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5章 青山佛子,蜀山弃徒
于是,景安和尚当即将自己的想法落到树叶上。
他对第二条要求进行更改。
“第二,利用现有的大道信物,培养一位道主,并且令其投奔到佛门麾下”
当他将自己的想法写在上面时,这叶片没有第一时间给出答复,显然就连背后的世尊也没预判到这点。
景安和尚则一阵忐忑。
毕竟,自己这有提前透支的嫌疑,因为他也无法确认大道信物存在与否。
不过这本身并不关键,双方的力量根本不在一个层级。
若是世尊吃干抹净,自己其实也没有谈判的余地。
他又等了一会儿,没看到自己的更改内容被涂掉,不由松了口气。
“我没问题了。”
话音落下,这片叶子直接飘走,消失不见。
元空则再度起身,笑着看向景安和尚:“既然你答应了条目,那我们接下来就正式开始吧。”
“你打算先选哪个?”
景安和尚想了一下,那位火之道主竟然能自己找到佛门,足以见得对方的天机能力确实不弱。
这还是他没有打开胃袋封印的情况下。
要是直接拿到外面,景安和尚一点也不怀疑,自己可能当场就会被抢走东西。
只是,火主对信物的感知这般强烈,为何另一件“雷胎珠”却能被大大咧咧传递回来。
这是羲神的能耐?
景安和尚琢磨了一下,排除了这个选项。
他不觉得这家伙是那种“默默无闻”的老好人。
假如真的知道“雷胎珠”的价值,不太可能还会让自己在与陈青云的关系陷入如此被动。
所以,问题应该出在陈青云身上。
他的[药王宝树]。
景安和尚想明白了这点,心情稍定。
不过眼下,自己出于保险起见,应当尽可能延长他在佛门的时间。
因此,景安和尚打算先把“一”和“三”两个任务给做了。
“我先进中千世界的轮回吧。”
“好。”
元空说罢,景安和尚就感觉到周围景色一变。
他好像回到了襁褓视角,看到了面前的青春版“元空”。
元空将他抱起,朝着屋里走去,开口道。
“你想让人从轮回脱身,就得改变他们既定的宿命,奠定突破合体的基础。”
“接下来,你可能会一次次重走轮回,这会是相当长的跨度,但愿你莫要迷失了自己。”
“另外,时间流速的问题你无需担忧,这与你从前体验过的别无二致,不会影响到你的整体修行。而我,也不可能一直陪你演下去,假如你多次不能达成目的,可能会由旁人来扮演你的角色。”
景安和尚将这一切铭记在心。
事实上,他其实并不在意时间流速的问题。
无论是迷失自我,又或是耽误修行,在他这里都只能算是家常便饭。
不过,自己这回是带着记忆重修的,那就无需再像原来一样扮演“笨拙”的角色了。
他得主动接触“儒”和“道”的人员。
接下来的日子,就成了他开始前置修炼前的必要流程。
景安和尚六岁皈依佛门,并且当场修成了“比丘(练气境)”。
七岁突破“珈蓝(筑基境)”,九岁突破“揭谛(金丹境)”,十二岁突破“真空(元婴境)”。
同样是在这一年,青山寺住持召集了一众长老,将景安和尚列作了青山寺的“佛子”。
他的师尊元空,同样“师凭徒贵”,提前锁定了下一任住持的身份。
景安和尚的名声开始传响整个世界。
他本人向寺里申请出山,承接镇压魔物的任务,住持派给了他三位长老作为护道者。
靠着前一次的灭魔经验,景安和尚针对中千世界范围内固定刷新的魔物进行了清洗。
五年过去,他在十七岁的这年突破到“妙有(化神境)”,成为了青山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长老级人物。
靠着降妖除魔的赫赫功绩,他成了公认的正道年轻一代第一人,并且达到了断崖领先的层次。
景安和尚的声望足够,于是开始登门各大儒院和道院,物色最有可能脱离轮回的人物。
他的筛选办法也很简单,就是辩经。
这是理念之争,无论何等门派,都会将最优秀的弟子派出。
然而,事实证明自己还是高估了中千世界的水平。
他这一路势如破竹,根本没有能够胜过他的人物。
怀着遗憾的心情,景安和尚打算离开道院。
就在这个过程中。
他见到了一位持剑道人,似乎来自“蜀山剑派”,以一人之力追杀数位同样是蜀山打扮的人。
这招式狠辣,完全是拼着取人性命去的。
景安和尚在旁围观。
他通过那群蜀山弟子的交谈,知道了围杀的人物,名叫“崇侯己”。
崇侯一脉也是蜀山家族,而且还是王族姓氏。
根据景安和尚了解到的信息,这个家族是“从龙之争”的败者,已经被王朝新君清算了。
如此看来,蜀山的崇侯氏同样受到了牵连。
今日这位名叫“崇侯己”的蜀山弟子,以一敌多,杀死了面前的一众蜀山弟子。
他临走之际,目光看向了景安和尚所在之地,一脸警惕。
随行的青山寺高手准备出手拦截,却被景安和尚叫住:“不必横生枝节。”
他带着剩下的人离去。
一个月后,蜀山方面放出相关消息,并且通缉了“崇侯己”。
景安和尚通过自己搜集到的情报以及公开信息,对崇侯己大致有了一个印象。
他家是崇侯王族的分支,由于王族主家被清算,导致王族分支的处境也急剧恶化。
蜀山内部有人想要讨好王朝,于是对崇侯己这一支痛下杀手,最终只剩下崇侯己这一根独苗。
他杀死的人,大多是那些幕后之人的晚辈。
这样一盘算,他当日不插手反而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崇侯己的行事风格挺对他的胃口。
不过,这小子能否成为“道”的典型,那还有待商榷。
景安和尚下令,吩咐“青山寺”的人若是遇见崇侯己,那就尽可能给予方便。
他则将目光放在“儒”的上面。
景安和尚相信[子母钟]的眼光。
他既然能将“荀仕林”单独列出来,说明这家伙的潜力肯定不错。
倘若他还在中千世界,自己可以助其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