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赶紧起来,装什么死狗

第695章赶紧起来,装什么死狗

显德殿上,

有人发出了鬨笑声。

还不止一人。

李神通老脸涨红,他刚才竖耳听了半天,结果长长的实封名单居然没他的名字,

一时恼怒,这才站了出来。

却不料,新皇帝如此不给面子,当眾说他是常败將军。

常败將军,

倒也没错,

李神通当初在关中起兵,也拉起了一支队伍,可打仗还不如侄女平阳公主,后来也是把队伍交给李三娘统领。

等到大唐建立,他得堂兄李渊信任,让他出镇山东,给的权力很大,可他既打不过瓦岗李密,也打不过洛阳王世充,连北上的宇文化及都打不过,更別说河北竇建德,

他几乎丟掉了李唐在山东的所有地图,自己都成了竇建德的俘虏。

李神通不仅是常败,关键是很多败仗本来不会败,比如打宇文化及的聊城之战,宇文化及军粮耗尽派人乞降,可李神通居然拒绝,理由是他要攻下城池,然后宇文化及他们从江都携带北上的所有財物等,就都是他们的战利品了。

打就打吧,

【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结果贝州刺史赵君德率部攻上城头的时候,只因他是归附的山东农民军首领,李神通不想让他抢了头功,不想多分赏赐,就下令撤兵,

结果就是这么一耽误,竇建德率大军杀到,李神通错失良机,大败而归。

李渊把山东交给李神通,

结果就是他折腾几年,把几乎整个山东尽失,连李世绩跟著他,因此把老爹都给被竇军俘虏了,自己也只能投降。

李世民对李神通的评价是很中肯的,

“玄龄、克明二人,很早就跟隨朕,屡从征伐,房谋杜断,岂是虚言。”

李世民越说脸色越不好看,

乾脆站了起来,

“叔父当初在关中举义旗迎接王师,確实也有功劳。

可太上皇开国后,也是立即加封叔父为郡王,不仅是叔父,叔父的弟弟神符也加封为襄邑王。

而在同年,又加封了你们兄弟的数个儿子为王。

到如今,

你们兄弟二人一共十五个儿子,俱封为郡王。

请问叔父,他们又有何功勋

甚至他们中年幼者才几岁”

“既然,今日叔父非要论功爭封,那朕今日便也乾脆把这事再好好议议。

朕以为,太上皇当初分封的宗室太滥了。

不仅本支子弟大多封王,许多血缘关係非常远的李氏子弟,没有什么功劳,也都封王。

这么多的宗室王,没有什么功劳而锦衣玉食,耗费国力。

尤其是那些尚是孩童就封王者。

朕认为,

那些没有军功,血缘关係较远的宗室王,当降其爵位为郡公、县公,

那些还未成丁者,又没军功者,就当全都罢撤其爵位,待將来成丁后,再授封低等爵位,將来有军功,再晋升高等爵位。”

“淮安王,你是朕五服以內的宗室近亲,你於国家就算没功劳也是有过苦劳的,

你和李神符的郡王爵位,朕可以保留。

但你的八个儿子,襄邑王的七个儿子,都还年少年幼,於国家並无功勋,受封郡王,就过了。

將他们通通降为县公吧,你以为如何”

李神通站在那,

脸早已经涨成了猪肝色,他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一时愤怒,站出来反对这封赏,

结果最后会换来这么个结果,

不仅被皇帝指责的毫不脸面,

现在还要把他兄弟俩的十五个儿子的郡王爵全给降为县公。

郡王到县公,

那是直接降了三级爵位。

“陛下,

李逸虽有军功,可他终究不是真正的皇族宗室,他一旁族,附属宗正,为何却能封王

反倒是自家宗室,陛下却这般见外”

“你要和无逸比你拿什么比,你比不了。

你不仅比不了无逸,你就是跟义安王孝常,燕郡王李艺,你都比不了。”

“叔父若非是太祖景皇帝之孙,凭你的功绩,能封一个郡公就不错了。”

“以后只有皇帝的兄弟、子侄,才能直接封王,其余宗室旁支,都需要有足够的军功才能封王。”

这话含义,你淮安王李神通和襄邑王李神符兄弟俩,朕给你们保留郡王爵就已经是非常优待了,你们也別想要什么实封食邑了。

甚至你们兄弟的十五个儿子,都降为县公,也属於特別优待,否则以他们的年纪,还有他们的功勋情况,都可以不封爵。

借著这机会,

李世民拿李神通做典型,

挥刀向著那些皇族宗室旁枝们砍去,

李渊以前对李氏子孙非常豪爽,几乎太祖景皇帝李虎的孙子、曾孙们,几乎都封王了。

李渊不仅是对自家人大方,对所有人都很大方。

他那时是打江山,爭天下,到处封官授爵也属於很正常。

而如今,李世民即位称帝,天下只剩下一个梁师都在苟延残喘了,他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爭天下,而是如何治理天下。

这些大量的宗室王公,无疑也是个巨大的负担。

李世民狠起来自己亲兄弟都砍,还会在意这些旁枝么。

李神通也没想到,自己这几乎是捅了马窝蜂了,心中后悔不已,可又有何用。

这只出头鸟被打了后,

刚才殿上还有许多对那封赏名单不满的,这会也不敢跳出来了。

谁能想到,李神通这样的宗室郡王,也算较有资歷威望者,都能被皇帝驳的体无完肤脸面全无,其它人上去,还能有好

其实名单虽长,

可也终究只有部份大臣能上榜,

没上榜,得不到实封的才是大多数。

就说宗室那么多王,可能上榜的几个

也就赵郡王李孝恭、魏郡王李道玄和任城王李道宗三人而已,

刘弘基都没能上榜,前宰相杨恭仁、陈叔达不也一样没上榜。

太上皇当初的太原元谋十七功臣,上榜的还没一半。

面对这张赐食实封功臣榜,

不管心里还有没有意见的,

有了李神通这个榜样在,接下来都没有再敢站出来了。

李世民问了几遍,

让宇文士及又宣读了一遍。

“既然再无异议,那便按此封赏。”

李逸得实封一千八百户,相当於每年能得到一千八百户课丁交纳的三分之二租调,

其实这点收入並不算多,一丁一年的租调是两石粟,绢半匹,绵三两。

就这点粟、绢、绵,还得李逸这个封君派他的国官,前往封地和地方官员一起徵收,徵收后三分之一归朝廷,三分之二归封家。

这还得自己运回来,或是在当地卖掉。

基本上封臣们的食邑,都不在京畿之內,李逸的封地就在河北。

可除了能收点租、调,其实那些封户跟他这个封君,並没有丝毫的依附关係。

正常一户食邑,能挑选三丁之户,这么算下来,一户实封食邑,一年其实也就能得到四石粟,一匹绢和六两绵罢了。

李逸出租十亩地,都有这个收入了。

一千八百户,也就两三千亩地的租子收入罢了。

但,

肯定不能只算经济帐,

实封功臣,和没有实封的封爵功臣,肯定是两个档次,

而有爵和没爵的,又是分档次。

李逸做为实封功臣之首,

还是意义非凡的。

多少人,连实封三百户都没混上。

李神通刚才可是气的跳脚。

而正常情况下,皇子们,也只实封八百户,公主们实封也才三百户罢了。

而且公主的实封,一般是要等出嫁了才正式封给。

別看亲王食邑万户,郡王食邑五千户,国公食邑三千户,那全是虚封,没有半点实际收益。

宫乐奏起来,

皇帝宣布,

今日宫宴,实封功臣们赐坐前排。

李逸这位司徒、侍中、雍州牧、左卫大將军、太子少保兼太子詹事,当之无愧的坐在了最前面,

司空裴寂排他后面,

然后就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了。

侯君集在玄武门之变中本来功劳跟尉迟恭一样,和长孙无忌他们也是功並列第一,

但这次授实封时,他虽也得了潞国公、右卫大將军官爵,但实封还是排到了第五档,获得千户真封,比长孙顺德他们还少二百户。

十档真封功臣,

往前坐。

不得真封者,则按职官、散阶、封爵、勛官等大小排序。

吴国公尉迟恭实封第六,真封一千三百户。

他得封吴国公,心情也是大好。

想当初他在隋朝时,打铁出身,后来投身军伍,也只是得了一个小散官,跟著刘武周造反,倒是成了个先锋大將,

但没两年,也成了唐朝的战俘,被迫降唐,秦王待他很好,可在秦王府中,秦琼程咬金那都是国公、上柱国,他却连个男爵都没有,品级也只有五品。

在长安,

那些当朝权贵,有几个瞧的起他尉迟恭。

甚至有次在燕郡王李艺军营,还被李艺抽了马鞭。

如今终於扬眉吐气了。

他大摇大摆的往前走,

一个身影挡住了他的去路,

正是黯然神伤的淮安王李神通,

被李世民一通话,弄的脸面全无,站在那失魂落魄下不来台了,他甚至一时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哪。

李神通如今在朝中的官职是左武卫大將军,

尉迟恭是右武侯大將军,

因此先前站班都在一块。

“让开。”

尉迟恭见李神通一直站那不让道,大声喝道,李神通耳边似响了道炸雷,嚇了一跳,扭头看到是那块大黑炭,

顿时恼羞成怒,

你一朔州铁匠,安敢欺到我头上了

新皇斥责他,他只能挨著。

你尉迟老黑,有什么资格对我唱斥

“放肆,你个边塞杂胡,安敢对本王不敬!”

尉迟恭听到这老傢伙敢侮辱他,挥起沙包大的拳头就砸了过去。

一个是胳膊上能跑马、拳头上能立人的万人敌猛將尉迟恭,一个是年过半百的宗室郡王李神通,

李神通甚至都没想到,尉迟恭敢在这殿上打他。

措不及防,

已经被一拳砸倒眼睛上,

“哎哟!”

李神通惨叫一声倒地,

尉迟恭看著躺倒在地的李神通,也愣了下,“赶紧起来,装什么死狗,

你想讹俺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