥大军作战。

可理智却告诉他,冷静,一定要冷静。

贸然开战对大明是最坏的选择,他需要做的是继续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永乐六年,就即将在彼此摩擦又彼此克制中度过。

直到十一月的某个清晨,一封加密却没有署名的密函,被狗儿呈上他的案头。

“十年灯火为谁明,望断归鸿万里程。几度花开还又落,西风不解又复生。”

看着那熟悉的犹如狗爬一样的字迹,朱棣乐了。

“狗东西,你果然没死,就是这狗爬字什么时候能好好改改?”

“十年灯火为谁明?”

喃喃着几句言简意赅的打油诗,朱棣望着哔啵的烛台陷入了沉思。

暮色渐入夜,终将缓缓明。

直到天边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没入殿内,朱棣方骤然惊醒。

“好!”

他狠狠一拍桌案,终于下定了决心。

“宣苏根生、陈显、杨士奇来见朕!”

“让太子带内阁诸学士,在武英殿候着!”

“宣朝中五品以上要员,明日一早奉天殿大朝!”

本就在武英殿和一众同僚议事的苏根生和杨士奇,闻讯脚步匆匆向御书房赶去。¨暁^税*宅. /已¢发′布?醉~欣/璋.洁~

恰在门口碰到同样一脸迷茫的陈显,三人携手而入。

一个多时辰后,几人脸色有些古怪的离开御书房,回到武英殿,带着一众内阁辅臣等候陛下的御驾。

翌日一早。

当朱棣将他最新的决议宣布,朝中除内阁要员外的大臣,无不露出古怪之色。

陛下...这是不打了?

按照朱棣的最新旨意,倒也不是不打了,而是要求对外战线全部开始收缩。

在敌人不主动对大明动手的前提下,绝不主动出兵。

同时在没有开战之前,将军费的开支大幅度缩减,保证正常防御即可。

而缩减下来的那一部分军费,一部分转移到工部,用于基建和民生。

另一部分则拨入专款,用于宝船厂、军器局、炼钢厂的开支。

闻讯,文官无不露出欣喜之色,觉得陛下终于想通了,准备干点人事了。

而武将则露出悻悻之色,心底难免遗憾。

这要是打起来多好,他们正好还嫌自己的爵位有点低,趁机会立功升爵呢。

这下可好,没机会了。

真他祖母的玉足!

但这话可不敢当着朱棣面抱怨。

一令即下,大明这台战争机器骤然停下了脚步。

就连远在伦敦的威尔斯,都察觉出了不对劲。

前一天还在摩拳擦掌,随时准备和联众军决一死战的明军,一夜之间忽然开始收缩。

明军退却是好事,但收缩却不代表挨打不还手。

只是原本随时保持进攻姿态的明军,忽然开始大量构筑防御,把火站河沿线的阵地,修建的犹如铁桶一

般。

吃够了明军防空苦头的威尔斯,可不敢再让战机轻易挑衅,只能眼睁睁这么看着。

明军不出来,最难受的是谁?

指定是他啊。

要是明军主动打出来,战线一旦拉长,他们防空的优势就会被无限缩减。

到那个时候,英军就可以瞅准时机,随意对任意一个节点出手。

但现在明军收缩成了一个大大的活王八,让他根本无从下口。

!威尔斯一时有些纳闷,明军到底想干什么?

难不成还真的认怂了?

就在他准备派地面部队试探一下的时候,却没想到大明的小弟,莫卧儿忽然变成了猪刚鬣。

像一头横冲直撞的野猪、非常刚烈的杀了出来!

不过他们没有对联众军动手,而是掉头往死了去捶天竺!

就你叫天竺啊!

就你有英国佬的武器啊!

就你敢打俺们啊?

没说的,兄弟们,锤死他!

莫卧儿的地形十分特殊,横贯在联众军和天竺之间,绵长的边境线死死阻绝了联众军和天竺的联系。

将联众军牢牢挡在北线以外,本以为会继续稳固防御的莫卧儿,却主动向天竺发起进攻!

仅仅不到三个月,整个天竺北部就差点被打烂了。

就连朱棣都没想到,这帮天竺佬这么不抗揍。

威尔斯惊觉不对,这么打下去不出一年天竺就得被灭,到时候整个天竺洋不得全落在大明手里?

出兵吧。

尽管自己再瞧不上这帮拿手擦屁屁的家伙,也不得不捏着鼻子帮忙。

刚刚重新占领吉达的英国舰队,接到威尔斯的调令后,顾不上收拢、控制天方国,立即乘舰紧急出海。

拼尽全力将航速开到最大节,才堪堪在天竺几乎被打穿之前,从西南部的古里国登陆。

登陆后的英军一路急行北上,生怕去的晚了,天竺的都城底里,城头飘上莫卧儿的旗帜。

憋着狠狠收拾一顿莫卧儿的念头,刚刚赶到距底里不足一百公里位置的时候,却惊闻莫卧儿主动退兵了...

潜伏在城外的锦衣卫,看着怨气都能养活十个邪剑仙的英军,乐的直撇嘴。

谁告诉你莫卧儿打你们的时候,就只有莫卧儿人了?

虽然大明没有直接参战,但武器、装备、情报,可是统统都给了足够的支持的!

甚至莫卧儿的情报系统,现在纯靠大明养活着呢。

虽然赶来的援兵怨气冲天,但好在不费一兵一卒重新拿到了天竺的控制权,对威尔斯来说也算是一个好消息。

但福兮祸所依,莫卧儿人在天竺境内乱杀一气之后,天竺西北的许多部族,再次并入莫卧儿的控制之下。

而这些部族所在的位置,好巧不巧的偏偏都处在重要的险隘之上。

天竺再想对大明的乌斯藏启衅,不打过这几个险要,连乌斯藏的边境线都摸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