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夺舍了大唐太子我怂到灵魂深处0

第813章 武媚谋划,草原变化

北方的东突厥余部原本就孱弱无比,只是仗着马邑里面有内应,在巨大的利润面前,这才斗胆再度南下,进犯边关。西室韦也如豺狼一般闻着味来到了河西地区,打算伺机劫掠,大发横财。

不过,突厥人显然没料到大唐在唐天的主导下,这么快就肃清了境内的通敌分子,更北上数百里,深入草原大肆杀戮。室韦人也在见识到大唐厉害之后,在唐天的凶名之下不敢继续逗留,甚至和幽州一带都保持了距离。

就连西突也在再度听说了唐天血腥报复,见到东突厥各部举族西迁的情形之后,再度被吓尿,不少距离敦煌不是很远的部落,赶紧收缩了放牧范围,根本不敢靠近大唐。

一时间,大唐的残暴、不讲道理的复仇手段,让周边的国家、部落都感觉到战栗无比,原本的一些脑袋发热,打算暗中布局,谋划大唐的阴谋家,再度冷却头脑,开始重新审视大唐,首先琢磨起如何对付唐天来。

唐天不死,大唐难破!

这已经是大唐内外所有人的一个共识。

在幷州,马邑、定襄,甚至是忻口一带的百姓,都因为圣王的强大威慑,而感到了久违的和平,家家户户都载歌载舞,沿街欢庆。

甚至在太原府里,徐世绩看到了接二连三送到都督府的百姓歌颂唐天的联名书。

现在的大唐,就是不知道天子李治,也必定知晓圣王唐天。

“李治?那就是个臭弟弟!”这是所有人的认识。

这种说法传入京城,落入李治的耳朵,李治却不以为然。

“臭弟弟如何?就算朕是一坨翔,大哥还是照样宠我!做一个享乐一生的盛世君王,又和不好?”李治经常这么想,也是这么和周围的人说。

于是,不但圣王的绝代才能受到天下人赞美,这段肝胆相照的兄弟真情,也传为美谈,受到天下人的称颂。

“大唐因为圣王而安定、强大,不过,百姓得享太平,也是陛下宽容大度的功劳!”房玄龄这样的大臣都是这样说的。

在所有人的眼里,李治虽然才能堪忧,但是德行绝对对得起皇帝这个位子,能有这样的仁君在位,是大臣之福,是黎民之福。

但是对于一些野心家来说,虽然他们也从心底承认这些事实,但是大唐的稳定、强大,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可能有大的作为。

<!---->

这其中,以武则天最为明显。

近来武则天得宠,即使仅仅侍寝两个月,一共也就和李治度过了四个夜晚,但是武则天却每每不忘离间唐天和李治的关系。

不过,武则天不是泛泛之辈,她从来不在人前说这些话,专挑床笫之时吹风,而且每次提到唐天,都是从李治的角度,替李治来分析天下局势,分析唐天盛名之下,李治这个皇帝有名无实的尴尬。

“陛下,你是堂堂君主,那唐天对你呼来唤去,许多诏令都在你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释出出去,如此行事,朝廷内外只知唐天,不知陛下您啊!”

“陛下,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唐天如今如日中天,锋芒毕露。万一哪天他觉得用你没有任何价值,难保他不会对你下手。到时候陛下您轻则被囚,重则……”

武则天说的一套又一套,李治经常被她吓得做噩梦。

不过,李治虽然生性懦弱,甚至有些迂腐,但是智商还线上,知道是非黑白,知道孰轻孰重。

所以他从来都没有向唐天表现出任何的不满、猜忌,甚至告诫武则天,不要妄自揣测圣王的心思,不要说这些危言耸听的话。

不过,虽然如此,他也没有因此而冷落武则天。

武则天冷眼旁观,心中冷笑:种子已经在你的心中种下,等我在朝中把不服唐天的大臣拉拢起来,就是让那种子发芽长大的时候!

东突厥骨利干部被灭亡之后,大唐北方广袤的草原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部落敢停留在这里。

<!---->

东突残部西迁,西突厥收拢了放牧区域,室韦等部族向东迁徙,于是,这么一片大草原就被空了出来。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大草原绝对是好地方,不但矿产多,就光说这一望无际的草地,都让人眼馋无比啊!

可惜,唐天知道大草原的价值,却无法改变大唐百姓对草原的认知。

他很想把京畿道、关内、河东、河南河北诸位道的部分百姓迁徙到草原上,让他们在这里放牧,既能为大唐铁骑牧马,又能促进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可惜,对于幷州、幽州一带的百姓来说,他们屡屡遭受到草原人的袭击,恨透了突厥人,连带着辽阔的草原也受到他们的厌恶,人人认为草原代表了野蛮无知,谁都不愿意去那里,即使是每户人家许给数百头牛羊。

而且讲真,即使是边塞一带的大唐百姓,虽然说是半耕种半放牧,实际上这里的百姓放牧的牛羊马规模有限,像草原人那样规模的放牧,他们压根就不会。

对于许多百姓来说,他们所谓的放牧就是拴几头牛马在树桩上,让它们围着树桩吃草罢了。

然而草原人放牧的精髓是,成批牲畜吃光一片草场便要迁徙到下一块肥美的草场上。

让习惯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大唐子民去过那种居无定所的生活,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

而且,虽然百姓没有读过书,但是大儒们传下来的孝悌之道,他们是知道的。祖辈生活的地方、先祖埋葬的地方,他们都不会轻易离开,每年清明、寒食、过年等时候,都会做盛大隆中的祭祀,一旦去了草原,那还了得?

但是,草原没人肯定不行,就像汉代打败了匈奴一样,草原一度处于真空,但是朝廷却处于对草原的蔑视,根本没有认真开发,导致后来鲜卑人入主草原,继续骚扰北方边境。

所以,不论是从北方长久稳定来看,还是从大唐经济发展来看,大草原必须要派人去打理。

究竟怎么办这事?对此,朝中的大臣众说纷纷。*