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录取十万大学生,市镸上才艺!

“反正未来十年招生人数肯定是越来越多。”

“两三年之后,破十万招生应该问题不大。”

“我们龙国人口基数太多了,每年落榜的高考生你知道有多少吗?”

“将近三百万啊。”

“两百**十万,靠三百万人没有大学上。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啊?”

“很多国家一年的出生人口都没这么多。”

“就算这当中三分之二的人不上大学直接出去打工。”

“那剩下三分之一的肯定还是希望能有个大学上的。”

“我就算一年招十万大学生。也才占了落榜高中生的百分之三左右。”

“要我说,我山河学院一年招三十万大学生都不过分。”

“别看我现在有十几个学院。其实远远不够,还有很多新专业可以搞的。”

“就比方说眼下最火的通信专业。”

聊到自己的大学,李墨白可谓是信心满满。

他对未来充满信心。

林依云不说话,只是默默的在心中算账。

按照李墨白这个招生规模来算的话,累计在校生破三十万应该问题不大。

这还只是大学生呢。

中专生另算。

因为中专生的规模要更加庞大的。

加上中专生的话,不得有个六七十万。

还有配套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在校生。

这么多的学生背后的商机是巨大的。

学生的吃喝拉撒,这些可都是钱。

加上学生的日常娱乐需求。

即使去掉寒暑假,剩下的九个月只要把握好,赚一大笔钱是很轻松的。

林氏集团现在基本上就是承接山河集团的配套业务。

可以说是旱涝保收。

算不上多么的暴利。

但是胜在收益稳定,背靠大树好乘凉。

现在这片地区大学有了。

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设施也有了。

商业也有了。

等到公园,动物园等休闲娱乐设施交付之后,娱乐也有了。

剩下的配套就是住宅了。

自己是不是得把握住这个机会呢?

“你们林氏集团对住宅项目感兴趣,是吗?”

李墨白直接开门见山道。

林依云也没有见外,爽快的点点头。

自己是个商人,在商言商的。

而且我还算是你的女人。

让我沾点光,不过分吧?

“你有没有想过?”

“开发了那么多的房地产项目,到时候卖给谁呢?”

“就算大学城有个大几十万的学生。”

“但是学生只是在这里上大学,很多毕业之后还是要全国各地的找工作的!”

“最起码近些年肯定都是往沿海城市跑,往江浙地区跑。往一线城市跑。”

“留在山河四省工作的毕竟是少数啊。”

“到时候十几万套的住宅建好了,你卖给谁呢?”

李墨白打量着面前的北河省女富豪考验道。

“那不是我该考虑的,是你该考虑的!”

林依云一脸平静道。

李墨白直接傻眼。

你是怎么有脸说出这话的?

“你山河集团拿了这么多地,你肯定有对应的工业规划!”

“虽然我不知道你想在山河四省搞什么制造业,但是我觉得你从不打无准备之仗。”

“跟在你后面投资就行了。”

“你一定会带来就业岗位的。”

林依云也是相当的实诚。

没有跟李墨白搞脑子。

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明摆着告诉李墨白。

你踩着石头过河,那我就摸着你过河。

这话耿直的呀。

把李墨白都给整不会了。

合着我干什么,你干什么!

啥到跟我后面学呗。

你倒是会省心。

“既然如此,我也不瞒着你了。”

“我要在这里建一个大型的电瓶车制造中心。”

“原本我一直考虑是把厂子建在粤东还是留在山河四省?”

“在粤东有粤东的好。配套齐全。上下游产业链完整。能够把成本给降下来。”

“关键是还有大量娴熟的产业工人。”

“但是吧,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觉得这个鸡蛋还是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山河四省,待咱不薄!”

“相比于粤东来说,山河四省更加需要就业机会。”

“我是想着等到研发完成之后,把这个生产车间就放在这一片的工业园区。”

“北河省跟东山省省交界的这片地儿。”

“占地面积大概1100亩的样子,生产两轮电瓶车,三轮电瓶车。观光旅游车!”

“当然了,主要以两轮电瓶车为主。”

“集生产跟研发为一体。”

“年产量最高五百万辆左右。”

“不光咱们国内卖,还要远销海外。”

“有了这么一个大型工厂摆在这里。”

“我在山河四省横着走。”

“解决不低于4000人的就业。”

“两个亿左右的纳税还是能达到的。”

李墨白信心十足道。

“马上国内很多地区就要开始禁摩了。”

“摩托车一旦禁止,老百姓的出行将会是个大麻烦!”

“汽车极少数人家才能拥有。”

“自行车对于中长途的距离不方便。”

“所以这个电瓶车的市场潜力非常大。”

“往小了说是方便老百姓日常出行。”

“往大了说是助力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缩短了上下班的时间啊。”

“先造电瓶车,再搞汽车。将来搞电动汽车,实现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如果可能的话,再搞个汽车生产基地。”

“解决个十万人的就业。”

“那家伙山河四省的一把手得轮流请我喝酒。”

李墨白眉飞色舞的像林依云描述了自己的宏伟蓝图。

后者听的是连连点头眼冒金光。

林依云心里盘算的是,这事儿要能成的话,你吃肉我喝汤。林氏集团能沾光。

十万人的就业。

一般人不知道是个什么概念。

但是林依云实在是太清楚了。

她就是企业家。

在山河四省这样的偏贫穷,经济偏落后地区。

你说你能提供十万就业岗位。

哪怕就是最低端,最辛苦的基层工作。

也足以让省镸给你布菜,枢记为你斟酒。

你要是愿意的话。

市镸们也可以排队给你上点才艺表演的。

唱歌跳舞诗朗诵,都行。

只要你把厂子放在他们的地盘上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