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1992起点千年静守

第614章 时间上等不得

  如果说杨国强之前对张启航的话还是半信半疑,那这这去琅琊市的一路上,他就对这款五十铃gALA-shd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贵还是有贵的道理,这车确实是太舒服了!

  这种舒服,不是哪一个方面的舒服,而是全方位的舒服。

  首先就是平稳,坐在这辆大客车上面平稳的简直跟坐轿车一样,几乎感觉不到一点来自路面的颠簸,当然,这其中最大的功劳有国家花大价钱建设的高速公路的功劳,但车辆出色的底盘悬架以及配备的气囊减震也绝对功不可没。

  除了平稳之外,另外一个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安静,90年代中期之前的客车,大多数都配备了推拉窗,窗户可以打开的那种,这种大面积的推拉窗也带来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跑的稍微快一点,或者路面稍微颠簸一点,全车的玻璃窗立刻就“哐啷哐啷”的巨响。

  但这辆采用了全封闭式窗户的五十铃大客车却没有这样的问题,窗户没有一点共振,而且车内的噪音也不大,也没有了那些恼人的噪声,车内噪音的直观感觉甚至比桑塔纳跑高速的时候还要低一些,再在配合平稳底盘和舒适的座椅,给杨国强的感觉,自己就是坐在一栋可以移动的房子里面的沙发里面,太舒服了。

  综合体验下来,杨国强对于这辆五十铃gALA-shd的产品力彻底服气了,他甚至觉得这款车的整车舒适性丝毫不弱于自己在欧洲体验过的沃尔沃、斯堪尼亚、

  在这个时候,华腾工业集团的出现可以说是恰好填补了市场的空白。

  但问题也来了,对于那些虽然没有花费宝贵的外汇、但同样花重金采购了这种豪华大客车的单位来说,他们当然希望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越少越好,这样才能够让自己站在镁光灯下的时间停留的更长一些、获得的政绩也更耀眼一些。

  而华腾工业集团的“公路之星”的产能一时半会的上不来,其实就是留给大家伙儿的福利时间,否则等过个一年两年,华腾工业集团的新工厂投入使用了,每个月能够生产小200辆“公路之星”,到时候全国各地的交运企业你也买、我也买,又怎么能在领导面前凸显出我的工作能力?

  当然,杨国强更明白张启航这番话背后隐藏的很深的那句“留给你们的时间可不多了”,但没关系,在政绩面前,其他的事情都好说。沉吟了一下,杨国强说道:“虽然我个人比较倾向于采购你们的这款车,但张总你得明白,这么大事情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的。

  尤其是采购资金,我们集团作为省国资管理局直接管理的单位,这一块更加复杂……”

  “是,我明白。”

  张启航立刻点头。

  这么大笔的资金支出,当然不是他杨国强一个人能够说了算的,当然,身为省交运集团的一把手,对于这个采购他有提议权,但具体到这类项目上,除非他杨国强想要犯错误,否则正确的流程就是他先提前给集团的其他领导们透个气,给大家留一段反应时间,之后再开会正式讨论这笔采购的必要性。

  当然,在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说不定有人开始赞同后面反对,而有点人则是开始反对后面赞同……这都不重要,其实这个时间就是留给华腾工业集团“向省交运集团的领导们介绍自家产品”的时间。

  等经过几轮的“博弈”之后,确定要采购这批车了,省交运集团这边还要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向省国资管理局汇报,得到省国资管理局给出的“同意”的批复文件之后这个项目才算是正式立项……整个过程繁琐的一塌糊涂,其中的利益纠葛之负责更是能够写出一本100万字的小说。

  不过听杨国强说到采购资金,张启航心中忽然一动,他试探着向杨国强问道:“杨总,你的意思是,这笔采购经费要省国资管理局划拨?”

  “要不然呢?”听到张启航的问题,杨国强笑了:“难不成直接去找银行贷款?”

  身为省国资管理局直接管理的单位,省交运集团自然有自己的骄傲,对于其他国有企业来说有银行贷款为什么不去拿?但对于省交运集团来说,我为什么要去申请贷款?直接由国家划拨资金给我难道不是更香吗?!

  是的,在很多国有企业想尽一切办法拼命的从银行贷款的时候,身为省里数得着的好单位,省交运集团高傲的甚至连银行贷款都看不上——老子才懒得跟银行打交道!老子要的是国家的直接财政拨款!

  “呃……这个……”

  张启航抿了抿嘴,轻声道:“杨总,话虽然是这么说没错,可反过来,您一把手的威严又体现在了哪里?再说了,财政拨款是怎么个情况咱们都知道,这个流程走下来,三五个月有可能,八九个月也有可能,您愿意等这么长的时间?”

  “这个……”

  听张启航这么说,杨国强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好像也是这个道理。

  财政的直接拨款当然是很香,但问题在于既然是财政拨款,那就没有痛快的时候,财政厅的那些家伙不让你把跑细了是绝对不会痛痛快快的把钱划拨到账户上的,而对于有志于将省交运集团打造成“鲁省文明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的自己来说,似乎确实在时间上有点等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