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两个老伙计
金秋十月。·齐\盛_晓.说+徃- +庚+歆~最,哙!
地里的玉米、高粱都已经收进了仓房,地里的小麦也浇透了水。
天气晴好,
罗二便在自家猪圈前转悠着,
“屋里的,咱把那口大花猪杀了吧,再挑只肥羊一起宰了,弄个酒席,女儿女婿外孙这要回京了,弄桌好菜招待哈。”
罗二的婆姨这几年倒是长好了许多,面色红润,花白的头发,甚至都又长黑了不少。过去天天起早贪黑的泡豆子磨豆子煮豆浆,每年养蚕季的时候更是忙的没一刻空闲,
如今家里两儿都是武官,家里上千亩良田,外乡的田地是佃出去了,本乡的地则是雇了长工,农忙时再招零工,
家里起了九间大房,前后两进院子,有仆妇洗衣做饭,还有婢女端茶倒水,
日子也是养尊处优。
“行。”
罗二家的痛快的应下,家里这几年过上神仙般好日子,自然都是女婿的功劳。
想当初,自家给人佃田租种,再磨豆腐走村窜户赶集叫卖,辛苦万分也难得温饱。
后来三娘跟无逸弄起了腐竹作坊,日子一下子就好起来了。
更不用两儿先后跟着无逸从军,先后立功受勋得官。
别说杀头猪杀头羊,就是多杀几头她也乐意。
“再捉几只鸡鸭鹅一起杀了。”她叮嘱。
罗二家外院修了一排猪圈,有十个猪圈,每圈养两头猪,一年能养二十头猪,他不用跟别的村民一样向李家认购猪崽,然后用猪粪来抵猪崽钱,他自己就养了两头母猪,
每年不仅自家猪崽不用掏钱,还能再卖点猪崽,
这些猪粪也全都可以沤了下地肥田,猪养肥了也不会卖给李家,而是直接拉到集市上屠了卖肉。
这两头母猪和十个猪圈,一年能为罗二带来不少收益。
如今的罗二,虽然发家了,住着大院子,有着千多亩地,还有两个当官的儿子,女儿更是代王的妾,可他依然还保留着过去的淳朴和节俭。-二`8/墈?书,罔? ′免`沸?粤-犊+
身上穿的还是旧短衫、大口裤,
背还是驼着,可如今谁碰见了不得停下来笑脸打招呼问好,
这老汉虽然衣服上还有补丁,
可人家不仅有千余亩地,还有几个作坊和铺子。
就这,也还闲不住。
罗二也不喜欢管作坊和铺子,他和村里的十狗,老兄弟俩搭档,又各招了个徒弟,
做着劁猪、杀猪的活。
如今养猪的人多了,李家传出的技术,猪要养的肥,不论公猪母猪都要劁,越早越好,这样的猪肉不骚,猪长的还又快又肥。
劁猪其实不难,罗二和十狗以前在李家庄园帮着管理,也会了。
现在老了,
不在家安心享福,倒是愿意出来干这活计,两老头觉得这活自由自在,
劁完猪,庄户都还要招待饭,劁下的猪蛋猪花下酒,跟庄户们边喝边吹牛,这种感觉他很喜欢。
尤其是到了年底了,不少养猪的农户都会杀一两头猪,也是到集市上卖了,比直接卖给李家能多赚点,还能赚些下水。
罗二其实也不缺给人劁猪杀猪的那点工钱,或是那顿酒饭,更不缺别人送的下水啥的,
他只是不喜欢穿着丝绸长衫坐在家里。
他喜欢热闹,过去卖豆腐,挑着豆腐担子走村窜巷,老了也闲不住。
捋好麻绳,磨刀霍霍。
喊来徒弟,他的徒弟是个浓眉大眼膀大腰圆的汉子,是个外来户,身高力大人憨厚,罗二就收做了自己徒弟,还把自家的地佃了五十亩给他种家。
“徒弟,去把你十狗叔喊来。”
“今个杀头大猪。”
秋风徐徐,
罗二兴奋起来,让老妻吩咐厨房烧水,准备大木盆等。/二/捌,墈′书-王· _首`发`
兴许是做了一辈子豆腐,如今罗二不愿意再碰跟豆腐相关的事,倒是宁愿劁猪杀猪。
十里八乡村民都称赞罗二、十狗杀猪利落,看着两蔫巴老头了,可杀起猪来却是比他们两高大的徒弟还熟练。
十狗如今也是村里的富户,
塬上塬下都有百来亩地,在外乡还置办了几百亩地,他几个儿子,也有两个当了府兵,虽不如罗二家的大富大贵做上了车骑将军、别将,但也做了队头、队副,那也是正经的流内九品武官。
十狗很快带着徒弟来了,他的徒弟是个膀大腰圆的壮汉,也是他家佃户,农忙时种地,闲时就跟着他到处劁猪杀猪。
“一会杀那头最大的。”
罗二带着十狗去看猪。
十狗看了看,“这猪再养养,还能长百十斤肉呢,要弄酒席,街上几个屠户那也有肉买啊。”
罗二道:“我家喂的这猪,品种好,而且都喂的红薯玉米和猪草、谷糠这
些,干净呢。”
这猪年底杀正好,现在杀早了些,不过平时比较抠门的罗二,今天却格外的大方,
这可是为招待女婿女儿还有外孙呢。
“我外孙那可是圣人赐封的安定郡开国公。”罗二自豪的道,他两儿跟着李逸征战数年,男爵都还没有呢。
“三娘又怀了吧?”十狗笑道。
“嗯,又怀了。”罗二笑道。
“真是喜事连连啊,听说老三被陛下钦点为御宿镇副,从七品职官呢。”
十狗话里透露着几分羡慕。
过去罗三虽然当着御宿乡大半个家,也还兼着李逸郡王国的国官大农,但那毕竟不是朝廷命官。
而现在,罗三真的穿上了朝廷的官袍,还是绿色的七品官袍。
“咱御宿乡变成御宿镇,镇长镇副,都跟一般县令一个品级了啊。”
“可不,陛下对咱们御宿乡很满意呢。”
十狗压低几分声音,“可我怎么听说,朝廷是要在咱这试行新政,那些无籍的隐户佃客,这次也全要入籍,听说是登记为客户,不用纳租调,只服丁役便可,
也不用交义仓粮呢。
而这次咱们这些在籍课户,可都要缴义仓粮,而且是亩纳二升粟。”
两老头家里都不少地,
原来也纳义仓粮,但现在朝廷说御宿乡原来这个义仓粮,因为是乡里自己管理的,所以当改叫社仓。
要在县里设个官府控制的义仓,按亩再每亩征两斗粟。
“一亩二升粟,这一年也得二三十石呢。”十狗道,在过去,这二三十石粮,是一家人的口粮。
甚至最饥荒那几年,一斗小米就能换个大姑娘小媳妇。
罗二却道:“一亩两升粟,倒也不多嘞。”他听说这个新政,那是女婿代王提出的,那自家当然得支持。
“你说,这一亩两升粟义仓粮,要不要跟佃户分摊?”十狗问。
“咱们都跟佃户对半收成了,就没必要再分摊这一亩两升的义仓粮了吧。”罗二倒是豪爽。
十狗嘿嘿的笑,“这说是对半分,可咱们如今都是跟着代王府的规矩收的,也就主粮那季分一半,塬上麦地咱们只分夏麦,塬下稻地则只收秋稻一半,
塬上种玉米大豆,塬下稻油菜萝卜这些,咱可没分成。”
“咱对佃户们可够好的了。”
“你缺那一升粟么?”罗二笑骂。
“嘿嘿,那倒也不缺。”御宿川那也是米粮川,这里的亩产,不管是塬上种麦子,还是滈河畔种水稻,产量都不错。
何况两老头虽然平时走村窜乡的杀猪,可家里都有千八百亩地,一年收租就有上千石粮,
还真不缺这二三十石的。
“那就不是,这我家女婿带头的,咱们都得跟上。没有无逸,有咱御宿乡如今的热闹,有咱哥俩现在这般好生活?”
“那没有。”
“我还听说,这御宿乡改御宿市镇后,以后入市的抽厘,还有对行商和坐商、作坊收的钱,都要改成镇衙门来收了,会专门设个镇市署,任命一个市令,来管理市镇和征收工商税呢。”十狗消息倒还挺灵通。
罗二叫自己徒弟把那头选好的猪赶出来,
“给它弄顿好的,多加点谷糠,不要光喂红薯藤,加点红薯。”
十狗道:“这最后一顿,吃了也不长肉。”
“死囚还有杀头饭呢,这猪的最后一顿,也得吃点好的,下辈子转世投胎做人吧。”
猪被赶出了舒服的猪圈,
慌乱不安中,看到罗二家的猪倌提来一桶猪食倒在猪槽里,顿时眼里只有今天这格外丰盛的猪食了。
“官面上的事,咱不懂,也管不了,但我老汉也知晓,这御宿乡那是代王家乡,
没谁敢来这乱搞。”
“集会也好,还是市署也罢,抽厘收费也好,还是征收商税也罢,我相信变不了天的。
咱有代王这棵大树庇护,操那闲心做啥。”
罗老二相信,
有女婿在,
御宿乡就算变成御宿镇,可也不会有什么大变动。
亩纳二升义仓粮也好,还是开征工商税,又或者隐户要入籍为客户,罗二都不觉得这些会改变什么。
“老哥喂,咱们的好日子才刚开始呢,
这御宿乡啊,也只会越来越好,你且看着吧。”
十狗捋了捋胡须,看着那头埋头猛吃的猪,“是啊,代王也不会允许有人乱来的,
三郎还是镇副呢。
就是不知这市署令会是谁。”
“管他是谁,就算长安来的,一个小小的市令,都不入流内,来了也得守这的规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