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人手
温以缇接下案子后,深知单凭常芙一人远远不够,当即着手调集人手。
她如今身为养济寺寺卿但五品尚宫的身份还未卸下。两道身份叠加,调动人手本就名正言顺,而她首选的,便是养济寺的第一批班底。
第一个寻来的便是陈司记,此前陈司记还在犹豫。
是顺着温以缇的路,安稳做个五品尚宫,留在熟悉的后宫,还是跟着她去养济寺,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
如今她心中那点犹豫瞬间烟消云散。
从前年纪渐长,她早已歇了折腾的心思,可看着温以缇带着一群年轻女官崭露头角,她心底的干劲也被重新点燃,竟生出几分年轻时的热血,只想试一试这前所未有的新局。
“温大人放心,此事我应下了!”陈司记便干脆利落地答应,没有半分拖泥带水。
见她如此爽快,温以缇也松了口气,陈司记本就是宫中老人,先在尚食局那种鱼龙混杂的地方打磨多年,后来调去尚宫局,也始终是她手里的得力干将,办事稳妥、能力出众。
有陈司记在一旁帮衬,温以缇悬着的心才算彻底放了下来,当即嘱咐:“往后便劳烦陈司记帮衬着阿芙。”
陈司记笑着点头应下,并无不满。
常芙虽是个小丫头,可谁都清楚她是温以缇的心腹,帮衬她,便是帮衬温以缇,这点分寸她分得极清。
安顿好陈司记,温以缇又寻了自家表姐崔嫣。
崔嫣如今正是上升期,不出意外,今年便能升任宫正司宫正,是旁人眼中前途光明的女官。
此前温以缇曾私下问过她,是否愿意来养济司,崔嫣心里其实早已动了心,可碍于崔家。
清河崔氏素来注重名声,怎愿让族中女子抛头露面,去前朝衙门当差?
温以缇虽有崔氏血脉,却早已是外女出身,与家族牵扯不深,可她不同,她是正经的崔氏族人,一举一动都连着家族颜面。
没曾想峰回路转,崔氏族老竟公开表示支持温以缇,这层顾虑一消,崔嫣再无犹豫,见了温以缇便直言:“表妹去哪,我便去哪!宫正司虽好,却不是我想走的路,养济寺才是能让我做实事的地方。”
她下定决心后,便去寻了宫正司的杨典正。杨典正是宫中老人,看着崔嫣长大,听闻她要去养济寺倒也不意外,只笑着说:“你年轻,该去闯闯,不像我们,早没了那心气。”
末了,还特意卖了个情面:“你这一走,宫正司的空缺总得有人补,你且举荐个自己人来,后续我来办。”
崔嫣心中清楚,这哪是卖她情面,分明是看在温以缇的面子上。
宫正司是温以缇手里的衙门,也是赵皇后的。
杨典正这是顺水推舟,给温以缇送了个人情。
最后,温以缇又召来了四花、秦清月等五位新入宫的女官。她们是新一批女官中的佼佼者,也是温以缇早早留意的人才。
几人如今都清楚自己是“温系”的人,听闻要去养济寺协助断案,没有一人犹豫,全都爽快应下。
她们本就是因家中变故无奈入宫,如今有机会去养济寺当差,说不定日后还能像外廷官员一般,下值后便能归家,这样的机会,她们怎会错过?
短短一日,温以缇便将人手调配妥当,看着案上列好的名单,她紧绷多日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浅淡的笑意。
温以缇调派人手的消息一传开,宫中风向顿时变了。
不少女官闻风而动,纷纷托人递话,想求见她一面。目的再明确不过,便是想挤入养济寺,其中甚至不乏几位六品司职女官。
谁都不傻,后宫女官的倒头是五品,可养济寺主官便是四品,还是实打实的前朝衙门,往后前途不可限量。
但凡有往上爬心思的,都想趁着这机会搭上温以缇的路子。
连另外五位尚字辈女官也主动找上门来,话里话外都透着对养济寺的心动。
不过她们的心思与旁人不同,身为后宫顶尖的五品女官,她们不愿屈居人下、受温以缇管辖,便退而求其次,想推荐自己的人去养济寺。
毕竟西北那边的第一批女官已立下功绩,她们不愿落于人后,也想让心腹占个先机,顺带卖温以缇个人情。
温以缇见状,倒也爽快,直接点头应下:“五位大人的人,我收了。只是丑话说在前头,官职品级我没法保证。”
五人闻言反倒松了口气,她们本就清楚养济寺是温以缇一手把持,不可能给高位,如今能让心腹进去,已是给足了面子。
几人连忙笑着道谢,客气地退了出去。
至于其他求上门的女官,温以缇则统一回复:“养济寺尚未正式选拔官员,眼下只是调人帮忙断案,日后定会统一选调,诸位再等等吧。”
众人虽失望,却也明白温以缇是信不过她们,只能悻悻离去。
但温以缇当时并未多想,只当是卖了五位尚字辈女官一个人情,却没料到,这无心之举,日后竟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助力。
后宫女官的出身本就泾渭分明:除了少数从宫女熬出头的,其余大多是官宦之女或地方才女,背后或多或少都连着家族势力。
毕竟这年头,能供女子读书、还支持她们考取女官的人家,本就非寻常之辈。
连小官门户都未必愿让女儿读书,更别提耗费心力培养了。
五位尚字辈女官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她们各自把持着下辖的五局,手底下女官成群,背后牵扯的势力盘根错节。
温以缇先前卖了她们“推荐心腹入养济司”的人情,她们自然懂得投桃报李,一心想帮温以缇尽快把养济寺的架子搭起来。
最先上门的是尚仪局的王尚仪、手里却提着个沉甸甸的木匣,进门便开门见山:“温大人,听闻你在查裴家的案子,我这里有些东西,或许能帮上忙。”
温以缇接过木匣打开,里面竟全是关于裴家的书信与卷宗,指尖翻过几页,瞳孔微微一缩。
其中不仅有裴家与盐商勾结贪墨的实证,还有几页纸,竟记录着与裴家交好的几个世家的把柄,而那些世家,正是朝堂上最反对她的势力!
她抬眼看向王尚仪,忽然想起一事。
王尚仪出身的临沂王氏,其前身正是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是能与她外祖母所在的太原王氏并肩的顶尖世家,两家实力难分伯仲,皆是百年望族。
当年琅琊王氏本扎根临沂,后因时局南迁,便以江南为核心站稳了脚跟。如今江南一带本就是他们的势力范围,裴家在江南的产业与往来,哪能瞒得过他们?
这般看来,王尚仪能搜罗到裴家的罪证,甚至连带那些交好世家的把柄,倒也在情理之中了。
压下心中的诧异,温以缇看着匣中的卷宗,脸上的笑意深了几分:“多谢王尚仪,这些东西,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王尚仪微微颔首,比往日温和了些:“温大人只需尽快把养济寺办好,莫让我们这些人失望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