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土豆高产,惊呆众人
“一百一十五斤。”一个衙役高声道。
旁边一个衙役快速在纸上记下来,几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官差们报出的数字,惊到了旁边的百姓们,“一筐子一百一十五斤?”
百姓们看了看筐子,又看了看地里,忍不住惊呼,“这才挖了多少地啊,就有一百一十五斤!”
几十个汉子一齐干活,一个时辰的工夫,一亩地的土豆全部收获。
张泽走到记账的衙役面前,问道:“一共收获了多少斤土豆?”
衙役将记下来的一串串数字,加在了一起,报出了一个天文数字。
“回大人,一共是二千三百二十斤。”
张泽听了这个数字,微微点头,“还算不错。”
百姓们炸锅了,“啥,二千三百二十斤,是我耳背听错了?”
另外一个妇人颇为激动地抓着身边的妇人,惊呼连连。
“没错,你没听错就是二千三百二十斤,我听得真真的。”
旁边的汉子激动喊道:“这,这土豆是真高产啊,县令大人说的果然是真的。”
一妇人嘲讽道:“嗤,先前你可是说什么都不信呢。”
“嘿嘿,那不是从没见过土豆嘛,往年咱们地里种的麦子最多就二百来斤。”
张泽看了一眼天色,太阳高悬,正是收土豆的好时候。
“继续干活,早点儿把地里的土豆都收回来。”
张泽挑眉问道:“郑大人,衙门里能放得下这么多土豆吗?”
“大人,若是二千多斤自然是放得下。可,二十来亩,加一块儿,衙门怕是放不下啊。”
“阳石县的土豆产量还算不错,只是土豆不能一直放在外面,不然容易发芽。
发芽了的土豆不能食用,有毒性。人若是吃了发芽的土豆会中毒,甚至性命不保。”
郑川闻言,焦急问道:“这,这可如何是好?”
“将收回来的土豆全部存放在室内,尽可能干燥的屋子里。
另外,即刻派人挖几个地窖,用来存放土豆。”
阳石县冬日里雨水少,时常刮北风,天气干燥。
只要将土豆存放在室内,或者放在地窖里,能够保存很长时间。
“是,下官这就命人去挖地窖。”
张泽取出一张地窖的图纸,递给郑川,“等等,吩咐工匠按图纸上的模样挖地窖。”
一车车土豆被运回了县衙,刚一入城,城里的百姓们的眼睛都直勾勾地看着车上的土豆。
看着一个个筐子里装着的满满当当的土豆,众人都忍不住嘀咕。
张泽早就想好了,单单卖土豆价值不高,且土豆需要很大的空间存放。
确定了阳石县能种土豆,且产量能够达到二千多斤,那么,剩下的事就好办了。
张泽准备将一部分的土豆磨成粉,制成土豆粉。
一来能提升土豆的价值,二来土豆粉的口感很不错,不仅能长途运输、保存更容易,还能把土豆粉放到火锅里。
“水荣,你去唤几个护卫来。”
张泽看着几个护卫,吩咐道:“将这一筐土豆全部清洗干净,然后去皮,切成小块。”
护卫们动作很快,半个时辰不到,土豆已经清洗干净,切成了小块。
“接下来要将土豆块打成浆。”
“咚咚咚——”
郑川进来,听到了巨大的声响,“大人,这是?”
“本官曾在一本杂记上看到土豆可以制成土豆粉,现在正命人尝试制作。”
“土豆粉?”
张泽点头,“现在还未成功,郑大人耐心等待。”
一盆盆土豆原浆被打出来,然后用纱布过滤。
“好了,接下来静候即可。”
郑川很好奇土豆粉是什么样的,但是见盆土豆原浆经过一个多时辰的放置,依旧混浊不已,托着下巴,陷入思考。
翌日,静置了一晚上的土豆原浆发生了变化。
上层是清澈的水,
“大人,这是成了吗?”
“成了一半。”
“水荣,命人将盆中的清水全部倒掉,然后将盆底沉淀的白色粉糊留下,置于烈日下暴晒,直至晒干成粉。”
盆中的土豆粉糊被摊开后,经过几日的暴晒,土豆粉全部晒干了。
土豆粉做成了,张泽唤来了厨艺极好的护卫。
对着护卫嘀咕几句,“按照我方才说的去做。”
护卫立即点头,取了一些土豆粉,按照张泽的吩咐,经过半个时辰的琢磨,一锅土豆粉新鲜出炉。
配上丰富的码子,拌在土豆粉里,一口咬下一根土豆粉。
q弹爽滑,带着淡淡的土豆香气,以及码子的香味儿。
郑川顾不得其他,恨不得整个脸都埋在土豆碗里。
不消一盏茶的工夫,一碗土豆粉见了底,就连碗底的一点儿汤汁都没有放过。
“嗝——”
郑川摸着吃撑的肚子,满脸堆笑,“大人,这土豆粉的味道真是太好了,爽滑、劲道,好吃得紧!”
“确实不错,饱腹感很足,一碗土豆粉下肚,就能吃个七八分饱。
这样的吃食,要牢牢抓在我们的手里,提升土豆的价值,你这样……”
一共就二十多亩土豆,不过两日就全部收回了县衙里。
“办一个土豆宴,让阳石县的百姓们都来尝一尝土豆的味道。”
土豆产量高,只需要拿出一小部分,就足足够摆上好几日的流水席。
百姓们得知县令大人要在县城办土豆席,纷纷赶往县城。
张泽还命郑川多做了几手准备,县城各个摊子、铺子里都准备了足量的货物,以便村子里的百姓入城购买。
村里人难得到一次县城,要不是县令提出要办土豆席,很多百姓压根不会来。
土豆高产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阳石县,对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作物高产更让人高兴。
作物高产,就意味着他们不用再挨饿,可以填饱肚子。
如此一来,他们肯定要打听打听土豆的消息是真是假。
各个村子的百姓们涌入县城,真真实实带动了县城的经济。
三日后,土豆宴开始。
这两日,到县衙外看热闹的百姓不少。
百姓们看着县衙门口摆放着的一个个土豆,有大有小。
有胆子大的百姓,甚至上手摸了摸。
土豆入手沉甸甸的,很扎实,外皮光滑。
“这就是土豆?”
“不知道土豆的味道好不好?”
“再过两日就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